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汽车与配件》2002,(1):22-23
在汽车车身修补时,它的损伤部位经过敲击、拔出或撬起恢复到原先轮廓的6cm以下时,需用腻子对修理过的部位进行整形和磨平,并作最后的修整后才能进行涂装。但是,在准备和涂敷这些腻子时,必须特别小心。如果操作不当,将会降低修理和最终磨平的质量。 适用于汽车修补的腻子很多,有硝基型、醇酸树脂型、环氧树脂型、聚酯树脂型等。早期汽车上较多采用  相似文献   

2.
汽车上应用的塑料种类繁多,ABS及其复合材料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其用量已经接近汽车塑料总用量的8%。本文首先展示了ABS、PC/ABS、PVC/ABS、PA/ABS等材料的性能和结构,从微观结构研究了这些材料的优良综合性能,然后介绍了他们在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从宏观上叙述了他们的具体应用和发展,从而为ABS及其复合材料的改进与深度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重型车车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良富  马力  王皎 《上海汽车》2006,(3):29-31,35
对复合材料重型车车架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以复合材料车架重量为目标雨数,分别建立了以车架纵梁复合材料铺层厚度为设计变量的优化模型和以复合材料铺层角度及厚度为设计变量的优化模型。优化结果表明,从现代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两方面入手进行汽车大型承载部件的轻量化研究,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十年中,汽车修补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比以往更加重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改善收益。为此,修理厂越建越大,结果又导致了目前西欧和北美市场的修理厂产能过剩。修理厂要生存,就必须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而这最终导致了市场的差异化,目前,市场上共存的维修厂有传统的汽车修补、汽车维护、快速修补和迷你修补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陈渤 《天津汽车》2002,(3):25-28
介绍了多种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汽车用材料在性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述了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原因。根据未来汽车的发展对汽车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未来汽车用复合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尼龙及其复合材料是汽车常用的塑料材料之一,研究其结构与性能有助于扩大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文章以汽车上应用最广泛的尼龙、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尼龙聚丙烯合金和尼龙丁腈橡胶合金材料为例,分析它们内部结构的不同以及在力学性能上的区别.针对不同材料的不同性能,列举了这些材料制造的具体零部件和使用现状.由于尼龙及其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其应用范围必将不断扩大.今后对尼龙及其复合材料缺陷的优化和改进,将成为这种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介绍多种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汽车用材料在性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述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对汽车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其前景做了分析,说明了末来汽车使用的复合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汽车外表的美化和装饰作用要求的提高,漆面的涂装日益成为汽车服务业重要的领域。漆面出现损伤或老化(如涂层开裂、变色、失光、粉化等)现象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或重新涂装,所用的涂料就是汽车修补漆,俗称为补漆。根据修补漆的功能和涂装工艺的作用可分用底漆、中涂漆、面漆等几大类。汽车修补漆品种繁多,性能各异,正确认识和使用汽车修补漆对于提高汽车涂装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计实例分析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介绍了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并且针对汽车工业中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汽车维修服务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其中汽车刮蹭等事故数量的增多,使得汽车钣金漆面的损伤修补成为很大的一块业务。  相似文献   

11.
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多种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汽车用材料在性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述了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本文还根据未来汽车的发展而对汽车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其前景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未来汽车用复合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多种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汽车用材料在性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述了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对汽车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制造汽车制动缸的新型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作为汽车重要零部件的制动缸采用新型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材料制造的优点。介绍了复合材料汽车制动缸的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出采用模压成型和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制造工艺,采用碳纤和玻纤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制动缸。讨论了未来汽车制动缸必然朝着节能和轻量化方向发展,指出新型汽车复合材料制动缸的开发与研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轻量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和驾驶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生产制造中。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比强度、比刚度、热膨胀系数与抗疲劳性能等方面比传统金属更具有优势,开启了轻量化新时代。文章以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电池包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HP-RTM)工艺,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材料特点,对电池包上盖进行了轻量化设计。通过结构优化、工艺优化、连接方式优化等技术手段完成了电池包上盖的轻量化量产方案。电池包样机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电池包上盖可以有效提升电池包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耐疲劳性,综合减重达50%以上。文章所述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方案也可为汽车其他零部件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刚性材料的广泛应用,刚性结构车身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使司乘人员的安全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障。但是伴随着现代道路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上升。“二次碰撞事故”也频频发生。如何应对现代汽车的“二次碰撞损伤”就成了业内广大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二次碰撞损伤”修复与“首次碰撞损伤”修复相比,显得尤其艰难。笔者认为“首次碰撞损伤”,修复是关键。它除了有效的恢复原车的结构、性能外,还必须为以后可能发生的“二次碰撞损伤”修复提供必要的结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汽车修补涂装工艺主要包括损伤修复、底漆喷涂、面漆前处理、面漆喷涂、抛光。要保证涂层的优异质量,必须重视涂装工艺流程。在整套工艺流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护的措施与意识、工具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各工序的执行与落实。项目一损伤修复损伤修复是涂装工艺中重要的一步。在进行汽车喷涂修补之前需要对原车漆面或新部件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增加粘附能力,减少喷涂缺陷,损伤修复处理质量将直接影响涂层质量。损伤的部位表面经过预处理,使工件表面无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汽车轻量化,提高汽车耐撞性,并考虑汽车B柱结构形式和材料特性,采用了一种复合材料B柱削层结构。利用复合材料可通过削层工艺方便地实现变截面厚度的特性,分两步对复合材料B柱削层结构进行了多目标的优化。首先,通过分析B柱结构形式确定削层区域,以轻量化为目标,构建代理模型并采用多岛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各个子层区域的铺层层数。然后,综合考虑削层结构的工艺和性能特点,研究不同铺层角度和铺层顺序对耐撞性的影响,确定了铺层最佳方案。最终结果表明,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复合材料B柱结构的质量减轻了61.4%,并提升了整车在顶压和侧面碰撞中的耐撞性。  相似文献   

18.
聚醚醚酮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汽车工业中已显示出代替金属和其它高性能材料的优势。针对聚醚醚酮改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机填充复合材料、有机共混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满足汽车工业持续发展对工程塑料提出的高性能、低成本的要求,扩大其在汽车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肖永清 《汽车情报》2006,(14):47-50
1.玻璃钢/复合材料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理想材料 当今世界顶级汽车公司竞相研制的概念车,是高新汽车技术、材料性能、价格比及智慧等诸多因素完美结合的集中体现,玻璃钢/复合材料是汽车材料的首选材料,从国内外汽车应用材料看,汽车使用复合材料是必然趋势。复合材料具有质轻,比强高(节能)易于加工和改型、耐腐蚀(免维护)等优点,因而已被美国汽车制造业大量采用,效果显著;眼下该材料又再次被西欧汽车制造业所重视、利用,甚至掀起高潮。  相似文献   

20.
李泽阳  刘钊  朱平 《汽车工程》2022,(5):789-797
本文中针对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汽车尾门内板,提出一种包含材料-结构并行优化的轻量化设计流程。考虑纤维分层分布特点建立材料分层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材料参数化本构模型,在改变材料参数时可快速预测其力学性能;根据纤维取向的分布特征,提出材料参数提取和映射方法,有效提升结构分析精度;考虑材料和结构设计变量,结合Kriging代理模型和基于边界搜索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复合材料汽车尾门内板轻量化设计流程。最终结果,在保证多工况设计要求的同时,实现了材料和结构参数的并行优化,取得减质量10.5%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