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服务质量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公路行业的特点,研究提出我国公路服务质量的定义和内涵,并从公路主体设施、公路附属设施与路域环境、运营管理活动等3个方面构建系统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公路服务质量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杨梦柔  拜亚南  王晓路  陈团结 《公路》2021,66(7):170-176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绿色公路建设的前提.为解决海南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深入分析了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关键控制因素,提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式的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结合绿色公路建设五大任务和地域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优化方法;构建了包括基础指标和特色指标的海南省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  相似文献   

3.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内容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剑波  朱文喜 《公路》2001,(6):92-95,125
在参考国内外后评价的内容、指标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评价内容、指标、阶段和方法,从而使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提高,对公路建设项目的决策,施工,养护和运营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国荫  白新和 《公路》1991,(10):26-28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日渐增加,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加重.因此在高等级公路的可行性研究及设计中增加了环境评价这个项目,目的是为了减少公路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使之与自然环境相益得彰,融为一体,进而起到妆点江山、美化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环境评价包括噪声、大气、水、土壤、景观等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但噪声、大气、水、土壤的影响都可以用物理或化学的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而景观很难用数字进行直接的定量.景观的最终评价是由人们的视觉来进行.因而  相似文献   

5.
以环评和边坡安全评价工作为引入点,针对后评价指标体系、工作方法以及步骤进行了初步论述,最终给出完整的后评价体系架构。后评价体系扩充了当前的评价体系,使安全评价工作贯穿了整个公路使用期,将评价工作由静态变成了动态,同时对边坡的安全稳定性预测工作,起到修正和校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强明  席欧  戈权民  衷平  杨柳  张帆 《公路》2022,67(3):327-335
基于国家及江苏省对绿色公路的定义和实施要求,通过深入分析江苏省绿色公路内涵、技术应用体系、管理要求和发展目标,研究构建出了适应于江苏省各个建设时期、各个等级标准的公路建设项目的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约束性基础项和推荐性加分项指标,在评判江苏省既有公路项目总体绿色水平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未来,给江苏省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指引出改进方向,将进一步促进江苏省整体绿色公路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有单项技术规范丰富而面向隧道整体绿色评价缺失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隧道标准现状,借鉴绿色建筑发展经验,明确绿色隧道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内涵,构建包含设计、施工、运营全寿命周期以及结构安全耐久、行车安全舒适、通行疏散便捷、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五横三纵”绿色公路隧道评价体系,同时结合专家调研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提出公路隧道绿色度评价等级,为推广普及绿色理念、增进行业参与者绿色共识、促进我国公路隧道高质量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数学的公路景观环境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小明  陈军  罗旗帜  李朝晖 《公路》2003,(7):120-122
介绍确定公路景观环境的要素,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数学评价模型,给出了一种评价公路景观环境的模糊评定法,运用它对公路景观环境的实例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席欧  戈权民  衷平  杨柳  张帆 《公路》2021,(4):235-240
在调查研究现行国家、行业、各省市绿色公路相关标准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江苏省绿色公路标准体系需求分析,研究构建适用于江苏省绿色公路建设的标准体系框架和建议清单,并探讨未来江苏省绿色公路建设标准的制定方向,以推动建立覆盖江苏省绿色公路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养护全过程的,科学规范高效的江苏省绿色公路建设标准体系,促进江苏省...  相似文献   

10.
建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制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阐述了建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环境后评价列为环境评价分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析了环境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提出了为加强建设项目延伸等理,把环境后评价的项目后评价纳入建设程序的思路,分析了环境后评价的作用,并对有关建立环境后评价制度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绿波协调控制下车流驶出交叉口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原问题提出一定的假设,利用车流离散原理获取车辆到达系统内部交叉口进口的流量分布形式,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绿波系统延误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绿波控制系统延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绿波协调控制下车流驶出交叉口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原问题提出一定的假设,利用车流离散原理获取车辆到达系统内部交叉口进口的流量分布形式,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绿波系统延误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国内外隧道洞口景观概念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隧道洞口绿色景观概念,认为隧道洞口景观应是在全生命周期的视野下关注其结构安全性、艺术性、经济性和生态安全性.确定了隧道洞口绿色景观包括洞门、洞口伸出物、洞口周边施工建设涉及到的山体、洞口延伸段及其绿化等内容,建立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3层隧道洞口绿色景观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对隧道洞口景观工程进行评价时,可采用AHP法确定指标层权重向量,根据模糊数学理论确定隶属矩阵,最后通过矩阵运算对隧道洞口绿色景观进行两级评价,并根据其综合评价得分按最近原则进行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阐述了道路运输规划评价的内涵,建立了由准则、要素和特征3级指标构成的、以软指标为主导的道路运输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阐述了软、硬指标的计算方法。用技术、经济、社会、自然多元理性的方法和有效性、公平性、持续性准则去确定评价标准,克服了过分倚重GDP等硬指标产生的弊端,回答了评价标准谁说了算,评价应当怎样进行的问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15.
纳米改性沥青制备和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基质沥青的路用性能,采用纳米Ⅰ作为改性剂,并选用A,B和C作为分散剂,制备了纳米改性沥青并进行路用性能评价;同时将纳米工与SBS复合进行沥青改性,以考察纳米Ⅰ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对其中的优选改性方案,进行DSR和BBR试验,进一步评价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纳米Ⅰ可以明显改善沥青的性能,使沥青的高温性能得以显著提高;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对沥青的性能有显著影响,有必要开发适用于沥青的纳米粒子表面改性方案,以充分发挥粒子的纳米效应;纳米Ⅰ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表现为高、低温路用性能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几条有代表性的干线道路的路面结构及交通组成的调查,确定该区域代表车型及荷载分布范围,同时通过力学计算,明确路面结构对轴载变化最敏感的范围,最后讨论了轴载变化对轴次换算、弯沉等路面设计指标的影响,确定了天津市滨海新区重载交通标准轴载,并提出了一种标准轴载的论证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不利气象条件给公路交通畅通与运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欧美发达国家部署和实施了道路气象信息系统,借助该系统,公路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实时的和预测道路天气情况来管理交通,确保道路的畅通与运行安全,此外,这一系统还能够为冬季道路养护提供辅助决策,降低用于道路冰雪控制的成本。我国在近几年加快了道路气象信息系统的实施步伐,也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本文重点介绍了道路气象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的历史发展沿革,介绍了欧美部分国家在这方面的应用状况与特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国内道路气象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形势表明,碳治理的紧迫性从未像现在这样明确而迫切。城市道路交通领域在按时达成预定碳目标方面仍面临重大挑战。为理清各种措施、路径或方法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明晰的治理框架,并把握研究与实践的关键路径,以便于更有效的碳中和行动。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和归纳与演绎等多种方法,研究并提出了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性解决方案和碳中和措施分系统的基本架构,明确了从系统、分系统、子系统到关键组件的关键线路,对碳中和措施分系统中的两类主要负排放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强调了负排放子系统在城市道路交通实现零碳排状态中的决定性作用。其结论可为其他行业或领域的碳中和措施系统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评价生态型城市道路的品质,综合考虑低影响、低碳、安全、智能、美观、人性化等生态型城市道路建设理念,构建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阐述;采用Vague集与物元法,提出生态型城市道路等级评价方法。经对天潼路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良好,与实际相符,表明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方法合理。该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系统可用以道路设计方案的评价分析与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