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地基基础沉降观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地基基础的沉降观测可及时掌握沉降大小及其变化规律,很多工程均设置了沉降观测。不同的观测方法适用的工程条件不同,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表层沉降、深层沉降和断面沉降观测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隧道基础采用了多种基础形式,包括PHC刚性桩复合地基、高压旋喷半刚性桩复合地基、挤密砂桩柔性桩复合地基及天然地基基础。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以及《Technical standards and commentaries for port and harbor facilities in Japan》对上述复合地基及天然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应符合《Technical standards and commentaries for port and harbor facilities in Japan》,PHC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应符合GB50007—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高喷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宜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水泥土搅拌桩的规定,天然地基沉降应考虑应力历史的e-lgp沉降计算方法以及次固结沉降计算应选取与实际应力相符试验条件下的次固结系数。概述岛隧工程隧道不同基础加固形式的沉降计算方法及沉降计算参数选取原则,为类似工程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陀螺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形式,本文以天津地区典型地基为例,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三种不同基础下的土体应力分布和地基表面沉降。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陀螺桩基础能够改善地基土体附加应力的分布,使其更加均匀,并增加应力扩散,从而有效地减少地基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黄智鑫 《中国水运》2014,(6):352-353
软土地基上水闸桩基设计中不考虑底板下地基土与桩共同承担外荷载的设计理念偏于保守,上海地区某水闸采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中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理论,对水闸下部桩基布置进行优化,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沉降值减小了10.6mm,同时节省了41%的混凝土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5.
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而且又很难用定量的方法精确计算,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不均匀沉降由地基基础设计解决,由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则需要结构设计人员采用概念设计的办法,精心设计、合理构造,防止建筑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李伟  严绍军 《中国水运》2014,(4):335-336,33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因此对地基基础的要求更高,传统的浅基础往往满足不了对基础承载力、稳定性以及沉降的要求,而采用合适的桩基础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所以桩基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物理想的基础形式。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和前人经验,对施工中常见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舰船科学技术》2016,(3):27-31
船舶服役期间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已检测到裂纹的构件进行剩余疲劳寿命可靠性评估,以便做出维修决策。鉴于基于S-N曲线和累计损伤理论的常规疲劳寿命预报方法对于损伤难以明确定义,本文基于裂纹扩展理论对船舶疲劳热点剩余疲劳寿命可靠性预报方法进行研究。在考虑应力比和应力强度因子幅门槛值的情况下,研究求解裂纹扩展预报的快速数值计算方法。通过与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预报可靠性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一定存活率下的剩余疲劳寿命等。以油船上某疲劳热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剩余疲劳寿命可靠性预报,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工程中的沉降产生机理,特别是分层沉降的监测。浅层及深层软基处理过程中,分层沉降管会发生弯曲,弯曲导致管口发生一定的沉降,分析这种弯曲产生的沉降对分层沉降数据处理的影响,并研究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讨论了分层沉降管的刺入沉降问题,发现刺入沉降对数据处理无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发现剔除分层沉降管的弯曲变形导致的磁环被动沉降量后,数据更加真实可信,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工程中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船舶含裂纹焊接结构剩余疲劳寿命可靠性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服役期间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已检测到裂纹的构件进行剩余疲劳寿命可靠性评估,以便做出维修决策.鉴于基于S-N曲线和累计损伤理论的常规疲劳寿命预报方法对于损伤难以明确定义,本文基于裂纹扩展理论对船舶疲劳热点剩余疲劳寿命可靠性预报方法进行研究.在考虑应力比和应力强度因子幅门槛值的情况下,研究求解裂纹扩展预报的快速数值计算方法.通过与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预报可靠性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一定存活率下的剩余疲劳寿命等.以油船上某疲劳热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剩余疲劳寿命可靠性预报,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下工程沉降位移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性质,基于相空间延迟坐标重构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充分利用时间序列信息,揭示加固基础变形系统的非线性性质,预测加固基础沉降变形的演化趋势。通过在珠江黄埔港地基加固静荷载检测位移模型预测研究表明,基于相空间重构和改进的v-支持向量回归机(v-SVR)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并为基础加固工程沉降位移预测预报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础沉降的组合预测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基础沉降的发生过程、特点及灰色Verhulst模型特点的分析,提出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观测资料,运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对不同时刻的基础沉降进行预测;首先分别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基础沉降进行估算,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对采用前2种模型所得的结果进行组合预测。计算实例表明,使用该组合预测方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比单独使用灰色Verhulst模型或BP神经网络模型所得到的预测结果的总体误差要小,因而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2.
