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连挂救援动车组在制动条件下产生的冲击,建立了不同编组形式下的动车组动力学模型。考虑实际的车钩运动关系和缓冲器迟滞特性,建立了钩缓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制定了连挂救援动车组的运行安全阈值,分析了紧急制动时动车和钩缓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研究了直线工况下车钩的动态偏转行为与动车编组形式、制动减速度和车钩自由转角等参数对动车组运行安全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A类动车组连挂救援B类动车组,直线上制动时连挂断面的压钩力和车钩点头角分别达到799.4 kN和11.5°,钩尾框托梁垂向力和车端垂向相对位移分别达到136.2 kN和126.2 mm,明显超过允许限值,即80 kN和95 mm,车钩力垂向分量会造成车体点头和轮重减载现象,从而导致局部结构破坏和车间运动干涉。当制动档位降到7级或车钩自由点头角低至4°时,钩尾框前箱托梁垂向力低于限值,而车端垂向相对位移超过限值; 当制动档位降到6级或车钩自由点头角低至2°时,可保证车端垂向相对位移低于允许值。 相似文献
2.
简要阐述了吉尔-133除雪车增加救援装置暨70350-3道路清障车的研究方案、总体结构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国际救援和军事应急水上运输通道的快速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幼萌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4(2):12-13
快速建立水上应急运输通道,对抢险救灾和军交保障意义重大。为此,简要介绍了一些国家如何快速建立灾后救援和军事应急水上运输通道的作法,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代有轨电车脱轨救援难点问题,分析了传统救援设备使用现状,提出把吊复式救援设备应用于现代有轨电车的思路。介绍了吊复式救援设备的结构、救援方式及过程、对现代有轨电车救援的优势和作业环境适应性,以及所带来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6.
7.
应用FLUENT软件,对一款四缸汽油发动机缸体冷却水套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款发动机缸体冷却水套设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此提出了一套发动机缸体冷却水套的结构优化方案,并对该优化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缸体的冷却效果有所改善.可为指导该款发动机缸体冷却水套的结构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交通事故救援部门信息分离而导致救援调度滞后的问题,在深入分析救援部门信息特征的基础上,利用SOA技术将事发交通领域内的相关救援部门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信息采集与处理为一体的交通事故救援模型,并提出了救援过程中最优资源调度和最优路径选择方法.同时,利用WebService技术和Android平台,建立了基于SOA的移动交通事故救援决策系统,并且通过实例验证了辅助决策救援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系统研究不仅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极大地提升了交通事故的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9.
现代交通的发展和道路等级的提高,对路用沥青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沥青中加入SBS、PE和橡胶粉等添加剂以改善基质沥青性能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改性沥青制作工艺对基质沥青的工作温度有严格的要求。探讨基质沥青的快速加热工艺和相关专用设备的研发是保证改性沥青制作质量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张忠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0,(2)
本文根据斩波调压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北京地铁DK_6,DK_9斩波型动车试验和运营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城市轻轨车辆采用斩波控制的节能途径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种使用激光传感器进行循迹、以三菱FX2N系列PLC作为控制核心的自动导引车,设计了能实现触摸屏控制、自动循迹、手动控制、避障、调速、站台检测等功能的控制软件;在样机上进行了软件调测,实验证明,此软件运行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军用运输车辆二次迷彩伪装的一些弊端,针对目前由于缺少配套的法规和技术手段,军用车辆迷彩伪装难以切实落实的现状,提出了研究制定相应配套的法规和迷彩技术标准,探讨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迷彩图案设计、配色和喷涂的方法,包括研制并配发便于单车携带和使用的迷彩作业箱,以期从制度和手段等方面推动军用运输车辆变形迷彩伪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国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26-35
本文提出了直觉模糊集的概念,对它的模糊性、模糊度及其表示进行了研究。为了便于开展研究,本文以更直接的方式定义了直觉非。比Yager作了更为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17.
电动汽车用电池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耘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1996,(1):56-62
电池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发展较快,本文概述了电动汽车用电池的种类、基本技术指标、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含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 CAV)和人工驾驶汽车(Regular Vehicle, RV)混行交通流下CAV跟驰行为的控制问题,考虑前后多车的速度、车头间距、速度差、加速差等参数,采用分子动力学定量表达不同周边车辆对主体车的影响,得到可用于描述CAV在混行交通流中的跟驰过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全速度差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考虑前后多车信息的CAV跟驰模型有利于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数值仿真与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与PATH实验室的CACC(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模型相比,本文建立的CAV跟驰模型平均速度最大误差减小了0.19 m·s-1,平均误差减小26.79%,拟合精度提高了0.91%。同时,在CAV和RV组成的混行交通流中,随着CAV比例的逐渐增加,车队的平均速度和交通流量逐渐增加。迟滞回环曲线表明,与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FVD)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CAV模型控制下的交通流稳定性更强。该模型可用于同质流或CAV与... 相似文献
19.
车-桥耦合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振型叠加法以及时变力学系统的求解方法,以简支梁桥为对象,开展了车-桥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通过数值计算,比较了移动力、移动质量、移动振动系统三类模型的计算结果,讨论了跨径和移动速度变化时对挠度冲击系数和弯矩冲击系数的影响。并根据Piotr给出的结果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