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安全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测振型进行损伤识别是结构安全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方现,根据振型应变能分布变化的损伤指数法对某些工况有效,提出一种基于应变能和动能的新损伤指数法,并将其与以前的损伤指数法进行了比较,其目的就是根据有限元模拟,论证用损伤指数法进行桥梁探伤和估计破坏程序的可行性。最后,根据一大跨混凝土的振型监测结果,用这种方法估计实际结构的破坏位置。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桥梁挠度监测过程中精度不足,应用范围局限于小跨度桥梁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模态的动应变识别方式。通过动应变互相关函数求得振动梁结构的应变模态振型,利用应变—位移转化关系获得结构的位移模态振型,进而获得应变模型的位移模态坐标。将位移坐标与位移模态振型进行关系叠加获取整个梁结构的动应变实时曲线。以天津外环津静收费站高速路段简支梁段为对象,对动应变识别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脉冲激励作用下,动挠度识别法能够有效控制不同位置节点动挠度误差持在7%的误差范围内,在移动荷载下的梁结构动挠度识别最大误差在2%以内,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中比例阻尼参考振型的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比例阻尼参考振型选取对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应用考虑结构阻尼比分布影响的振型应变能比例阻尼理论,选取不同Rayleigh阻尼比参考振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反应谱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比例阻尼参考振型选取的重要度指标,应用应变能比例阻尼理论得到振型阻尼比,将其作为已知条件,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设计方案(斜拉桥)为背景,研究了比例阻尼参考振型选取的重要度指标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大跨度斜拉桥阻尼比组成复杂,各阶振型的阻尼比差别较大,分布很不均匀,很难利用少数几个参考振型的阻尼比全面反映斜拉桥的阻尼比特性。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桥梁在其服役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损伤和局部的破坏。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服役和延长使用寿命,应该实时地把握累积损伤的状况和结构继续服役的安全程度。利用预先埋入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实现了混凝土结构损伤过程中内部应变的测量,根据载荷一应变关系曲线斜率的分歧点,可确定结构内部损伤的形成和扩展,是实现桥梁结构智能监测的一种新技术。将该研究结果应用于呼兰河大桥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建立,获得非常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损伤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的关键技术,基于频率和振型等结构模态信息是结构在线损伤识别的主要手段。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研究了基于频率和振型的损伤识别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指出基于频率和振型的损伤识别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但在考虑误差的情况下,仅基于频率的损伤识别是不可靠的,基于振型的损伤识别也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与许多学者的结论是一致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基于结构模态信息的损伤识别亟待有效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办法,从经验上对传感器布置进行初步优化,并用算例检验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损伤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的关键技术,基于频率和振型等结构模态信息是结构在线损伤识别的主要手段。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研究了基于频率和振型的损伤识别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指出基于频率和振型的损伤识别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但在考虑误差的情况下,基于频率的损伤识别是不可靠的,基于振型的损伤识别也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与许多学者的结论是一致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基于结构模态信息的损伤识别亟待有效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办法。文章从经验上对传感器布置进行初步优化,并用算例检验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因荷载及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下预制拼装结构中拼缝界面出现脱黏、滑移、分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波动法的预制拼装结构界面损伤识别方法。该文设计并制作了一个预制拼装试件,将压电陶瓷通过水泥浆进行封装并预先埋置在试件内部作为驱动器与传感器,再利用千斤顶给试件施加剪切力模拟试件剪切破坏,运用压电陶瓷波动法的结构健康监测原理及均方根偏差RMSD(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公式,定义了预制拼装结构界面的损伤指标DI(Damage Index),通过监测预埋在预制拼装试件中的智能骨料SA(Smart Aggregate)的频谱值变化规律,并对比预制拼装试件的健康状态工况、轻度损伤状态工况及重度损伤状态工况下的小波包能量值与损伤指数。试验结果表明:预制拼装结构界面损伤指数DI会因界面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大,且能有效地量化预制拼装结构的损伤程度。上述研究成果验证了压电陶瓷波动法在监测预制拼装结构界面损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三塔两跨悬索桥进行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首先对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然后计算主缆各点以相对模态柔度为基础的损伤指数和模态柔度差值,最后分析了损伤曲线的损伤分布规律,并得到主缆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结果表明:在横向振型的特性下,悬索桥主缆容易在中塔部位发生损伤,在面内振型的特性下,主缆损伤处易向跨中偏移。得到结论:以相对模态柔度为基础的面内损伤指数对主缆某些损伤工况能够较好识别,而面内模态柔度差值的主缆损伤规律和横向模态柔度差值的主缆损伤规律对中塔呈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9.
桥梁构件疲劳、监测养护措施不当,会严重影响构件的承重能力和结构的使用,从而造成桥梁坍塌或局部破坏事故。光纤光栅健康监测系统能够在突发性损伤发生时,及时做出判断和警报,以便采取处理措施,防止发生进一步的破坏和引发其它事故;对于累积损伤,能够定期对损伤的状态做出描述,以便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本文结合矮寨特大悬索桥设计时,选用了光纤光栅技术对其进行结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如何应用桥梁健康监测数据对桥梁关键部位损伤进行识别,从而对桥梁健康状况进行有效评价,解决桥梁结构监测数据分析利用方面存在的实用性不强的问题,通过在结构的测试断面和基准断面分别布设一定数量的应变传感器,采用桥梁应变影响线理论,建立了一种基于应变比的桥梁损伤识别与评估方法.分析了大量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应变响应监测数...  相似文献   

