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塞连杆组装入镗磨后的气缸常常遇到的问题是:活塞偏缸、活塞顶偏高或偏低、发动机运转时气缸窜油和发动机产生异响.这对发动机使用寿命和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耐久性和使用可靠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经研究分析认为,正确选择气缸镗磨、活塞连杆组选配以及安装方法是正确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活塞连杆组件装入镗磨后的气缸常常遇到的问题是:活塞偏缸、活塞顶偏高或偏低,发动机运转时气缸窜油和发动机产生异响。这时发动机使用寿命和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耐久性和使用可靠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经研究分析认为,正确选择气缸镗磨、活塞连杆组件选配以及安装方法是正确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发动机大修时,铸铁缸套或合金铸铁缸套缸壁间隙的选择、气缸镗削定位基准的选择以及气缸珩磨后切削交角的选择等是镗缸过程中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如果缸壁间隙相差1mm,则汽车要少行10000km;镗缸定位基准选择不当,可能会产生全部活塞装配后都向同一方向偏斜等现象,而切削角选择不当,就不能在缸壁上贮油,会大大降低气缸在磨合阶段的耐磨性.本文在总结公司多年维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几个镗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的大修质量如何将在活塞连杆组的装配中反映出来。活塞在汽缸中沿活塞顶圆周方向与缸壁间隙大小不等的现象叫做发动机活塞偏缸,活塞偏缸会加速发动机汽缸的磨损,并使发动机装配后转动曲轴的力矩显著增大,另外由于活塞在汽缸中的歪斜使活塞的密封性变差,并恶化活塞与活塞环的润滑条件。为此,在装配活塞连杆组时,应首先检查活塞的偏缸情况,使其控制在技术要求允许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活塞偏缸的检查及调整气门间隙是发动机修理装配中经常和必然遇到的问题。长期从事修理实践的工人在这方面已有丰富的经验,本文仅就其基本原理作一些说明。一、活塞偏缸的判断检查活塞偏缸时,先将未安装活塞环的活塞连杆组装入气缸,按规定扭力上紧连杆轴承螺母,然后转动曲轴,在上、下止点及气缸中部检查活塞头部前后两方向与气缸壁的间隙。如果无偏缸现象,上述三个部位活塞头部前后的间隙是相等的,否则,即有偏缸现象。偏缸可能有下面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称的"配缸间隙",是指发动机活塞裙部与气缸内壁之间的间隙,其间隙值一般为0.035mm左右。活塞与气缸的选配和装配质量如何,对于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发动机的配缸间隙值,在《维修手册》中有明确的规定。铝活塞与气缸配合间隙的检查方法是:使用塞尺和拉力计,拉力计的标准拉力为22.5~36.5N。几种车型的配缸间隙见表1。目前发动机的活塞一般采用铝硅钛多元合金制成,例如  相似文献   

7.
1气缸搪削尺寸确定发动机大修过程中,气缸搪削尺寸(气缸搪削后的直径)D=活塞直径 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气缸的珩磨余量。其中,气缸的珩磨余量一般为0.02 mm。气缸搪削尺寸的正确确定是保证活塞与气缸正确配合间隙、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重要条件;而活塞直径测量位置的正确,又是正确确定气缸搪削尺寸的必要条件,必须予以充分注意。常见车型发动机活塞直径测量位置以及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如表1所列。对气缸的搪削,为防止气缸产生热应力变形,应按第2缸、第4缸、第1缸、第3缸的顺序进行。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产发动机气缸体变形状态、保修厂装备、工人操作水平、用户要求,以及选配、安装活塞连杆组所能达到的质量水平,提出发动机大修时选择气缸体定位基准、缸壁间隙、气缸珩磨后切削线交角,以及连杆校正、活塞销与座孔配合、活塞连杆组装入气缸后偏斜量检验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通过长时间运转之后,往往会产生连杆变形、曲轴变形、主轴颈和连杆轴颈中心线偏移、气缸中心线与曲轴中心线垂直度误差等,进而造成活塞偏缸。所谓活塞偏缸,就是曲轴连杆机构装配后,活塞任一位置时的轴线放后倾斜;或者说发动机在运转中,活塞在气缸内作偏于一侧的不正常运动。活塞偏缸是发动机装配与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它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依维柯S系列轻型汽车采用索菲姆8140.07型或8140.27型直喷式柴油发动机,它具有功率大、转速高、结构紧凑等特点,维修装配要求较高。当你在维修装配这类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活塞与缸套应进行选配。8140.07发动机气缸间隙:BORGO型活塞为0.091~0.127mm,KS型活塞为0.073~0.105mm;8140.27发动机气缸间隙:BORGO型活塞为0.091~0.127mm;KS型活塞为0.073~0.103mm。同一台发动机各活塞质量允差为±7g。  相似文献   

