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杰  王绍芸 《综合运输》2024,(4):39-44+111
随着机场对外轨道交通与机场内部捷运系统的应用推广,二者在机场的衔接布局不合理、运营管理分割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不同技术制式的机场轨道交通方式亟待由各自独立建设运营的局面逐渐向轨道交通协同化的方向发展,研究其衔接模式及设施布局具有显著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在分析机场轨道交通与旅客捷运系统协同衔接布局的应用实践、基本需求和发展趋势基础上,结合各类机场轨道交通特性和场站布局差异,归纳了4种机场轨道交通与捷运系统的衔接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通航处于起步阶段,在通航设施规划建设方面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香港、东京、纽约及洛杉矶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这些城市通航设施的体系构成、内在联系及运营规律等特征,为国内城市规划布局通航设施提供案例参考。国际城市通航发展经验可总结为4点:一是因地制宜确定通航发展方向;二是构建功能清晰、层次分明的通航设施体系;三是根据设施功能属性制定相应规划实施策略;四是加强部门协作、地空交通方式衔接。  相似文献   

3.
朱海洋  叶海昌 《综合运输》2023,(11):127-131
超高速磁悬浮交通是未来轨道交通技术朝向更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实现超高速磁悬浮交通工程化,通过对真空管道特点的分析,提出地铁模式车站布局和国铁模式车站布局2种设计方案,并对不同类型的超高速磁悬浮交通车站平面布置方案进行研究;结合车站布局,提出真空与常压自然环境相互转换间旅客上下车方案,为后续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完善的集疏运系统是港口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全面推进,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完善天津港以公路、铁路为主体的陆路集疏运系统,提供通达腹地、能力充分、便捷高效、衔接顺畅的交通服务。本文采用"问题导向、规划引领"的方法,首先从集疏运方式分担和集疏运通道建设两方面梳理了天津港目前的陆路集疏运体系现状,分析了存在集疏运交通不畅和港城交通矛盾的问题和成因;然后根据天津港规划的功能布局和未来的交通需求,结合鹿特丹港、深圳盐田港等国内外先进港口的发展经验与启示,拟定了天津港陆路集疏运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最后从硬件设施改善方面提出了公路、铁路集疏运系统完善方案,重点是进出港衔接道路、港口对外通道等层面的网络设施建设任务,并且从软环境优化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实施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城市对外交通衔接的基本构成,总结国外的先进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从发展速度、标准规范、枢纽选址、衔接布局、组织管理等方面分析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董俊 《综合运输》2016,(3):66-69
体育休闲已成为广大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闲活动,有效规划城市体育休闲空间设施,实现体育休闲设施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协同布局,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十分重要。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城市体育休闲空间与组团式交通布局、带状交通布局、环城交通布局、广域交通布局以及体育生活圈整合交通布局等五种协条布局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机动化初期城市面临框架拉开、老城区更新和新区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首先分析城市和机动化发展进程,明确老城区整治的最佳时机,总结该阶段交通系统的特征和问题。其次提出综合交通整治可分为设施建设、规范秩序、优化衔接和需求管理四个阶段,根据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明确机动化初期交通整治重点应在"设施建设"、"规范秩序"两个阶段。最后确定交通整治的关键技术要点,并结合案例城市给出典型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大型体育设施交通配套设施及交通组织是大型赛事(活动)举办的重要保障,为合理、有效利用各种交通资源,保障大型赛事(活动)期间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系统总结大型体育设施举办赛事(活动)交通需求、日常交通需求特征,从道路、公共交通、停车、交通组织等层面研究大型体育设施交通配套设施优化及交通组织策略,阐述大型体育设施交通配套设施及交通组织优化流程。以昆山专业足球场为例,对大型体育交通配套设施优化及交通组织策略进行实践应用,形成行之有效的大型体育设施交通配套设施及交通组织优化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南昌市国省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为研究对象,对目前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与提升,系统地研究南昌市国省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问题,提出相应疏导策略,并基于Vissim仿真软件对衔接处的疏导方案进行仿真分析与效果评价,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畅通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0.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正在快速发展建设,站城融合综合开发模式下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未来综合交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其功能布局具有交通隐形化、空间一体化、衔接无缝化、管理集中化、服务智能化等新特点。近年来,虽然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但整体效率不高,各种交通方式由于条块分割等衔接不畅,枢纽功能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较为缺乏,不成系统。本文以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例,结合项目特征分析其布局模式的选取,以交通需求预测为依据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规模测算,考虑枢纽的复杂度、关联度并构建布局优化模型设计其布局方案,探讨站城融合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功能布局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行业提出要研究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布局及运行机制的需求。