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速公路跨敏感水体桥面径流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研究对高速公路跨敏感水体桥面径流水质特性及现有高速公路桥面径流处理设施进行总结、分析及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物联网的调节隔油池+综合处理池的跨敏感水体桥面径流处理处置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某高速公路为实例,在调研和分析高速公路桥面径流收集与处置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特征的敏感水环境,分别提出了隔油沉淀池+人工湿地、二次隔油沉淀池的桥面径流收集与处置技术,并对山西省"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跨越敏感水环境桥梁给出了不同的桥面径流收集及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吉林省辉南至白山高速公路桥梁跨越敏感水体时,根据环评相关要求,在以往技术基础上,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对桥梁增设桥面径流净化与应急装置。通过在桥梁两侧沿纵坡安装径流收集管道,引至桥梁两端设置的处理池,经层层沉淀、隔油与净化处理后,定期运走用于周围林地绿化或自然蒸发处理,保证桥面径流不排入沿线敏感水体。当危险品运输车在保护区内发生泄漏事故时,通过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时组织救援。  相似文献   

4.
以云湛高速公路新阳段跨越Ⅱ类水体桥梁需设置桥梁径流水收集系统为工程背景,通过桥面径流排水设计、污染液收集池设计及应急处理监控报警系统,保证桥面上运输车辆发生事故时,污染液不会直接排入当地水系,可以有效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桥面径流收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荣成至乌海国家高速公路灵丘至山阴段工程18座大桥为背景,介绍了桥面径流收集系统设计技术,对开展运营期桥面径流和危化品泄漏事故收集及跨越敏感水体水环境保护措施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生物滞留带是高速公路径流生态处置的一项有效措施.基于非饱和土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高速公路生物滞留带在7种降雨工况下的径流滞蓄效应,分析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及前期降雨间隔期对滞留带径流滞蓄效应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在7种降雨工况下,滞留带的径流量消减率、径流峰值消减率及径流峰值延时范围分别为3.65% ~10.63%、59.93% ~89.84%、4~59.41 min,滞留带的径流量消减率、径流峰值消减率、径流峰值延时随着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前期降雨间隔期的延长而增大,且溢流的发生会导致滞留带径流峰值消减率和峰值延时的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7.
公路路面径流具有较高的污染强度,对公路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生态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公路路面径流污染问题的处理手段。分析了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现状,阐述了国内外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根据路面径流水质特征、公路路段环境特征以及各种生态处理技术的作用原理,对不同高速公路路段径流污水处理工艺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更深入了解黄河兰州段水质状况,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河兰州段枯水期和丰水期不同环境水体中浮游细菌系统的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通过与理化指标测定结果对比后发现,一定范围内,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细菌系统的多样性随之增加,细菌的群落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一结果表明,浮游细菌系统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水体的污染状况具有一定指示作用.首次探明了黄河兰州段浮游细菌生态系统的大致状况,同时揭示出利用浮游细菌系统多样性的变化对水质进行检测是可以实现的.此方法不但能对河流水质进行预判和预测,同时也为黄河水体菌种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路面径流污染,同时满足边坡植被灌溉需要,设计了一种阶梯式复合渗滤系统。首先,对比分析了4种渗滤材料技术性能和经济性,筛选出煤渣及沸石2种性价比较高的多孔渗滤材料;其次,结合山区高速公路场地条件和路面径流污染防治要求,提出了一种由石英砂、煤渣、沸石及木屑等多孔材料组合的阶梯式复合渗滤系统,给出了复合渗滤层的最佳结构组合及设计厚度;最后,对该渗滤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类比分析。结果表明:阶梯式复合渗滤系统可有效去除路面径流中的颗粒物(SS)、COD和N、P等;经系统处理后的路面径流能达到地表水排放要求,可用于公路边坡植被灌溉;系统不易堵塞。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省阳蟒高速公路固隆河大桥桥面径流收集系统为例,介绍了绿色交通和生态设计理念在高速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对桥梁桥面径流收集系统进行构造设计,并针对不同管径排水管进行水力学计算分析,综合比选分析得出不同管径PE排水管在桥梁工程排水系统的适用性,对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