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大型电力变压器在短路状态下线圈稳定性问题,建立线圈的三维立体计算模型,采用空间梁单元,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线圈空间失稳的各阶临界载荷与失稳模态。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容量变压器在短路状态下线圈的机械稳定性问题,采用三维计算模型,选取空间梁单元模式,应用大位移小应变理论,选用Budiansky-Roth准测判断失稳临界状态,对线圈结构的非线性动静态稳定性进行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型电力变压器在短路状态下线圈稳定性问题,建立线圈的三维立体计算模型,采用空间梁单元,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线圈空间失稳的各阶临界载荷与失稳模态.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一类矩阵稳定的一些充要条件,并讨论了这类矩阵的稳定性分解。  相似文献   

5.
结合重庆市加筋土挡土墙工程实例,针对加筋土工程中出现的内部稳定性问题和外部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得出了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的监控是保证结构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同时工程中应注意排水设计和施工,加筋土挡土墙是一种自稳结构,其外部稳定性是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圆形载流超导体的稳定性问题,得到了失超电流Iq和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说明,减小导体半径有利于提高超导体在交流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永磁电动悬浮系统的垂向动态稳定性问题, 研究了永磁电动悬浮系统的临界稳定特性; 提出了一种永磁铁加常导线圈混合构成的新型Halbach阵列, 通过在永磁体表面缠绕有源常导线圈, 实现了永磁电动悬浮系统阻尼的主动控制, 并对比了新型Halbach阵列与其他2种主动电磁阻尼控制方案; 建立了新型Halbach阵列永磁电动悬浮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 并采用经典PID闭环控制方法设计了悬浮控制器, 分别在无外界干扰、外界扰动力干扰和轨道不平顺干扰3种情况下仿真分析了该系统的垂向动态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永磁电动悬浮系统在扰动力作用下将进行等幅震荡而不能稳定悬浮, 连续扰动力干扰下甚至可能撞轨; 提出的新型Halbach阵列具有磁场耦合计算方便、力调节范围大的优点; 设计的悬浮控制器能使系统稳定悬浮于额定气隙0.03 m的平衡位置, 且线圈电流为0, 不产生损耗, 仿真分析所得系统悬浮气隙和线圈电流与理论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01%;当出现轨道不平顺干扰时, 系统能快速稳定悬浮于额定气隙0.03 m的平衡位置, 稳定后的线圈电流仍为0, 实现了永磁电动悬浮系统的零功率平衡; 当外界扰动力为±1 500 N时, 系统能快速稳定悬浮于额定气隙0.03 m的平衡位置, 稳定后的线圈电流分别为29.68和-30.40 A, 表明新型Halbach阵列永磁电动悬浮系统能够实现垂向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8.
根据叉车的转向特性,建立了叉车操纵稳定性二自由度力学模型,并分析和研究了叉车操纵稳定性,以期改进叉车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井肯稳定性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展,并对这一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包括:井眼稳定性机理的研究;稳定性准则的选择;材料的参数位移反分析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控制方法下永磁电磁混合Halbach阵列的电动悬浮稳定性,首先,利用电磁场理论对系统悬浮力2D解析式进行了推导,并搭建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其次,建立了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气隙反馈的定气隙PID控制器和变气隙PID控制器;最后,仿真分析了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的悬浮气隙及线圈电流波形. 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受到1 mm轨道沉降扰动时,两种控制器均能使系统稳定运行于额定状态,且动态过程一致;当系统受到 ±1000 N扰动力作用时,定气隙PID控制器可使系统稳定悬浮于额定气隙30 mm位置,且稳态线圈电流分别为2.12 A/mm2和 ?2.17 A/mm2,变气隙PID控制器则使系统分别稳定悬浮于28.5 mm及31.6 mm位置,且稳态线圈电流均为0.   相似文献   

