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某船MF型艉轴管端面密封装置漏水原因分析和维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F型艉轴管端面密封装置是近几年使用的一种新型艉轴密封装置,缺乏相关技术资料。文章对某船MF型艉轴管端面密封装置漏水原因及维修措施进行分析介绍,希望为船舶维修人员和船舶使用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新型船舶艉轴端面密封装置的结构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出了结构紧凑且具有轴向、径向弹性补偿能力的新型艉轴端面密封装置,对该船舶艉轴端面密封装置的抗冲击能力、Ω形弹性补偿体和密封摩擦副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装置的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陈炼  周源  代潞  杨一帆 《船电技术》2021,41(11):45-49
非接触式艉轴端面密封具备低泄漏、无磨损、高寿命等优点,但螺旋桨周期性击水而产生的周期性振动以及往复性轴向窜动都对密封的动态抗干扰性能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摄动法,求解得到艉轴密封的动态雷诺方程和动态性能参数,并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求解,分析多种膜厚变工况下的密封动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转速的增加使得密封具有更大的刚度系数、阻尼系数以及更好的动态性能;而压差的增大会减小密封的刚度系数,不利于密封的动态性能;密封端面间流体膜的厚度越小,其具有越大的刚度系数,而阻尼系数略有减小,有利于密封的动态性能;因此艉轴端面密封适合于高转速、低压差、小膜厚的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4.
机械端面密封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机械端面密封的动力学过程进行分解,建立了机械密封的运动模型,分析了机械密封环在外界干扰作用下密封环的振动特性,并利用Matlab编程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得出了密封环振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密封端面的液膜厚度分布、液膜压力分布、接触压力分布以及机械密封的泄漏量,并对密封环的稳定性和影响密封环振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某型散货船下舵承漏水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漏水原因,确定维修方案,通过登船维修,对下舵承水密套的选型和相应密封工艺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新型尾轴密封弹簧组冲击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软件对轴密封弹簧组进行了冲击载荷响应分析研究.根据前联邦德国国防军舰建造规范BV043/85,采用2个正、反半正弦波输入冲击加速度,进而模拟轴密封装置冲击载荷作用的时间历程.通过比较不同冲击环境下动、静环端面接触压强与比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冲击作用对该轴密封弹簧组端面密封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了轴密封装置在冲击环境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变形分析方法存在分析精度较低的不足,提出船舶尾轴环机械密封装置端面变形分析,基于尾轴环机械密封装置端面边界条件的确定,以及端面静载参数的计算,完成了船舶尾轴环机械密封装置端面变形分析模型的构建;依托尾轴环机械密封装置端面外载荷的施加,实现了船舶尾轴环机械密封装置端面变形分析。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变形分析方法较传统的变形分析方法分析精度95.69%,适合于不同船舶尾轴环机械密封装置端面的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ANSYS软件对轴密封弹簧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首先通过MSC.Patran2008将轴密封弹簧组结构进行离散化处理,建立简化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导入Ansys12.0中进行密封端面温度场分析。通过瞬态分析方法得到运转过程中端面特性的变化状况,进而获得时间响应下轴密封弹簧组的动态特性;通过施加稳态热边界条件,对端面进行稳态分析,更好地掌握轴密封弹簧组热一结构耦合机理,提高轴密封弹簧组抗变工况的能力。数值结果表明了该轴密封结构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油润滑密封装置中的“径向密封”与“端面密封”装置技术性能进行比较,提出在高速巡逻艇上使用“端面密封”,并在实船上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变工况下船舶艉轴机械密封端面温度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变工况下的船舶艉轴机械密封环为研究对象,采用整体接触耦合法对其进行了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温度场有限元计算,重点介绍了船舶艉轴密封环稳态温度场数学计算模型和热流密度载荷的施加思路,依据接触表面的温度连续性条件对变工况时密封端面的接触状况及温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速、海水压力以及载荷系数都是引起端面温升的重要原因,各工况下静、动环接触区温度相同,非接触区静环端面温度高于动环,且在热力耦合作用下,密封端面发生锥形变形,呈现开口间隙.  相似文献   

11.
