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瓯江口水文泥沙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瓯江口海区的地貌特征、河道径流特征、河道输沙特征、潮汐特征、潮流特征、余流特征、波浪特征、含沙量特征、泥沙来源、盐度特征、悬沙粒径和底质粒径特征、瓯江南北口的分流和分沙特征、中水道和北水道的分流和分沙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得到了瓯江口挟沙力公式,得到了平衡水深公式,为瓯江河口的工程开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瓯江口的潮汐属正规半日潮类型,平均潮差在4 m以上,属强潮河口;(2)潮流属正规浅海半日潮流类型,呈往复流动,潮流动力强;(3)瓯江为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年悬移质输沙量为205.1万t;(4)瓯江南北口的平均涨潮分流比为21%和79%,落潮平均分流比为26%和74%;(5)瓯江南北口的平均涨潮分沙比为20%和80%,落潮平均分流沙比为22%和78%。  相似文献   

2.
瓯江口中沙采沙对温州港航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水动力泥沙环境分析、中沙水域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航道泥沙淤积计算等手段对中沙有限量采沙对温州进出港主航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在中沙浅滩进行有限量的采沙基本不会对温州港进出港主航道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瓯江口航道海域溢油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毅峰  许婷  刘涛 《水道港口》2011,32(5):373-380
首先建立了瓯江口海区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该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该海区的潮流场进行模拟,为溢油模型提供水动力基础数据,然后利用MIKE21 SA溢油模型对溢油泄露事故进行影响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风的条件因素对油膜漂移轨迹的影响较大.在潮周期的不同阶段发生溢油事故时,溢油油膜漂移轨迹可能完全不...  相似文献   

4.
瓯江口航道二期治理潜堤工程三维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婷  赵洪波 《水道港口》2011,32(2):101-106
基于MIKE3技术平台,建立了瓯江口工程海域三维潮流数学模型.模型水平采用无结构的三角形网格系统,垂向采用(σ)坐标,较好地拟合了工程海域复杂的岛屿岸线和地形特征.采用现场实测水文资料,对瓯江口航道二期治理潜堤工程实施后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工程实施后的影响.工程实施后,瓯江北口航道、沙头水道、小门水道、大门岛...  相似文献   

5.
<正>1 前言 深圳西部港口为伶仃洋东岸特别是深圳地区海上运输的口岸,随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港口将不断扩大,但现在仍没有直接的海上通道。船舶进出须经由香港马湾水道,大大降低了港口吞吐能力的发挥,也制约了深圳经济的发展。因此,打开铜鼓浅滩、开辟深水航道成为深圳特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瓯江口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手段,着重从施工的角度阐述了航道疏浚施工和海堤施工的质量控制。海堤施工从瓯江口工程的三个主要分项工程展开,论述了在瓯江口潮大流急的不利自然因素下,海堤施工的质量控制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韩凤亭  俞斌 《水道港口》2001,22(3):133-137
根据现场实测资料 ,分析了铜鼓海区水流泥沙特征 ,并利用经验公式 ,计算了不同航道方案的淤积强度和淤积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潮流泥沙淤积模型的主要特点 ,研究了伶仃洋东西航道实施开挖工程前后的潮流和泥沙淤积变化情况 ,从一期工程实施的实际结果和其水流泥沙等因素综合分析得出 ,广州港开发 3 5万t级航道选择西线航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动力泥沙条件分析、冲淤演变分析、航道轴线平均水深与开挖深度统计、基建工程量计算、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航道年淤积强度与淤积量计算、航道骤淤计算、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通航安全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多条轴线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根据航道轴线自然淤积厚度、航道天然平均水深、航道平均开挖深度、航道首次开挖量、航道长度,大潮最大流速与航道轴线交角、最大横流速度、航道年平均淤积强度、航道年淤积量、航道平均骤淤强度、航道段最大骤淤强度及通航安全(航道拐点、附近有无岛礁)等多项指标对航道轴线方案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认为与涨落潮流方向基本一致的直线方案为最佳航道轴线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现场实测资料,对大铲湾的动力特征及水下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弄清了港区附近海域泥沙来源及水沙运动规律.并就工程方案预报其淤积量,从而推荐其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潮周期内回淤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周期内航道回淤量是一个随潮动力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量。确定深水航道的回淤量的潮周期内分布特征,将有助于合理安排航道的疏浚,减少不必要的疏浚船方。采用适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量计算模型,基于实测航道近底层的水文观测资料,获得了潮周期内的航道回淤量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得到航道回淤量主要发生在中小潮期间,而大潮期间动力较强冲刷明显、近底层泥沙浓度高,但形成的回淤量较小的结论。这一结论通过枯季近底层实测的水、沙及地形冲淤变化过程资料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海事部门船舶运输管理系统(VTS)资料及交通运输部长江干线货运量统计资料,对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运行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当前深水航道通航压力的缓解对策及建议。研究表明:长江口航道货物通过量快速增长,重进轻出态势进一步发展;通航船舶运营组织方式发生一定变化,船舶朝大型化方向发展,尤其船宽超过45 m以上大型船舶数量增加明显,长江口12.5 m主航道的双向通航能力尚显不足。为缓解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压力,宜加快长江口航道体系建设的实施步伐,并适时加强长江口主航道拓宽可能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莱州港扩建工程方案泥沙淤积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希慧 《水道港口》2005,26(2):94-98
对莱州港所在海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对莱州港扩建方案的泥沙淤积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高峰  郭文华 《水运工程》2013,(11):124-129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2004—2007年工程期间的北槽河势演变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表明北槽总体上呈现了拦 门沙区域的“洪淤枯冲”规律,而且北槽上段北滩地一直淤积,W3附近南滩地一直发生淤涨,导致滩地坡度较大,且航道 南侧滩槽水深比和航道回淤量非线性负相关性非常强。 W3附近南滩一直淤积、滩槽水深比小、滩地坡度大、8 m线宽度最 小等因素是使近底高含沙水体易进入航道导致北槽中段回淤量大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5.
胡飞  沈保根  徐华  沈超  赵泽亚 《水运工程》2019,(12):111-118
针对兆河入湖口门附近存在拦门沙碍航问题,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三维水沙数模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风生浪流动力作用下湖区泥沙输运特征,探讨口门航道整治方案布置。研究结果表明,巢湖底沙粒径较小,大风天风浪在近岸浅水区发生变形破碎,使水体含沙量增大,在风生湖流作用下,近岸泥沙表现为"波浪掀沙、湖流输沙"的运动特征。结合以往航道治理实践经验,提出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思路,多方案比选计算结果表明,筑堤方案可明显减小航槽淤积量,其中双侧筑堤方案整治效果更优。综合比选推荐采用双侧筑堤高坝缓坡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湖区口门航道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水文泥沙分析、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泥沙淤积计算及泥沙淤积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对煤港工程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弄清了港址附近海域泥沙来源、泥沙特性及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对煤港方案泥沙淤积量进行了预报.从泥沙淤积角度论证了煤港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