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飞 《公路》1994,(5):7-11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长期存在的病害,裂缝产生后逐渐扩大,最终导致路面破坏。裂缝的形式可分为五大类,即:板中部横向裂缝,胀缝边缘裂缝,龟背状裂缝,板中部纵向裂缝和其他裂缝,各种裂缝有其各自的生成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预防措施,在施工中付诸实施,取得显著效果。对已经产生的裂缝,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补救。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有时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但就一些具体裂缝而言,总有主导原因。为了便于分析、鉴别工程中发生的裂缝。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常见裂缝可分为荷载引起的裂缝、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收缩引起的裂缝、地基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等。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本文章通过对框架结构填充而形成的建筑裂缝,通过技术分析和研究进行分析,从而减轻修复建筑裂缝的成本。建筑裂缝主要是由因温度、湿度的变化及沉降而引起的变形情况。通过对应力的定性分析,指出对不同情况裂缝下出现的部位,由此提出对建筑裂缝的控制措施。同时,结合工程的实际,归纳建筑裂缝的形态特征及鉴别方式,对各种建筑裂缝的原因分析,提出拉对建筑裂缝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地表纵向裂缝对黄土隧道工程的安全产生危害,依托于甘肃省庆阳市境内董志黄土塬地区浅埋铁路隧道工程,针对浅埋黄土隧道施工地表纵向裂缝发展的时空规律开展研究。通过对现场地表纵向裂缝发育情况的调查,结合室内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裂缝成因整理模型土体中纵向裂缝发展状态的确定方法。在对不同隧道埋深工况下地表纵向裂缝的发展状态和不同时间点中地表纵向裂缝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后,得出地表纵向裂缝发展的空间规律与时间规律,最后总结形成浅埋隧道施工地表纵向裂缝发展时空规律,并提出减少地表纵向裂缝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路面裂缝的修补技术及其设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面裂缝的修补技术及其设备张西农路面裂缝是通行道路诸多病害中危害较严重的一种,路面一旦出现裂缝,雨水就会沿裂缝直接浸泡路基,降低强度,使裂缝加速扩大、漫延、引起恶性循环,造成路面局部或成片的破坏。路面裂缝形成的原因很多,路基处理不当,底基层密实度不均...  相似文献   

6.
裂缝自愈合混凝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在受力或其它因素的作用下,会出现裂缝,影响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裂缝自愈合混凝土可以在不影响结构尺寸和美观的情况下,在混凝土出现裂缝后,自动分泌出的粘结液流出深入裂缝,粘结液可使混凝土裂缝重新愈合,恢复并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半刚性路面裂缝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尚 《东北公路》2003,26(4):46-47
半刚性路面普遍存在裂缝,雨水从裂缝进入路面结构层,导致路面严重破坏。美国CRAFCO路面密封胶能有效密封路面裂缝,达到密封路面裂缝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宇昂  李琦  薛芳芳  于令君 《公路》2023,(12):337-344
针对目前采用深度学习框架的路面裂缝检测方法存在落地应用难、成本高与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Jetson TX2的路面裂缝检测系统。通过YOLOv5网络识别路面裂缝,使用U-Net网络对裂缝目标进行分割,并根据分割结果进行路面健康评价;其次,利用TensorRT方法优化深度学习模型,提高推理速度;最后,结合DeepStream框架设计路面视频流分析系统并部署到Jetson TX2嵌入式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路面裂缝目标检测模型对横向、纵向和网状裂缝3种路面常见路面裂缝的检测精度均达到了90%以上,且模型优化后的推理速度为30.7 ms/帧,速率提升35.1%;最后经过验证,Jetson TX2嵌入式平台的裂缝漏检率较低且满足路面裂缝检测的实时性,能够降低路面裂缝检测的成本,给出相应的维修建议,提高路面裂缝检测效率与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通常根据它在路面上出现后分布的情况划分为沿路中线方向分布的纵向裂缝,与路中心线呈垂直方向的横向裂缝,以及龟裂和不规则裂缝四种。裂缝在冬、春季节外露现象相当严重,此时有雨、雪水渗入,在行车等荷载的作用下,使本来就在裂缝处出现“凹”陷的路面更趋于加重,最终导致破坏。因此为了提高路面的服务水平,减少路面病害,做到提前预防,必须加强早期对裂缝的整治。1 裂缝的形成11 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1)在新建公路中由于碾压上的原因,出现填土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均,使路基产生不均匀的沉陷而…  相似文献   

