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4.出油阀 (1)等容出油阀(如图13所示) 当柱塞上升到柱塞腔内的柴油压力超过出油阀弹簧压力的时候,出油阀上升(即打开),高压柴油通过高压油管和喷油器喷入汽缸。分配泵供油结束后,柱塞腔内的柴油压力迅速降低,出油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回落。当其减压带进入阀座,阀以上的高压容积封闭,出油阀继续下落时,高压油管内的柴油压力迅速下降,使喷油嘴针阀在其调压弹簧作用下迅速落座,喷油结束得干净利落,避免滴油或发生二次喷射。减压行程的大小,一方面影响高压油管内的压力波动,另一方面影响实际供油量,减压行程增大,实际供油量将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2.
汽车柴油机“飞车”是指柴油机转速失去控制。这时,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会因转速过高而使柴油机零部件严重损坏,甚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汽车柴油机“飞车”的主要原因有: 1.柴油脏使柱塞与柱塞套卡死在最大供油位置。柱塞副偶件的间隙极其微小,多在0.001~0.002mm之间,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30~1/50。如果进入柱塞副的柴油中含人杂质颗粒,可能使柱塞卡死在柱塞套中,使出现“飞车”症状。一般使用经48小时以上沉淀并过滤的柴油,且柴油通道上的各滤清器、沉淀杯、滤网等性能良好。这样才能保证柴油的纯净。 2.喷油泵供油量过大。油泵供油量太大,可能影响其高速停油。因此,不允许在油泵调试中随意加大额定  相似文献   

3.
杨明  卢明新 《汽车维修》2014,(12):30-31
<正>东风康明斯B系列柴油发动机配用的输油泵分为膜片式和柱塞式2种。其功能是将足够数量及一定压力的柴油连续不断地输送给喷油泵,并保证燃油在低压油路内循环。膜片式输油泵一般用于分配式喷油泵,是一次性用件;柱塞式输油泵一般用于直列式喷油泵。我们在维修该系列发动机时遇到多起有关输油泵的故障,现将其中的柱塞式输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简要介绍,同时将遇到的2例故障进行了整理,供同行交流学习。1.柱塞式输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结构东风康明斯B系列柴油发动机配用的柱塞式输油泵,根据发动机额定功率和应用类型的不同,也有多种  相似文献   

4.
<正> 本分配式燃料喷射泵的特点是装有往复旋转的柱塞,在下死点附近,压力油通路和低压油路相通,怠速时由于阀门开启,柱塞停止泵油,这时喷射率下降,燃烧噪音降低。 柱塞7的压油通路12通过油路23与环形槽24相通,柱塞套简6、分配盖6a在柱塞下死点位置与环形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的燃油油路可分为3部分:负压油路、低压油路和高压油路。 1负压油路故障诊断 负压油路是指从燃油箱至输油泵的油路。发动机工作时这段油路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因此故障仅可能是漏气,而不可能是漏油。漏气会降低此段油路中的真空度,使进入输油泵的燃油(柴油)减少,以致输油泵供油量不足甚至断油,发动机不能起动。当漏气量较少时,输油泵尚可持续供油,但发动机起动较困难或发动机起动后不久就自行熄火。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空气具有可压缩性,进入油路中的少量空气从喷油泵柱塞油孔被吸入泵腔后成为气泡,其体积随着喷油泵柱塞的往复运动而变化。当柱塞在上升(压油)行程时,气泡被压缩,使油压不能升高到所需要的喷油压力;当柱塞在下降(返回)行程时,气泡又膨胀而恢复到原来的体积,使泵腔无法产生吸油的真空,如同被堵塞一般。因此,在负压油路中绝对不允许存在哪怕是最微小的漏气点。  相似文献   

6.
四冲程摩托车松开油门把手后,发动机转速不能及时降到标定的怠速,而是很缓慢地下降,部分车辆即使调整了化油器也无济于事,该故障现象被称为回油门慢故障,这在柱塞式化油器和等真空化油器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它虽然不是摩托车的主要故障,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使用安全、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相似文献   

7.
太脱拉T815发动机为V型风冷发动机,因其喷油器和喷油器回油管均安装在气门室罩盖内,故极易产生油底壳进柴油故障,且诊断困难,导致发动机烧瓦或捣缸事故。根据笔者多年的维修经验,总结出该故障的诊断步骤和排除方法如下。1拆掉各缸气门室罩盖,启动发动机,观察是否有喷油器漏气或喷油器进油管漏油现象;若有,则拧紧喷油器压紧螺丝或更换喷油器密封铜垫,或在喷油器进油管头加球面紫铜垫拧紧。2拆掉喷油器总回油管接头,向连接喷油器端回油管加02~03MPa气压,观察各缸气门室罩盖内回油管及接头是否漏柴油;若漏…  相似文献   

8.
于曰桂 《摩托车》2005,(3):56-59
等真空化油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真空化油器也是可变喉管式化油器,其特点是既有柱塞又有节气门。如图15所示,柱塞上端与膜片4固连在一起,膜片将等真空化油器的气室5分为两部分:上腔通过柱塞负压孔8得到喉口真空度,下腔通过本体通气孔2与大气相连,这样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膜片上、下形成压差。当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变化时,喉口处真空度也将变化,  相似文献   