刘学伟  欧乐  缪恒 《水运工程》2011,(8):158-161
在重力式码头的施工中,由于操作失误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预制好的沉箱下沉或滑移,在最低潮位时沉箱顶仍在水面以下,无法正常从沉箱内抽水浮起沉箱,从而影响工程的顺利进展,给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失。采用预制钢盖板对沉箱进行封仓,然后抽水,利用沉箱自身所受浮力将沉箱浮出水面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本文对此次打捞施工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总结处理类似情况的方法、经验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由目标事件激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分簇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分簇协议。着重研究了簇头竞选,成员招募和簇重组等关键环节,在簇头竞选机制中,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了节点接收信号强度,剩余能量以及与汇聚节点的距离等因素的竞选方案。在簇成员招募阶段,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需求的自适应簇范围划分方法,约束了簇的规模,降低了簇内通信的能耗。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有效地节省节点能量,延长网络寿命,尤其适用于汇聚节点距离网络较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匡志  相冰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6):176-178
文章主要介绍一种低功耗、体积小,重量轻的水下定位声纳信标的电路设计。该电路用于对失事船只或飞机进行定位,信标一旦沉入水中,整个电路自动开始工作,周期性的发射预先设定的声信号,便于检测装置寻找失事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山舰沉没前遭受过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扫射,舰体损伤严重,沉没后又遭人为毁损,因沉没年代较久,增加了整体打捞的技术难度。我们认真分析整体打捞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难题,以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采用“双驳抬撬”法,经过历时99天的艰苦作业,终于整体打捞中山舰成功。  相似文献   

15.
舰船首尾移水系统水锤特性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舰船首尾水舱移水管路具有管路长、水力条件复杂、流速较高等特点,且移水结束后,电液球阀需要被自动地快速切断系统,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水锤问题。本文采用仿真与试验的方法,对舰船首尾移水系统水锤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液球阀快速关闭时,系统存在明显的水锤现象,离阀门越近的位置,压力冲击峰值越大;延长电液球阀关闭时间,可以有效抑制系统水锤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赣江尾闾主支河道枯期水位屡创新低,对水资源利用、通航、水景观水环境等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并且未来赣江尾闾河段的枯季水位仍然存在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分析主支河道近年来的水沙特性,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选取了1992、2002、2004年的水沙资料对该河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整治工程实施前后该河段的河床冲淤、洪枯水位、航道水深变化以及边滩利用情况,证明主支河道整治工程能有效调控河道枯季水位、保障航道通航水深、改善水景观、提高洲滩利用率,从而促进当地的水运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段塞流是混输管线流动保障中遇到的最严重问题之一。随着水深加大,其严重性也随之增加,影响到下游工艺设备的正常操作,甚至引起生产关断,因而在制定油气田前期开发方案时须要统筹考虑。分析了段塞流的产生机理,并分项阐明生产段塞、地形段塞和清管段塞等管线的段塞流情况,以及为降低段塞流对生产设备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根据南海某项目具体情况,利用OLGA软件进行分析,对各种工况下的段塞流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压冲固桶基平台实施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桶基平台用正压喷冲下沉的方法保证平台下到预定的深度,用油井水泥套管的方法将其固定,保证平台的稳定。计算了高压喷冲的水力系数,并进行了模型试验。从平台的结构形式、材料及其经济性等方面论述了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航道整治建筑物中的抛石丁坝水毁现象十分严重,其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难以准确预测。针对这一问题,以非恒定流流量过程为控制条件,通过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对"流量过程和最大冲深"这一组合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计算方法研究,定义出抛石丁坝失效准则,采用基础统计理论,得出流量过程和最大冲深相结合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预测的概率模型计算方法。该方法对完善航道整治建筑物可靠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可为航道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China has construct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inland waterborne transportation system. However,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inland water accidents with serious consequences, like the catastrophic Orient Star shipwreck, is an urgent unsolved problem. To reduce such accidents in the future and improve inland waterborne transportation safety, this study uses data mining, mainly containing text mining and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to risk assess China’s inland waterborne transportation, rat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odel. Text mining enables the risk factors to be objectively identified and distilled from accident reports.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risk variables are explored using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based on the FP-Growth algorithm. The results reveal the essential problem facing China’s inland waterborne transportation system: frequent and varied ship accidents; key risk factors include overloading or improper loading, poor navigation visibility, inadequate sailor competence, and insufficient government supervision of shipowners and shipping companies. Combining the actual circumstances of inland waterborne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s, this study proposes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for governments and relevant supervisory departments.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ext mining and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serves to avoid uncertainty and subjectivity,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proving their scientific nature as a feasible method in water transportation risk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