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中力与加速度的相互关系,即研究单轨车辆的运动方程,基于汽车行驶阻力和列车运行阻力两种计算模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时的主要阻力进行探究.推导出了跨座式单轨车辆在不同线路中运行阻力的理论公式,基于SIMPACK建立了曲线附件阻力的理论公式,提出了加速附加阻力公式.  相似文献   

2.
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中力与加速度的相互关系,即研究单轨车辆的运动方程,基于汽车行驶阻力和列车运行阻力两种计算模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时的主要阻力进行探究.推导出了跨座式单轨车辆在不同线路中运行阻力的理论公式,基于SIMPACK建立了曲线附件阻力的理论公式,提出了加速附加阻力公式.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解决防眩设施统一高度在凹形竖曲线路段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从最不利车道与车型组合角度出发,根据发出眩光车辆、防眩设施位置、受眩光影响车辆3点是否在凹曲线内,建立了一般意义下的凹曲线防眩设施高度计算模型,并推导出防眩高度计算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凹形竖曲线路段及其前后一段距离内防眩高度比平直路段高,应按修正值进行高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基于SHIPFLOW软件模拟内河船舶周围流场,考虑流体黏性及自由表面影响,预报船舶阻力,选择3种船体网格(CC,MM,MF)进行船体表面网格划分,采用势流理论与黏流理论的分区分步计算方法(ZONAL法),将数值计算的船舶总阻力与根据艾亚法经验公式估算出的总阻力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网格划分形式MM的计算结果与经验法最为接近,同时验证了SHIPFLOW软件求解技术的可靠性并提高了换算效率,最后选择MM网格化分形式,对该船进行阻力预报。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上路堤的稳定分析 软土路堤稳定分析 影响软土地基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它不仅取决于路堤的断面形式、填土高度、填土施工速率和地基土的性质,而且与软土成因类型、地层的成层情况以及地基土的应力历史有关。软基上的高路堤稳定性,经常在路堤未填到设计高度时发生问题,因此,计算中不仅要对最终填筑高度作稳定分析,而且必须对填筑过程中的稳定进行分析。一般计算时,应予考虑路堤内滑动面上的抗剪阻力。但对于软土层厚的地基上的路堤,由于地基的侧向位移,使路堤受拉,因而稳定分析计算中,可以忽略路堤内的抗剪阻力,按路堤部分整个高度内产生竖向裂缝进行计算。对于路堤高度比软土层的厚度大得多的高路堤的稳定性计算中,还要对整个路堤高度上的开裂的滑动面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铁路的建设过程中,高架桥梁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桥梁的活动支座处存在一定数量的摩阻力,在温度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可能会使轨道和桥梁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增大。由于现有的铁路设计规范中对活动支座处的摩阻力并没有特殊的规定,因此在进行常规的理论仿真分析时,一般不考虑活动支座处摩阻力的影响,这种算法上的简化可能会使温度和车辆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结果产生比较大的偏差。通过建立考虑活动支座摩阻力和不考虑活动支座摩阻力的两种铺设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桥上无缝线路精细化空间耦合仿真模型,研究活动支座处摩阻力对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对今后分析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结构时是否考虑活动支座处的摩阻力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车辆超载,分析复合式路面的力学特性。计算不同沥青混合料面层厚度、模量、不同超载情况下复合式路面结构的综合应力、总疲劳应力以及层间剪应力。  相似文献   

8.
船舶阻力性能优化中,通过调整船舶纵倾值进行装载优化的方法成果显著且易于实施。选取30000DWT多用途船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STAR-CCM+)对目标船的静水阻力进行预报,数值计算结果与船模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网格划分、数值计算相关设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船舶纵倾优化进行研究,计算不同纵倾角、不同航速下的船舶阻力,得到相对于设计吃水下的阻力变化曲线及减阻效果。结果表明在设计载重量和航速下运营,其最佳纵倾角度为尾倾0.55°左右,减小船舶总阻力约1.5%。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COD阻力曲线的原理,对于裂纹扩展量(△a)中包含伸张区时,从COD阻力曲线上确定δ_i值的方法作了证明,对COD阻力曲线的试验步骤作了一般介绍,并列出了两种不同材料在同一几何尺寸下的COD阻力曲线的试验结果。在本文的最后部分讨论了五个问题,即COD阻力曲线的物理含义;试样的几何尺寸与COD阻力曲线的关系;裂纹扩展量(△a)的量测计算问题,用弹性柔度法计算裂纹扩展量(△a)的问题,以及δ_R的计算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考虑整理车厢的成本,建立带回程取货的车辆路径数学模型,采用禁忌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对某大型物流企业在北京市1 d内的配送和收集业务进行了优化,优化计算在5 s内完成.计算结果表明:在总路径增长7.8%的情况下,车辆配送费用比节约算法降低了24.5%,实现均衡值提高了9.3%.可见,该算法降低了调度人员工作量,节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指出在桥上无缝线路伸缩附加力和长轨位移的计算中采用变量轨道阻力的必要性。然后对两种类型的变量阻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当桥梁处于无缝线路固定区和桥上存在伸缩区的情况下采用线性变量阻力的计算方法。最后对各种算法的结果作了比较,结论是采用变量阻力的算法与模型试验和实测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23 t轴重货车的应用,编组站在解体作业中出现驼峰偏高、超速连挂等不适应问题,降低峰高是编组站驼峰适应货车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驼峰设计的"三难条件(难行车、难行气候、难行线)",提出在驼峰选址及平面设计确定的条件下,"车辆因素"成为峰高设计的变化因素,并以此分析了既有驼峰设计规范中以总重30 t不满载关门窗的滑动轴承P50作为驼峰设计"难行车"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三难条件出现概率"的"难行车"质量确定方法,并设置一定的"三难条件"出现概率,计算出相应的"难行车"质量,为峰高设计中"难行车"质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国铁路发展25t轴重机车车辆的需要,对25t轴重调车内燃机车的总体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车辆构成的列车基本阻力及起动阻力,确定了牵引计算公式,计算了机车功率,校核了机车粘着重量,确定子机车轮径及牵引电动机的型式等。  相似文献   

