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职人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学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论文侧重于提出构建"职业模拟公司教学模式",从明晰"模拟公司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模拟公司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与构建;践行"双线并行、三级递进"的培养模式,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实行"初中高"三级递进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行"一二三"三级递进等几个方面着手,积极探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模拟公司"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在践行了行为导向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新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思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高职汽车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与课程改革现状,并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目标为基础,确定了"基于行动导向的三层次能力递进培养"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将重构后的课程分为六大基本模块和一个综合实践模块,并对应三层次的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了相应递进的三层次的教学项目,以实现知识能力的"生态构建"。该课程开发模式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本衔接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深入分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3+2"高本衔接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基于能力本位理论提出了层次递进的专业培养定位,螺旋上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以提升能力为目标的"产品导向"课程标准,设计突出职业能力考核的转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工程岗位方向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网络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汽车后市场业务领域的扩充,企业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本专业对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这基础上,以"应用"为主旨,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的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社会对汽车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多,在当前开设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课程背景下,挖掘胜任岗位能力的职业核心技能尤为重要。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省级示范性专业《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为例,针对当前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汽车装配工国家职业标准提出该课程核心职业技能体系,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例设计职业核心技能,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国家示范性建设专业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设岗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方向)专业主要培养满足船舶建造、水上运输业发展需要,在船舶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及使用管理,船舶电站系统及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调试、运行和维护等岗位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方向)专业以职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的递进式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2+3+1"三段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大  相似文献   

8.
审计专业群由审计、会计、资产评估与管理、国际金融四个专业组成,以财经数据生态系统中的数据产业链为组群逻辑主线,紧扣产业链中财经数据"处理与生成——诊断与鉴证——评估与定价——资金融通与信用评价(决策)"逻辑链条,按序将组群专业对接数据产业链中各核心环节,映射形成教学领域职业能力培养逻辑线。基于专业群组建逻辑制定实施路径,创新"一平台、双循环、三递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础共享+‘1’强化+‘X’互融"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聚焦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基本原则,在一般教学与课程的方法理论指导下,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分析为突破口,系统的分析汽车检测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训练模式来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力,以期能够在实践中为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通过企业调研,提出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具备的"三种素质(技能、思维、品德)和五种能力(资源合理支配、人际关系处理、信息获取利用、系统分析综合、多种技术应用)",围绕学生职业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德技并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实施保障体系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对这一研究成果的推广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