9.
第二章节气门式化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化油器混合室中最小截面积的位置被称作喉管。柱塞式化油器由于柱塞的上下运动实现了可变喉管,而节气门式化油器为固定喉管。摩托车发动机采用节气门式化油器的越来越少,现在主要用在发电机、割草机、快艇等发动机上。与柱塞式化油器一样包含操纵系统、进油系统、低速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4.电磁阀式泵喷嘴单元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泵喷嘴单元(见图6-8)的上部有一个高压腔,泵油柱塞在其内部上下运动,在其侧面还装有一个控制喷油始点和喷油量的电磁阀。高压腔通过内部油道直接与喷嘴体相通。喷嘴体中装有喷嘴针阀和一个阻尼器。喷嘴弹簧顶着蓄压室阀,在高压作用下喷嘴弹簧被压缩到一定程度而产生预紧力。(1)充油过程当泵油柱塞在柱塞弹簧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高压腔内的容积增大。该阶段,电磁阀不工作,其阀针在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原始开启位置,进油道到高压腔的通道畅通,进油道中的低压燃油能顺利地流入高压腔。  相似文献   

11.
徐胜  马亚明 《汽车运用》2009,(12):50-50
卡滞的原因对于旧喷油泵,其卡滞原因多为柴油不干净、柱塞与柱塞套之间有机械杂质、柱塞与柱塞套表面被拉伤、柱塞顶棱角处被磕碰产生毛刺等所致。  相似文献   

12.
化油器主要有柱塞式(见图1)和等真空柱塞式两种(见图2),其主要作用是保证怠速、中速到全速工况下供给发动机合适的可燃混合气并过渡良好。在化油器诸多技术元件中,油面控制系由浮子和进油针阀组成,如图3所示。浮子由浮子臂用销子固定在化油器本体上,浮子可以绕销子转动。浮子臂上有一舌片,舌片与针阀接触。  相似文献   

13.
喷油泵卡滞的原因对于旧喷油泵,其卡滞原因多为柴油不干净,柱塞与柱塞套之间有机械杂质.柱塞与柱塞套表面被拉伤,或柱塞顶棱角处被磕碰产生毛刺所致;对于新喷油泵.其卡滞原因有以下2点:①喷油泵生产厂家及维修单位在调试喷油泵时。不注意选用优质柴油.致使调试所用柴油中实际胶质含量较大,酸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14.在传统的直列泵或分配泵柴油喷射系统(包括电子控制系统)中,由柱塞偶件产生的燃油高压通过高压油管传送到喷油器上,当喷油器端的燃油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燃油压力就迫使喷油器开启并喷油,喷油t的多少由开始通过泄油降低燃油系统的压力时的《)决定.因此叫做“位盆控制’。A.喷油器开启时间的长短B.喷油泵的喷油正时C.柱塞偶件的位置D.柱塞偶件的形状和行程15.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泵喷嘴式柴油喷射系统和单体泵式柴油喷射系统都将产生高压的功能和控制燃油定t的功能分开。他们通过对喷油器电磁阀的触发实现喷油器的开启和关闭,根据喷…  相似文献   

15.
从柴油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入手,重点介绍柴油发动机的压缩点火特性、机械特性,及典型柴油系统:柱塞式喷射泵系统和共轨式喷射系统;探析新型柴油发动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一、更换柴油喷油泵(轴向柱塞式分配泵)一定彻底排气 一辆行驶了72000km的捷达柴油车,因在行驶中冒黑烟到我公司检查。根据路  相似文献   

17.
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一项能有效控制柴油机污染排放的新技术。柴油机高速运转时,柴油喷射过程的时间只有千分之几秒。喷射过程中,高压油管各处的压力是随时间和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的。柴油的可压缩性质和高压油管中柴油的压力波动,使实际的喷油状态与喷油泵所规定的柱塞供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150系列537kw增压柴油机用BH12H120ZT喷油泵的强化设计措施。包括加大柱塞直径的回油结构柱塞偶件、氰化凸轮轴、减小卸载容积的出油阀偶件组以及供油调节器,停止供油阀等。  相似文献   

19.
1 用触摸高压油管“脉动”的感觉判断故障柴油发动机在怠速运转中,高压油管有3种“脉动”手感现象:(1)刚出厂的柴油机总成,高压油泵上的柱塞副、出油阀都是经检验合格后的一级精度产品,所以在柴油机发动以后,手指一触摸高压油管就感到“脉动”扎实有力,且呼吸现象明显.这是因为新组装的一级精度的柱塞副、出油阀密封度良好,使高压油管的柴油不能倒流到柱塞套筒内,所以高压油管保持相应的压力,在以后的各次供油中,高压油管内有油在柱塞上、下循环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压力波,形成有规律的流速,手指一触摸,就感到“脉动”扎实有力.并且有节奏感.  相似文献   

20.
化油器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柱塞式化油器浮子室进油方式采用针阀与浮子控制自动进油系统。燃油浮子与化油器座之间为铰链式结构,发动机运转浮子室燃油高度随燃油的消耗而下降,浮子带动浮子舌、燃油针阀向下移动,使燃油针阀打开,燃油流入浮子室。当流入浮子室的燃油量小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时,针阀座处于开启状态,燃油流入浮子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