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刚性接触网不适用于160 km/h地铁刚性接触网安装要求,依托广州18和22号线项目,分析传统刚性接触网的特点、优势及适用范围,对160 km/h地铁刚性接触网工程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项目通过对刚性接触网的定位线夹、支持装置、吊柱安装方式等进行优化,在现场安装过程中通过采取工厂化加工、控制安装精度、细化安装标准等方式,保证新型刚性接触网安装质量,满足160 km/h新型刚性接触网的运行要求。广州18和22号线的成功应用,证明新型刚性接触网结构的可靠性,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孔精镗床零部件加工完毕,其安装调试是试制成功与否的重要工作。首先我们根据机床的结构编排安装顺序,注重机床的基准安装;制作高精度的工装,在水平仪的监测下,钳工反复刮研床身和六个定位座的结合面,使六个定位面精度达到甚至超过设计要求。在定位座上置放三孔测量器(零级精度),计量监测,钳工配合,各部件都以测量器为标准进行安装调试。该机床安装完毕进行测试,其整体精度完全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客运专线与既有线的铁路基本限界进行分析,结合正在实施的客运专线信号设备安装施工以及作者参与的信号设备安装标准编制等,提出对客运专线基本限界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车辆内装部件及电气设备采用紧固件安装在车体骨架上,虽然保证了装配精度,但装配工艺复杂,施工时间长,同时,安装过程中为消除车体骨架和内装部件之间的误差,存在现车开孔的情况。现车往往需要开孔,在开孔的过程中存在误伤管线的风险,而且未清理干净的铁屑损伤电线会导致电气设备存在短路的安全隐患。文章介绍了各种可行的代替现车开孔的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既有车型现车开孔部位进行了梳理、分析,选用合理的内装零部件安装方式来吸收误差,优化结构设计,如精简垫片、紧固件等,为车辆内装结构标准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内装结构的标准化是内装结构模块化设计的核心,可大大提高设计和装配效率。内装部件按照标准件、标准尺寸制造,可以满足使用的灵活性,通过“积木式”的组装方式,降低车辆组装对环境和设备条件的要求,使得整个车辆生产工艺和后期维修作业变得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5.
在安装和调试自动驼峰信号系统中,对关系部位和操纵程序要认真严格地执行施工标准,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更好地发挥系统的功效为运输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6.
为得到客货共线铁路用Ⅱ型弹条的模态特征,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对其在自由状态及标准安装状态下的模态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0~1500 Hz频率范围内Ⅱ型弹条在自由状态和标准安装状态下分别存在5阶和2阶模态。对Ⅱ型弹条在自由状态及标准安装状态下的模态特征进行了室内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及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付梅 《铁道建筑技术》2013,(Z1):191-193
鉴于轻钢龙骨发泡混凝土隔墙施工技术的复杂性,针对具体高层建筑工程,以轻钢龙骨安装、空心板材安装和发泡混凝土墙体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从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与关键施工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应用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实际施工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关键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运用ISO9000族标准加强工程材料质量管理和控制中铁建筑工程公司物资部刘文荣我公司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和装饰工程施工资质一级企业,且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在ISO9000族标准中,应选择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即生产、安装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正在从重视“工程数量和规模扩张”向重视“质量安全和效益”转变。为应对新的建设模式对施工工艺提出的更高要求,立足京沈高速客运专线施工作业标准,围绕铁路客运服务信息工程,以交付安全、优质工程为目标,借鉴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工程设备安装经验,阐述工艺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工艺质量评定体系,对此类安装工程的实施质量进行全面评定,为打造精品客运服务信息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何钊 《电气化铁道》2023,(S1):99-101
