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谈改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估是以实现交通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发生事故和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估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研究中的有效方法,其在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安全水平上有重要的意义。为使我国高速公路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新的有效的方法,结合我国高速公路的国情,论述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估的基本概念、内涵、原则、组织形式、实施交通安全评估的阶段等。  相似文献   

2.
干线公路街道化路段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街道化路段是城郊干线公路的瓶颈路段,合理地对街道化路段进行接入管理可以提高郊区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状况。结合山西某省道,对该干线公路的街道化路段进行交通安全分析,提出路侧接入控制,并进行相应的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评价普通干线交通安全风险状况,以黑龙江省近5年普通干线交通事故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评定模型(Logit)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建立“风险输入-安全保障-事故输出”三维度风险评价体系;将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CRITIC)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进行组合,建立交通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模型;以国道G229路段进行实例分析,力图为运营期交通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救援响应时间、路面使用状况、平纵线型不良比例、V/C比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各路段评估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吻合,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路段应采取不同的改善措施,以有效提高普通干线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隧道作为山区高速公路的主要构造物之一.对公路运营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运营安全角度出发.基于公路线形指标等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分析,以及运行速度与交通安全关系分析,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设计进行安全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我国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路段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成为了公路事故中的典型黑点。如何较好解决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为近些年来相关研究的重点。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建立相应的安全保障系统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前提。本文基于影响连续长大下坡安全问题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安全保障系统的整体思路,并提出了主要的交通设施综合治理安全保障方案,为具体研究与制定科学、合理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系统提供了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的变化、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和车辆行驶轨迹对双车道公路安全的影响,从道路工程设施和交通安全设施两个方面提出危险路段安全改善对策,并以内蒙古S203公路急弯陡坡危险路段为例,进行安全改善综合方案设计,可为其他危险路段的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安全评价能对交通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进行预测或评估,进而为采取措施改善交通安全现状提供依据。基于交通安全评价方法、事故预测模型和道路安全审计三个方面,有关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及运用范围的介绍,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山区道路受特殊自然条件限制,因此道路等级普遍偏低,交通安全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在特殊路段,事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贵州山区道路为例,选取典型路段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其道路安全性特征和安全影响因素,然后从道路线形、路面状况、安全设施、交通环境四个方面建立山区道路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建立山区道路安全性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安全性模型的评价符合贵州山区道路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公路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无法评价而导致安全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或因评价指标权重很难确定的缺点,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建立了公路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确定方法,提出事故树的修正结构重要度的概念,并以其为基础建立了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以平曲线路段为例对其进行了说明,最后选取实际公路路段数据对所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方法不仅可以评价出路段的整体安全程度,而且能够确定出导致路段安全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世界交通事故及我国交通安全现状的分析,面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严峻局面,在研究道路交通系统内因的同时,还需关注外因的影响.因此,提出了理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以人为中心、创造交通安全文化,推行道路交通安全审计制度,强化交通安全技术、建立事故后紧急救援系统和事故立体防治,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伤亡者赔偿幅度等对策,从而实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达到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智能运行平台的海量数据,选取三个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一套系统的交通拥堵评价体系,并应用于天河核心区交通治堵方案中。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方案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仝刚 《交通标准化》2014,(2):102-104
从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着手,通过研究价值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这三种评价方法,对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阐述,并提出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的无序开发所诱发的交通问题愈来愈需要重视。交通影响评价在协调用地开发与交通发展、平衡社会资源配置、改善建设项目周边交通环境方面均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针对中国现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存在的"落地难"问题,在分析解读新理念、新形势和新规范的基础之上,阐述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和一级开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二级开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着重点和异同,分别给出了各自的研究内容体系。借鉴肯特风险评估方法和道路安全审计形式,提出二级开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专家量化审查方法,完善专家量化审查的内容,并明确审查标准,力求使城镇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相互协调,促进城市和交通系统向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背景下,采用运输量、运输结构和运输弹性系数指标实证评价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状,得出江苏交通存在水运优势未发挥、公路运量比重偏大、铁路和航空运量比重偏小、管道货运弹性系数大但仍滞后于全国发展水平、综合运输结构不合理等结论,提出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水运优先发展、资金支持、适度发展公路运输、优化运输结构、建立综合运输枢纽和政策法规支持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有关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船舶机舱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船舶机舱实例进行评估,其结果与该船舶实际状况基本一致。该方法全面反映了各因素对船舶适航性影响的大小,为船舶的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对环境的影响问题日益凸现。只有科学评价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公路的建设、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公路交通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评价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方法,将模糊信息定量化,再对其进行定量评价,并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出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强弱.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评价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方法,将模糊信息定量化,再对其进行定量评价,并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出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强弱.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道路交通安全常用的五个评价因素即发生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和日均死亡人数,构建了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中国2000~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Design pattern enables software architecture generality and reusability, but which depresses the high performance. The pattern specialization was built on partial evaluation technology to reduce the overheads of design pattern. The design patterns were classified to extract the common feat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ttern specializations were constructed. In the pattern specialization, the optimization opportunitie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specialization methods and conditions were described. The syntax of binding time analysis was defined, and the semantic depicted the invariant of usage context. The virtual invocation and dispatch were eliminated, which enhances the running efficiency. This pattern specialization is a high-level specialization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software aimed at design level that is orthogonal with the low-level code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