11.
汽车发动机的修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耐久性和使用可靠性。如何通过精心修理来降低其油耗,按笔者的修车实践,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测量3次配缸间隙 活塞连杆组件在装入汽缸前应测量3次配缸间隙,即磨缸竣工后的自检、安装活塞销前的互检(主修技工执行)、装好活塞连杆组件后的专职检验,在这3个工序过程中均要测量配缸的间隙。并且做到:3次测量时的室温、活塞温度及缸体温度相同;厚薄规厚度准确且放置位置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一辆进行三级保养后不久的东风EQ1 40型汽车 ,其发动机为EQ61 0 0— 1柴油机 ,运行中发出一种有节奏的“嗒嗒、嗒嗒”异常响声 ;经多次调整气门脚间隙 ,异响仍未排除。起动发动机 ,在各种转速工况下察听发动机声音 ,发现异响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加大 ,且发动机振动加剧。对各缸进行断火试验发现 ,第 4缸断火后异响减弱 ,振动也明显变轻。为排除故障 ,对发动机进行了部分解体检测。抽出第 4缸活塞连杆组检查 ,气缸并无拉缸痕迹 ,活塞连杆也没有弯曲或扭曲 ,活塞销与连杆小头配合间隙正常 ,连杆轴承以及曲轴连杆轴颈配合也无异常。但在测量气…  相似文献   

13.
故障现象是汽油机工作或助力自行车行驶时,出现不正常的敲击声和杂声。一、活塞敲缸声 1.活塞、气缸磨损活塞或气缸严重磨损,增大了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由于活塞对气缸壁存在着侧压力,在上止点前后换向时,活塞与气缸壁将发生拍击,产生噪音。 2.活塞销和连杆小端孔以及曲柄销和连杆大端孔磨损若活塞销、连杆小端孔或活塞销座  相似文献   

14.
一、活塞在气缸中的偏斜情况概述在装配活塞连杆组时,常可以看到活塞在气缸孔内的位置是不正的,即所谓“偏缸”现象。活塞在气缸中的偏斜,将严重影响气缸的磨损,并使气缸的密封性变坏,使活塞与活塞环的润滑条件恶化。造成活塞在气缸中偏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仔细查明,恰当修理。检查活塞在气缸中的偏斜,通常是将活塞(不装活塞环)与连杆按各缸记号分别装入气缸,并按规定扭矩扭紧各道连杆螺栓。检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气缸上平面为基准,用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拉缸”是指活塞及气缸工作面的拉伤,一般有活塞裙部拉伤及由活塞烧顶、脱顶等造成的气缸拉伤。轻微的拉伤可以就车处理,拉伤严重时就需要更换活塞、气缸套,或者重新镗缸。活塞裙部拉伤是由于与气缸的配合过紧,在发动机温度升高后,气缸和活塞裙部热膨胀,致使工作面拉伤。  相似文献   

16.
二十六气缸壁拉伤窜气发响为: ①发动机怠速运转时为"嗒、嗒"声; ②发动机温升后运转时为"铿、铿"声; ③窜气响发动机伴有振动现象,动力下降,单缸断火试验窜气减轻,响声不消失; ④原因是:活塞烧损。气缸与活塞配合间隙过小而拉缸,活塞环磨损或断裂、各间隙配合不当。二十七气缸配缸间隙过大或气缸磨损过甚窜气发响为"嘶、嘶"声,曲轴箱通风管口排烟量增大。是由于使用发动机过度、维修操作有误所致。  相似文献   

17.
活塞严重磨损或拉伤、活塞销孔严重磨损、气缸镗缸后均需要更换活塞。在拆卸活塞时,先把活塞销卡簧取出,然后将冲子放在活塞销孔内,一手迎着活塞,另一手用锤子轻轻敲击冲子,把活塞销冲出即可取下活塞,有些摩托车发动机的上活塞销孔是过渡配合,向外冲活塞销时,活塞的背面一定要用木块顶着,  相似文献   

18.
活 塞是在发动机的工况条件十分恶劣,机械负荷大,热 负荷重,润滑条件差,压力分布不均匀等条件下工作。活塞在常温和工作温度时的尺寸相差较大。一般情况下,为了抵消这一差值,活塞在设计时留有一定的配缸间隙。但是,此间隙是按发动机在最大功率时设计的,而发动机工作时往往不是在最大功率的状况下。因此,合理确定这一尺寸差值很有必要。过大,功率下降,产生敲缸,并破坏油膜;过小,则产生拉缸甚至抱缸把连杆拉断。为了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前,绝大部分重型汽车发动机的缸套和活塞都采取传统的设计方式,以至于大修的时候需要按照修理尺寸法,先量缸、确定修理尺寸、选择活塞组,后镗削气缸,再选择各缸活塞,最后磨削气缸.不仅需要镗缸、磨缸等专用设备,而且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质量难于保证,造成大修不便.建议采取原西德奔驰1926型管子拖车和2626型卡车或平板拖车那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1.活塞敲缸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现象:(1)发动机怠速时,汽缸上部发出清晰而明显的"嗒、嗒"的金属敲击声,此声响有时会短暂消失,但很快又出现,转速提高后声响消失;(2)单缸断火,声响减弱或消失;(3)发动机温度变化时响声也变化;(4)多数情况下响声冷车时明显,热试时减弱或消失,但个别原因造成的活塞敲缸响反而在温度升高后加重。故障诊断:(1)活塞与汽缸壁配合间隙的影响,配合间隙大;(2)连杆扭转的影响;(3)活塞销与连杆配合孔装配过紧;(4)活塞裙部圆柱度超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