针对隔离开关引线及其弛度暂无固定检修标准导致开关引线安装方式多样、弛度长短不一、容易发生动态绝缘距离不足、引线从线夹抽脱等问题,从线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方面进行思考和推理,提出了通过测量安装长度来衡量引线弛度是否符合要求的方法,以及引线检修的注意事项,对隔离开关引线施工及检修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CJ-1列车测速仪主机检定器──标准双路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和测试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宋玮为保证安全行车和施工,铁道部先后下文要求限速区段必须安装列车测速仪监测列车通过速度,对安装位置和台数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列车测速仪计量检定规程JJG(铁道)...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双地线10kV三芯交联电力电缆终端头安装工艺,并提出了对《铁路电力施工规范》、《铁路电力设备安装标准》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现有动车组塞拉门安装过程中,依据多个基准、多次定位导致安装精度低,难以满足塞拉门系统精密安装、密封性标准高等要求的问题,设计一套通用化塞拉门安装夹具,实现塞拉门系统精密安装的同时,解决针对多种尺寸塞拉门系统的通用化安装问题。该夹具操作简便快捷、通用化程度高,具有在国内动车组生产中广泛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供风单元的振动对车辆系统振动的产生有极大影响,为有效降低主供风单元振动,通过系列化标准地铁简统项目对主供风单元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主供风单元有限元模型,提出基于积极隔振理论方法对主供风单元进行减振优化设计,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优选了减振元件参数,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主供风单元安装固有频率越低,其隔振率越高。当主供风单元安装固有频率设计为7 Hz,振动加速度有效值隔振率可达90%左右,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铁路驼峰调车场,利用减速顶(或加速顶,可控顶等)作为间隔或目的调速设备已经相当普通,但是布顶区段的线路标准及轨道加强标准在《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中却没有明确规定,设计对线路标准限制的最大布顶密度难以掌握。特别是在可控顶设计中,由于道岔 等限制,使布顶集中,布顶密度较大,经常出现设计的布顶数在现场安装时难以实现,影响布枯设计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本试图通过安阳微机可顶自动调速系统及脱鞋器十减速顶点连式调速系统的布顶设计,谈谈线路标准对布顶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现有e型弹条扣压力测试有2种方法:通过加载使弹条向下产生一定位移时进行测定(方法1);通过提升使弹条向上产生一定位移时进行测定(方法 2)。分别采用2种方法测试不同安装距离下Ⅲ型弹条的扣压力并分析扣压力与安装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方法 1时安装距离为8,10,20 mm测得的弹条扣压力均满足标准要求,弹条扣压力随安装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采用方法 2时安装距离为8,10 mm测得的弹条扣压力满足标准要求,安装距离为20 mm时不满足要求,弹条扣压力随安装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采用方法2进行扣压力测试时须严格保证弹条与安装座距离处于8~10 mm。  相似文献   

17.
义乌丹溪大桥为国内首座斜靠式系杆拱桥,为确保桥梁各构件在成桥后能满足设计时的受力状态,并考虑安装施工的方便性和经济性,选用了标准器拖拉法进行钢主梁安装。详细介绍了膺架的设计、施工情况及利用移位器进行拖拉的安装技术;提出了几点技术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法国NFF01-492-1车窗标准,该标准对铁道车辆用车窗的性能、制造、安装和检验等条件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未经检测的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不能保证支持高速应用,也不能保证延迟、丢包率等参数是否达标并保持稳定。对于需要精确控制丢包率和时延的应用来说,这可能会引发灾难性后果。布线系统只要遵循严格的设计、施工规范进行安装,并依据标准进行检测,就可以保证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用度。  相似文献   

20.
结合标准地铁摩擦副安装接口要求和车辆制动参数,通过方案设计、计算校核和试验验证等方式开展新型轻量化制动摩擦副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证新型轻量化制动摩擦副在标准地铁车辆上的适用性和制动匹配性。新型轻量化制动摩擦副中的闸片采用合成材料,制动盘采用铝基复合材料,并利用搅拌摩擦成型技术制备。通过仿真分析对制动盘热容量进行计算校核,同时基于VDI 2230标准对制动盘紧固件安全系数进行计算校核,结果显示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热容量与紧固件连接安全系数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通过对新型制动摩擦副开展相关试验,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和合成闸片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均能满足标准地铁规定要求;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与紧固件连接安全可靠,满足振动冲击试验标准要求。已完成的制动摩擦副全尺寸制动动力台架试验结果显示,摩擦副的平均摩擦因数稳定、闸片磨耗量小、制动盘温升小、制动噪声低,摩擦副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根据校核分析和试验结果,新型制动摩擦副满足标准地铁车辆制动需求,可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