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隧道内的特殊环境,通过探讨隧道内扬声器发生原理和隧道内扬声器声场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基于最优语言可懂度的隧道扬声器声学研究,并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平台下,对隧道内封闭空间下声音的传播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对传统方案中布置在隧道壁上的扬声器与新方案中挂在隧道内车道正上方多功能车道控制器上的扬声器的发声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多功能车道控制器扬声器布设方案具有声场空间均匀性好、混响时间短的优点,尤其是在人耳听觉舒适程度和语言可懂度两方面,多功能车道控制器扬声器方案较原有的隧道壁扬声器方案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根据该方案的STI指标的仿真结果,针对新方案提出了更加良好的隧道扬声器布设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公路隧道照明能耗过高、孤零短隧道供电困难等问题,提出利用太阳光光纤照明技术进行短隧道照明的应用方案。根据我国《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对短隧道照明设计的规定,建立短隧道照明需求与太阳光光纤照明系统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以具体短隧道为例,进行太阳光光纤照明系统的设计及节能效益分析,为太阳光光纤照明在短隧道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公路隧道短隧道照明参数研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内短隧道照明缺乏相关研究,故文中对短隧道照明设计参数进行探讨。在结合国外短隧道照明设置理念,总结国内短隧道营运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短隧道照明系统的设计思路,为短隧道照明设计参数的确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精度,确保隧道高精度贯通,避免因隧道横向贯通误差过大而调整线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过仿真数据试验验证后,建立了一个长约9 km的实地模拟网用于相关研究。在原GNSS网的基础上建立隧道独立控制网,研究隧道洞内导线边角控制网适用的网形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困难条件下连续短边方位传递的测量方法,并开发出能连接全站仪通讯接口的导线测量软件来提高作业效率。总结形成了一套10 km以内的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关键技术方案。经过多次实际应用,证明该关键技术方案是可行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滨河西路快速化项目概况。详细阐述了原规划长隧道方案、短隧道方案、高架桥方案和桥隧结合方案4个总体方案内容,并对方案进行了比选。同时,介绍了苑陵故城等4个节点方案,并进行了比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为地下隧道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速公路不断向山区延伸,修建的短隧道越来越多,但国内对短隧道自然光环境指标的量化研究却较少,导致其照明系统设计标准不统一,存在过渡设计或者亮度不足的情况。建立短隧道自然光照明环境模型,分析自然光影响下不同长度短隧道内的照明环境,为短隧道照明规范编制和照明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浅埋无水砂卵石地层区间隧道的台阶法开挖方案优化设计,研究认为浅埋无水砂卵石地层隧道应采取短台阶开挖,以加快支护环的封闭。同时应减小土体一次暴露的长度,减少一次开挖量和出渣量,缩短开挖与支护的衔接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砂卵石隧道变形破坏特征,科学合理地提出松散地层公路隧道修建最佳预支护方案,基于数值计算,分析了目前常用的超前支护方式及加固效果,明确适用于砂卵石隧道的加固措施并重点分析合理的参数取值。结果表明:超前短管棚注浆对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最好,从初期支护内力和二衬应力来看,超前短管棚注浆超前支护方案固砂效果明显,虽工艺较复杂,会延滞工期,仍可作为松散地层超前支护推荐方案,确保支护效果与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
茶山隧道是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在建的一座大跨小净距隧道,下穿500 kV高压线铁塔,对爆破开挖要求极高。针对该隧道埋深较浅、围岩变化较频繁、长度短的情况,提出全隧道采用短距离三台阶分次爆破开挖方案,即将上台阶单段最大装药量控制在23 kg以内,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并根据爆破震动监测进行修正,力求隧道爆破时高压铁塔塔基处爆破震动速度不大于2.5 cm/s,以保障隧道上方高压铁塔的稳定和隧道施工安全。该隧道的开挖及爆破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以中微风化岩质地层为主的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速度和安全性,改善工作环境,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与环境控制,以青岛地铁2号线Ⅰ期工程为背景,针对岩质地层城轨交通工程埋深浅、地质变化大、城市密集建(构)筑物周边环境复杂等外部特征,以及隧道线路短、曲线半径小、施工组织复杂等自身特点,对采用双护盾TBM施工方法的城轨交通区间隧道工程设备研发制造、隧道结构型式和现场施工方案进行研究,研发制造首台城轨交通紧凑型双护盾TBM,设计城轨交通双护盾TBM隧道结构,并提出城轨交通区间隧道双护盾TBM始发、到达、过站、转场、快速施工等土建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白伟  陈中 《隧道建设》2006,26(2):45-48,52