此类机场布局涉及众多因素,但应重点考虑现有机场的货运设施的利用情况,来判断货运设施是否满足实际需求以及哪类机场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调整。本文聚焦此问题,并从货运设施设计容量、货运机位利用效率、货运区利用效率、货运区运行效率、设施处理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不同量级的货邮吞吐量的机场具体利用情况,最后给出货运设施利用角度下的布局思路,以期为整体布局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军事物流枢纽是衔接前后方物流链条的核心物流力量,其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军用物资保障的军事经济效益。本文立足军队现有仓储资源,考虑区位、交通、库容、军专线等基础条件,以满足规定时间内全覆盖末端需求节点为目的,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和0-1整数规划方法,对军事物流枢纽数量规模和点位布局进行了研究,为我军军事物流枢纽规划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出租车驾驶员在交叉口的具体变道行为表现,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对出租车驾驶员的基本属性相关信息、驾驶员在交叉口的变道属性、相关道路环境和乘客信息对驾驶员的影响进行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处理,分析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出租车驾驶员在交叉口的相关变道特性。调查结果表明:出租车驾驶员这一职业具有一定稳定性;在变道行为中,乘客下客要求是出租车驾驶员在交叉口变道的最主要原因;交叉口的监控设施对出租车的违法变道行为有着显著的约束效果;部分出租车驾驶员存在习惯性变道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方面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正在深刻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为交通领域带来巨大变革,另一方面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进入下半程,城市群将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体形态,在两大战略背景下交通规划工作应当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本文在总结物联网时代交通系统在数据采集、需求识别、出行特征以及运营管理模式方面发生的变革基础上,对城市群交通系统进行解构,分析城市群交通需求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从规划技术方法升级和规划理念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交通规划方法优化建议,指出城市群交通系统应当着力构建互联互通交通设施网络、加强交通通道功能复合化、实现通道与网络多点衔接、强化网络融合实现联程运输。  相似文献   

15.
交通咽喉是城市路网中的关键地段,在研究提高城市道路服务水平、满足交通需求的进程中,关注交通咽喉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咽喉区交通流有序的组织,又可兼顾于城市道路整体功能的发挥,所以对交通咽喉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种种有效的咽喉疏导策略、寻找解决咽喉区交通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为制定相关的交通管理体系与政策奠定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以往对此问题的研究,往往忽略了交通咽喉在其成因,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缺乏针对性,本文将交通咽喉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对以上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公路隧道有关土建工程与交通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内容的划分还不规范,文章对独立长大公路隧道交通工程各系统的分类与功能、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的布置原则进行了全面探讨,简述了有关公路隧道交通工程急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近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梁晓安表示,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几种运输方式如何进行有效衔接,将成为交通运输业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具体说来,重点做好三个衔接的工作。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衔接。加快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协调机制,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强铁路、内河水运等薄弱环节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益。进一步加大对综合客运枢纽、重要物流节点的集疏运体系建设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18.
交通衔接系统和道路运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基础性设施,是城市内部各交通方式问及城市与周围地区之间联系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交通衔接系统,有利于提高城市客货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更好地为乘客出行提供便捷、快速和安全的运输条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和布局形态的改变,伴随人们对交通出行的多样化需求,传统的交通意识需要改进,树立新的现代交通意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为出发点,对现代交通意识的内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交通用地需求预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成 《综合运输》2009,(11):23-26
本文根据交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预测2006~2020年新增公路用地需求290万公顷、铁路用地需求26万公顷。我国未来交通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公路用地需求,对交通建设速度和发展模式产生影响。提出建立健全交通用地统计制度和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应该保障合理的交通用地需求,交通发展要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加强建设土地集约型交通发展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