14.
空气悬架车辆车身高度PID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空气悬架车辆为研究对象,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方法建立其多刚体模型,采用PID和PD控制策略,对阶跃输入下的车身高度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车辆多刚体模型和PD控制策略组成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在实现车身高度控制时改善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GPS/CP车辆定位与交叉口冲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辆行驶在城市道路中时GPS定位性能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定位(CP)与高度约束模型的紧耦合定位方法.基于短程通信协议(DSRC)实现交叉口车路共享车辆状态信息,提出了一种车车(V2V)/车路(V2I)信息协同交互的交叉口车辆冲突检测方法.为了验证GPS/CP车辆定位与交叉口车辆冲突检测方法的效能,搭建了基于场景的仿真环境,进行组合定位仿真验证与多场景交叉口冲突检测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可见卫星数量下降的情况下车辆定位误差保持在3m以内;在交叉口车辆为20 veh,且无定位误差的情况下,车辆冲突数和冲突率减少,车辆通过数略有下降;要实现交叉口冲突检测,车辆定位误差应小于6 m.综合利用GPS/CP车辆定位方法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基于V2V/V2I的交叉口冲突检测方法较高的安全性,能获得较低的交叉口车辆冲突率和较高的交叉口车辆通过数.  相似文献   

16.
防抱死系统(ABS)在工作过程中具有高度非线性、时变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滑模变结构控制法能够使系统在一定特性下沿规定的状态轨迹作小幅度、高频率运动,保持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简化空气阻力、车辆滚动阻力和纵向惯性力对系统的干扰,建立了单轮车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ABS系统仿真模型;以车轮最佳滑移率为控制目标,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考察了滑移率和制动力矩随制动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车轮始终处于最佳滑移率范围,提高ABS系统制动效率,表明该方法在ABS控制中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混合交通下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对车辆防眩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平、竖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研究弯道平曲线防眩板高度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建立平曲线防眩板高度对道路行车视线安全影响模型,从车辆行驶平曲线的防眩板高度及防眩板位置形成的静视距与车辆行驶时驾驶员期望得到的动视距之间的关系,运用面向对象的VB编程语言实现模型仿真来分析防眩板高度对道路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高速列车的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为了研究列车中各车辆在直线上和大半径圆曲线上的蛇行稳定性,建立了具有17个自由度的车辆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车钩力横向分力的作用,根据列车运行阻力确定各车辆(动车或拖车)的车钩力,其是列车速度和车辆在列车中位置的函数,列车编组共考虑了2M9T、3M8T和6M5T三种形式。应用牛顿一拉夫森达代法确定车辆系统的平衡位置,采用QR算法求解系统雅可比矩阵的特征值,并结合二分法搜索系统平衡位置失稳时的临界速度。通过计算得知,在直线上列车中各车辆的临界速度相差不大,但在曲线上有一定的差别,车辆在曲线上的临界速度要低于直线上的临界速度,曲线半径越小,其临界速度越低,因此进行曲线上的临界速度计算时,必须考虑车钩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冰雪环境下的道路通行能力,首先分析道路通行能力理论公式,综合考虑冰雪环境下的车辆运行特点,选择前后车刹车距离相等情况下的通行能力模型做为计算模型,然后分析速度与车辆几何结构、车辆偏离中心距离及摩擦系数间的关系,建立速度预测模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冰雪环境下的道路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基桩极限承载力、侧阻力及端阻力试计比(试验值和计算值的比)的分布特征,讨论了侧阻力和端阻力对总承载力的影响情况,并建立了相应的基桩承载力功能函数。以灌注桩和打入桩为例,分析表明: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试计比集中分布在0.75~1.45,且大都在1.0以上;打入桩的极限承载力试计比大都分布在0.8~1.5,并大于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试计比。另外,对于钻孔灌注桩,端阻力的可靠性水平比侧阻力高;对于打入桩,侧阻力的可靠性水平比端阻力高。提出的方法可为桩基设计规范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