深圳地铁大剧院-科学馆区间(简称“大-科”区间)渡线段为浅埋、结构类型复杂的区间隧道,详细介绍了该段隧道的超前预加固方案、施工顺序、开挖方法以及隧道穿越煤气管重点部位的特殊加固方案等,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烟台市塔山北路快速路工程为例,提出山地城市地下快速路的总体设计、交叉节点、防灾救援及智慧隧道方案。根据“两山夹一城”的地势条件,对穿城段方案进行了浅埋暗挖、叠层明挖和平铺明挖的综合比选,推荐平铺明挖方案,采用隧-桥-隧结合形式,实现“长隧短做”,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风险、难度和造价,以及机电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运维难度,为相似工程的方案和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唐锐  向龙  王俊  唐协 《隧道建设》2019,39(Z1):340-345
为解决特长公路隧道升级改造困难问题,以折多山公路隧道项目为依托,创新性地提出远、近期合建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交通量预测、工程造价、运营通风及逃生救援等方面综合比较,得出可实施的合建方案: 先期建设二级公路隧道主洞,设2段非贯通平导,后期直接将二级公路隧道作为高速公路隧道右洞,并贯通二级公路隧道平导作为高速公路隧道左洞。合建方案能有效节约工程造价,降低社会耗能。  相似文献   

14.
陈海军 《隧道建设》2018,38(2):270-276
针对特大跨度黄土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重点探讨洞口高边坡防护、快速掘进、下穿建(构)筑物措施、洞内变形控制、地表陷穴回填以及地表裂缝处理等技术要点,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对于黄土隧道的进洞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如果“早进洞”存在风险时,也可选择高刷方进洞方案; 三台阶七步法快速掘进不宜一味追求进尺,优化施工组织,加强工序衔接,实现短进尺、快循环才是关键; 黄土隧道的沉降可以通过采取分部开挖、加强超前支护、减小开挖进尺和及时封闭仰拱等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黄土陷穴采用三七灰土、沙泥浆回填措施是可靠的; 隧道浅埋段地表裂缝不易避免,但可通过洞内控制措施来减小其规模,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以渝长扩能项目唐家嘴隧道为工程依托,为保证下穿段安全快速地通过,经技术经济方案比选,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验证,确定下穿隧道最优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双层初支+三台阶法具有工序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工期短、经济性好等优点,对高铁路基沉降及轨道偏差的控制处于标准之内,下穿段隧道施工宜采用此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因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限制周边眼钻凿精度而引起的隧道周边超欠挖问题,以青岛地铁1号线瓦屋庄站至贵州路站区间工程为例,介绍“长、短眼”控制爆破技术,提出“长、短眼”布置方案,并采用质点峰值振动法和激光隧道断面检测仪分别对“长、短眼”爆破技术产生的围岩损伤范围和隧道超欠挖量进行分析和监测。结果表明: 1)采用“长、短眼”控制爆破技术,Ⅳ级围岩段隧道周边超欠挖控制在150 mm以内,且理论计算每米进尺回填混凝土节省成本7 182元,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2)长短眼爆破产生的损伤范围为0.29~0.33 m,隧道拱顶沉降、净空收敛量均控制在10 mm以内,施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越来越多市政隧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在空间和时间上产生交叉,隧道建设中需为远期规划轨道交通预留建设条件。本文以某隧道工程为例,研究隧道基坑设计中采用短地墙+长工法桩的围护结构及相关加固和构造措施,确保隧道深基坑开挖及结构回筑的安全和稳定,并为规划地铁盾构超小净距大角度穿越施工预留条件。根据计算分析及实际监测数据验证,该方案施工过程中隧道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及整体稳定性均符合设计工况及规范要求,且后期地铁盾构亦实现顺利穿越,并未对隧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总体基坑设计方案经济可行,可为日后类似相关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特长公路隧道平导通风方案研究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国森  胡斌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4):84-90,95
为了给特长单洞双向公路隧道提供经济合理的通风方案和设计参数,结合四川绵茂公路篮家岩隧道通风设计实际工程,综合考虑篮家岩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等制约因素的影响,选择了有利于救援和隧道修建的半横向平导通风方案.在平导通风方案中,根据隧道纵坡线形,计算分析后确定风压中性点,合理组织风流,并为特长单洞双向公路隧道提供了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