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等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出行方式正在由非机动化向机动化的迅速转变之中。为避免由机动化出行过多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有必要对中等城市公交发展进行反思,寻求实现"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切实可行策略。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从公交出行分担率、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交运营状况对中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公交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政府、公交企业和居民的三者的角色切入,在政府主导、企业服务和居民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交通标准化》2012,(12):8-15
记者:北京在2009年就提出建设"公交城市",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意义? 刘小明:2009年提出建设"公交城市",有两个方面的背景:一是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现代化、机动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进入了小汽车为主导的城市机动化时代,也引发了拥堵、能耗、环境、安全、社会公平性等诸多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城市机动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首先从机动化的目的和效应两个方面界定了机动化内涵,分析了个体机动化和公共机动化两类模式特征及相应的衡量指标。然后,应用历史数据研究了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道路运输市场政策和城市交通政策与机动化发展历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个体机动化政策效果明显优于公共机动化政策,发挥效应时间为1-2年,非机动交通政策对个体与公共机动化模式都有重要影响。最后,针对中国机动化发展在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制约,提出了统筹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合理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把握公共机动化政策推行时机和优化非机动交通政策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快速城镇化和机动化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开展公交导向发展为解决方案的治堵措施研究.基于国外成功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公交导向发展的有效实施从土地利用、城市设计、城市治理、公交服务质量、小汽车限制政策以及房地产政策六个方面建立了公交导向发展的保障性政策框架,并结合国内制度环境和城市发展现状对该政策框架的借鉴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公交导向发展在国内城市中的成功应用取决于土地开发现状、政策法规和组织环境以及社会接纳性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5.
非机动化交通模式以其低能耗、健康、低消费、缓解交通拥堵等优势被认为是生态化且可持续化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近些年来,英国政府与荷兰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对交通安全的教育,用于降低机动化交通速度,促进非机动化交通模式的发展。通过对比发现非机动化交通配套设施在英国的发展远不及荷兰完善,且荷兰的非机动化交通与其他模...  相似文献   

6.
国内城市交通发展"汽车共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肇义 《城市交通》2004,2(3):52-55
汽车共用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交通服务方式,目前在欧美发展迅速。汽车共用能够大大减少小汽车拥有量和使用程度,并促进公交的使用,带来的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不失为一种社会成本较低的城市机动化发展方向。本文具体分析了实施汽车共用带来的可能效益和意义,并提出了国内实施该方式的具体举措,以期推动汽车共用在国内的实施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客运交通方式的机动化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体力型和机动化两种交通方式.体力型交通方式是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安庆市为例,在对其体力型交通方式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结构预测和发展对策等方面提出了体力型交通方式结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之七:多管齐下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形态等各不相同,解决交通问题没有“一招鲜”.随着机动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城市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来综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如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保有(车辆指标配额、车牌税、轮胎税)、使用(拼车、尾号限行、社会班车、拥挤收费、燃油费)、停车(停车位控制、停车收费、停车换乘)等.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规律及其模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了数10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交通事故情况及发展规律,利用新近的多年数据对国外学者提出的交通安全发展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模型在不同机动化水平下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在机动化水平的初级阶段,世界各国相应的机动化水平能够解释相应的交通事故水平,而在机动化水平高度成熟的状况下,上述模型就不再适用。在此基础上,将中国交通事故的发展特性与国际规律进行比较,发现在同等的机动化水平下,中国的交通事故水平要好于国际一般水平。提出了适合中国机动化水平与交通事故水平的关系模型,确定了中国交通事故水平处于快速恶化的阶段,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还会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有关南京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倡导的社会发展战略。在南京市机动化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关键时期,“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被提到战略高度。本文分别从“机动化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在对南京市交通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有利于南京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西安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不断加剧,社区拼车模式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拼车发展经验,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西安市拼车现状和发展问题进行解析。针对现状问题,提出社区拼车的实施策略:第一,成立社区拼车机构,通过拼车服务平台、社区拼车站点和社区拼车标志等措施管理拼车出行;第二,提供安全保障措施,通过设立实名认证体系、签订社区拼车协议、增加险种等措施保障拼车安全;第三,寻求政策支持,建议通过赋予多人乘坐的拼车车辆道路优先使用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拼车合法化、提供停车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市民拼车。  相似文献   

12.