11.
桥梁损伤识别是典型的反问题,通常需采用正则化手段求解.基于L1正则化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很好地利用损伤所具有的稀疏性,在桥梁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类方法通常利用频率和振型的变化作为判断损伤的依据,然而实际测试中可获得的频率阶数有限、振型测试精度低,严重影响其效果.采用移动荷载激励下的桥梁动力响应,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模...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21,66(6):157-165
为了解决传统损伤识别方法在桥梁健康监测方面的不足,借助频响函数法损伤识别的理论基础,建立应变监测数据功率谱密度函数与桥上通行荷载集群的对应关系,进而提出应变能量函数的概念,并提出了应用应变能量函数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理论方法。在大量分析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应变响应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桥梁结构振动理论、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数据分析理论,对利用应变信号能量函数进行桥梁结构损伤评估进行验证。通过在桥梁关键部位安装一定数量的应变传感器和一套动态称重系统,以固定周期对时段内的各测点的应变能量函数进行求解,利用统计分析技术得到能量函数计算值的概率分布规律,基于监测系统的工作特征,研究制订了在线损伤识别评估的方法和流程。最后以青银线济南黄河大桥为例,采用数值仿真和实测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效率高,精度好,通用性强,能够实现随机车流下桥梁结构损伤实时在线识别评估。  相似文献   

13.
基于曲率模态振型进行梁式桥损伤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淮  禹丹江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0):55-57,65
以刚架桥为具体研究对象,根据曲率模态振型,对刚架桥的损伤识别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利用刚架桥损伤前后的曲率模态振型变化对刚架桥的损伤进行定位识别,探讨曲率模态振型用于刚架桥在不同损伤情况,以及不同损伤程度下的损伤识别诊断能力。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曲率模态振型是梁式桥结构损伤识别的敏感标示量,可以对刚架桥的损伤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限元法对冶金用重型液压平板车车架进行了满载匀速直线行驶工况下的应力和应变计算.同时对车架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了车架结构与其固有频率及其振型的关系,为车架结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宏涛 《时代汽车》2022,(2):123-126
为避免车身刚度设计出现突变或不连续的情况,本文探究了均匀应变能密度法在车身结构刚度设计的应用.首先,对车身关键区域进行划分,分析不同加载工况下车身结构不同区域的应变能密度,并获取其承载系数;其次,根据承载系数的大小对重点关注区域进行刚度调整;最后,基于均匀应变能密度设计准则进行结构更改,调整刚度,使得整体结构刚度均匀连...  相似文献   

16.
结构损伤检测类MAC应变频响函数识别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基于应变频响函数的参数MACsfrf作为损伤识别指标,并应用于简支板的损伤检测。结果表明,MACsfrf对损伤的敏感程度高于基于振型的MAC。MACsfrf可用于判别结构是否存在损伤以及定性评价损伤。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岩石变形机理基础上,选用Drucker-Prager准则和推广的Lemaitre应变等价性原理,在统计损伤变形理论基础上考虑岩石初始损伤阈值,建立能表达绢云母千枚岩变形破坏全过程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对岩石三轴围压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引入损伤修正参数q对完全破坏阶段的变形过程进行修正,利用公式法代替传统比较法所得到的参数;修正后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绢云母千枚岩处于完全破坏阶段变形特征,常规物理力学试验即可得到相应模型参数。探讨不同围压下分布参数对本构模型影响,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运用应变能密度方法对黄土滑坡进行临滑预报,通过假定黄土为近似弹性体,以发生剪切破坏时的最大抗剪强度与临滑时最大应变的乘积作为最大应变能密度。同时以实际观测的位移-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用回归法拟合出应变-时间关系的表达式,并得出应变能-时间的表达式。用应变能密度法对黄茨滑坡进行了临滑预报,并与滑坡的实际发生时间作了对比,两者非常接近。应用应变能密度法可对黄土滑坡进行较为准确的临滑预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最小安全系数法对局部破坏的研究方法,边坡中的有效应力状态用德朗克-普雷格(Druker-Prager)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的有限元法进行计算,根据莫尔-库仓破坏准则来估计土的抗剪强度,沿着边坡的滑动方向,危险滑动面通过联结局部破坏点来确定,建议的方法所获得安全系数和毕晓普法,萨马法(Sarma)测得的安全系数一致性很好。然而危险滑动面的位置比毕晓普的稍有偏离,这可能是由于各自方法公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估计斜拉桥结构阻尼比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以能量耗散为根据。正如许多现场强迫受激试验证明的那样,斜拉桥的阻尼比因桥而异,原因是研究各桥起支配作用的能量机理互不相同。因此,能根据结构各组成部分估计阻尼比的分析方法才是可取的。建议将斜拉桥分成若干子结构,并视其能量耗散机理全然相同,于是,就各子结构估计能量耗散函数,使能耗散量与在子结构各特定点的应变能或位移联系起来。通过估计全桥的总能量耗散和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