郑峰  王绪锋 《港工技术》2011,48(2):49-51
原位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组成部分,在施工组织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某填海软基处理工程的原位监测,利用3种方法预测工后沉降,并计算地基平均固结度.基于实测沉降数据和"曾国熙等速加荷法"反向分析地基的固结度,并根据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综合评定软基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轨道式龙门吊作为重箱堆场主要起重设备,轨道基础对地基的沉降及其差异沉降非常敏感。目前,国内主要结合勘探及室内土工试验数据,采用规范法对基础沉降进行计算分析。静力触探技术能反映土体原位物理力学性质、具有测试速度快及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国外地基处理效果评价。基于中东某集装箱码头工程的吹填砂场地静力触探测试数据,采用国际公认的Schmertmann方法对轨道基础的沉降及其差异沉降进行计算分析。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基于静力触探测试数据的轨道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的分析结果满足轨道基础的国际设计标准,研究成果可供类似海外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军山 《水运工程》2012,(4):171-173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现场施工加载条件复杂,对地基沉降发展影响较大。利用满载后期沉降曲线与等效线性加载沉降曲线基本相同的特点,基于等效线性加载竖向排水井地基固结理论,提出了根据满载期后的实测沉降数据反演最终沉降的方法,并将其编制为应用程序。对某工程的算例分析表明,该计算方法与三点法结果较为接近,但可避免三点法仅利用个别数据点的缺陷;经验双曲线法推算的最终沉降量最大,实际工程中利用其结果来计算地基固结度时,其值往往偏低。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堆载预压法在港口吹填淤泥地基加固中的运用,采用现场实测结果评价其加固效果;与此同时,采用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堆载后地基最终累积沉降和土体分层沉降,且用实测结果检验理论计算结果,探讨这种理论计算方法在吹填淤泥地基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堆载预压法加固吹填淤泥地基效果显著。经堆载预压处理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和十字板剪切强度得到了很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实测沉降结果与理论计算沉降结果几乎一致,验证了理论方法计算沉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港口吞吐量预测是港口规划的基础,在确定港口发展方向、投资规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港口吞吐量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结合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特点,尝试用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之一——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用实际算例证明了该方法在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桩码头桩基沉降会对上部结构内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通常情况下并不进行计算。为了确定码头桩基沉降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用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桩基沉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高桩码头整体沉降大概为几十毫米,不均匀沉降为几毫米。通过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理论计算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可以作为一种桩基沉降计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明  杨永生 《水运工程》2012,(4):162-165
堆载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吹填淤泥软基沉降变化规律与3种"S"型成长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影响软基沉降发展规律的因素很多,3种成长曲线沉降预测模型仅反映了沉降发展规律中一种或几种信息特征,将各种单项预测模型进行组合,引入了变权"S"型成长曲线组合模型,结合围海造陆工程实例,对吹填淤泥软基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变权组合沉降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沉降与实测值十分吻合,预测精度较单项模型高,采用该模型进行吹填淤泥软基沉降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实测沉降过程线推算最终沉降量S∞及固结参变量β是排水加固工程的常规分析方法,但国内研究其与实际值的差异及其误差趋向的文章并不多见。文中通过对有830 d沉降观测资料的某预压加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得到了该工程主固结时间及相应的实际最终沉降量S∞,证明了固结度表达式Ut=1-αe-βt中的参变量β在固结过程中并非常数。分析结果表明,用"三点法"反分析计算最终沉降量S∞和参变量β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