枢椎椎弓骨折是一种少见的上颈椎骨折,容易误诊。1971年~1989年,我院收治7例。诊断依据受伤史、临床特点及X线检查。治疗结果:优6例,良1例。作者探讨了以下3个问题:①损伤机制;②误诊原因及其防止方法;③关于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保守治愈。只有少数Ⅲ型骨折在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或合并有晚发性脊髓损伤时才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方法的分析探讨,提出桥梁承载能力评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各种参数取得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提出更准确评定桥梁结构需要完善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而编制的专项方案,不能等同于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方案。企业在编制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内容不全、针对性不强、措施不完整、计算书与方案要求不对应、风险分析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对施工方案与专项该项的概论梳理,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了专项方案的内容,并探讨了专项方案的编制技巧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市场营销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仍然存在忽视实践教学、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方法落后陈旧、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为提高学生就业技能,本文尝试对现有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突破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李鑫铭  陆建  王炜 《城市交通》2009,7(4):51-57
为反映我国交通影响分析(TIA)的技术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发展状况、阈值理论、预测模型、交通影响费、制度模式5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显示,我国交通影响分析更重视交通对土地的反作用,实施对象由单体项目向区域化发展,而在交通影响分析调控土地开发强度的能力和为筹集建设资金增开渠道的作用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使我国交通影响分析工作更加完善,需要在4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区域性交通影响分析理论、适合交通影响分析的分配算法、适合我国的交通影响费制度以及交通影响评价市场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打车软件"、"预约专车"互联网技术在出租汽车行业的出现,使得长期存在的乘客打车难、非法营运屡禁不绝等矛盾更加突出,进而引发出租汽车行业是否具有垄断性、是否暴利收费等问题的讨论。为使出租汽车行业向更加安全、有效、公平、健康的方向发展,从综合交通体系的角度,围绕出租汽车运营模式、服务水准和行业管理三个方面的变革趋势进行分析。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建议:一是出租汽车兼具公共交通与私人小汽车的双重属性,运营模式应多元化;二是服务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消除乘客等车与出租汽车寻客双向排队的盲目性;三是行业管理应实行法制化运作,协调乘客、驾驶人、企业等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的交通情况与过去的欧洲有很多相似之处,可借鉴其相关经验教训.以匈牙利布达佩斯为例,探讨其如何利用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进行城市停车管理.首先指出停车管理的目标应为降低小汽车的使用需求、强化公共交通相对于私人交通的竞争力.然后,在路内停车管理层面,剖析中国停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政策及标准、运营管理模式、技术应用三方...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以及新时期的发展形势,对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首先简要回顾综合交通规划发展的历史沿革,指出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妥善解决。然后,分别从顶层设计、供给侧改革和互联网+三个方面阐述对综合交通规划工作进行的深入思考。顶层设计主要涉及规范名称、明确内容和组织主体三大要素;供给侧改革主要包含市域快线、地面公交路权和精细化设计等内容;互联网+则重点阐述了倒逼机制、交通模型和话语权问题。最后,指出国家应明确综合交通规划的法定地位,以充分发挥其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同时,大城市应积极探索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发展的反馈互动,加大部门、区域间的协调力度。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主体和乘客感知两个方面出发,根据快速公交的特点,对快速公交可靠性进行分析,并依此建立了以快速公交线路可靠性为目标,系统主体可靠性和乘客感知可靠性为准则,到站准点可靠度、换乘可靠度、线路容量可靠度、行程时间可靠度、出行费用可靠度及乘客服务可靠度为指标的快速公交线路可靠性的3层评价体系.将熵权算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对快速公交线路的可靠性作出评价.利用该方法对杭州快速公交一号线进行线路评价,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客观、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