11.
桃树坪隧道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塌方处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渝线桃树坪隧道施工地质为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该种岩性隧道在国内极少见到,隧道在开挖后极不稳定,极易出现溜塌甚至大塌方情况.结合该隧道施工中发生的一次较大塌方提出处理方案,并进行了方案分析和比选探讨.  相似文献   

12.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空间数据挖掘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空间数据挖掘的实用系统,但展望前景空间数据挖掘可广泛用于遥感图象处理、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地图制作等领域。 本文基于知识种类的划分,展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的空间数据挖掘技术。  相似文献   

13.
陡崖是山丘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是危岩灾害孕发的起源地.以三峡库区万州区太白岩陡崖为例,笔者运用危岩发育链式机理探讨了陡崖的形成过程,指出陡崖是危岩链式发育的必然结果.得到了危岩主控结构面连通率与弹性模量及危岩体损伤度之间的相关参数,运用岩石蠕变时效本构关系建立了危岩微观链蠕变稳定时间计算式,初步建立了陡崖长期稳定性预测方法.初步得到了太白岩陡崖微观链稳定时间在891~15904年之间,在8万年内将会有危岩体逐渐发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钢网架结构是一种结构受力合理、刚度大、重量轻、杆件单一、制作安装方便的空间结构体系,在近一二十年来获得蓬勃发展,并在大跨度、大柱网、大面积的公共和工业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对钢结构工程的网架节点、剪应力等方面的检测技术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分析,重点研究了大跨度钢网架结构的各种检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危岩是迄今国内外研究最薄弱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尤其在危岩分类及识别、发育机理、稳定性分析及有效防治方面目前处于定性、半定量阶段.根据危岩失稳模式可将危岩分为滑塌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三类[1],目前在进行危岩稳定性分析中,拟定了三种荷载组合工况,分别是工况一(自重+天然状态裂隙水压力)、工况二(自重+暴雨状态裂隙水压力)和工况三(自重+天然状态裂隙水压力+地震).本文通过对滑塌式危岩有限元数值模拟,基于位移场和应力场分析得到工况二为最不利工况的重要结论,换言之,工况二即为滑塌式危岩治理工程的控制设计工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前人既有研究成果和日本龟浦隧道围岩变形试验,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工程实践,阐述隧道施工影响下围岩变形动态规律,提出围岩变形控制的技术要点和技术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围岩变形控制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变形可分为掌子面前方的先行变形、掌子面变形及掌子面后方变形3种形式,且这3种变形是同时发生的.控制开挖工作面失稳、拱顶失稳、拱脚下沉和围岩大变形等是隧道围岩变形控制的要点.开挖过程控制和辅助工法控制是隧道围岩变形控制的重点,其中初期支护及时闭合和合理辅助工法的选取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边经卫 《城市交通》2009,7(5):40-44
从土地使用功能、开发强度、沿线土地价值、城市用地布局及地区经济活力5个方面阐述了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包括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发展轴形成、带动城市中心区和副中心区发展3个方面。探讨了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模式,主要有轴向、组团式、主轴-网络状3种。最后,指出大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的特征,借鉴主轴-网络状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大型生产区、生活区、游憩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教育设施、交通设施等功能进行研究,提出了适合西安市城市空间布局的轨道交通线网,以期能对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移动轨迹进行深入挖掘,有助于更加精细地理解城市空间动态交互特征. 以兰州市出租车GPS轨迹为基础,采用栅格方法,分析城市栅格空间的交通出行量. 以栅格为节点,以交通出行量为权重,建立动态有向加权复杂网络. 采用Infomap 算法识别城市社团结构,研究兰州市城市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城市社团识别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表明,休息日和工作日城市动态时空交互存在明显差异. 工作日的城市空间交互距离和范围较大,空间交互更加紧密;休息日的空间交互范围相对较小,分裂程度较大. 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城市空间交互也有不同,城市空间交互随时间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管理城市,商家运营和居民出行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