10.
施工中预应力箱梁顶面裂缝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一座正在施工中的预应力梁桥顶面出现裂缝的问题,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就其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及裂缝处理等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美欧日ITS体系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作为ITS的信息和功能模型,ITS体系结构在ITS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系统集成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指导原则、用户服务、逻辑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和标准化等几个方面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国家ITS体系结构及其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ITS体系结构的开发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联邦摩托车排放标准于1977年发布,基本保持至今仍有效。加州标准在不断地加严,1999年CAIRB发布了公路Ⅲ类摩托车标准。按目前联邦及加州标准公路摩托车仅需采用一些低水平的控制技术,而按加州CARB标准将要求一些附加的技术。EPA正在考虑与加州标准最终一致,1998年EPA同意追随与正在酝酿中的国际机动车法规协调一致。EPA积极参与国际摩托车试验循环方案。联邦及加州都发布了最新的车辆排放模型版本,新生代的模型正在发展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13.
王颂秦  董宏 《摩托车技术》2004,(3):23-24,43
2排放控制技术2.1联邦标准 目前联邦标准要求的控制技术可以和客车催化器前阶段的相比较,而公路摩托车仅需采用一些低水平的控制技术以满足目前的联邦标准。1977年确立的联邦标准促进了二冲程公路摩托车的消失(目  相似文献   

14.
问与答4则     
《汽车电器》2003,(6):43-44
  相似文献   

15.
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红、橘线总长度42.7km,其中地下段约有34.2 km,而以潜盾工法施作之路段约有23.78 km.潜盾隧道大部分均位于高雄平原的现代冲积层,仅红线穿越半屏山路段为泥岩与石灰岩地质.由于以潜盾机钻掘之路段长达23.78km,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即会遭遇如穿越河道与港口船渠、穿越既有建筑物、桥梁与铁路下方、钻掘岩石及潜盾出发、到达与联络通道之高施工风险等问题.本文除汇整高雄捷运各潜盾隧道工程之基本数据(如地质状况、潜盾机数量、形式、制造厂商等),与说明高雄捷运潜盾隧道在设计之初,如何考虑因应施工时将面临之问题外,主要探讨施工过程中遭遇之各类案例与处理方式,诸如LUO04潜盾到达与LUO09联络通道开挖塌陷、LUO03与LUO04穿越船渠与河道下方、LUR22钻掘抵触桥梁基桩、LUR12、LUR27、LUR26、LUO04、LUO17穿越铁路与建筑物下方之沉陷控制与建物保护、LUR28钻掘泥岩与石灰岩、LUO10近邻建筑物连续壁钻掘及地盘改良区强度过高钻掘困难等,以供未来类似工程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美国政府有关资料介绍了政府在汽车新技术方面的项目管理,并列举了汽车系统研究方面的具体项目。供读者大体了解美国在汽车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开发领域。  相似文献   

17.
单元尺寸对内燃机模态计算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数学理论出发分析了有限元求解精度的影响因素 ,并从工程角度探讨了单元尺寸的选择对复杂内燃机零部件及整机模态计算精度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可为类似结构模态计算时单元类型及尺寸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国桥梁技术近期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是公认的世界上交通运输网最广泛的国家.随着74 674 km国道系统的建成,并伴随着人们对于旅游和货物运输要求的持续增长,交通便利性已经成为了一种权利.全国统计在册的600 000座桥梁的平均桥龄为45年,这就为推进及推广应用桥梁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机会,通过这些技术,可使公路基础设施更新中的桥梁更耐久、更经济,可采用更快速的施工技术及修建更可靠、更便于维护的结构.介绍美国桥梁技术近期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分析了美国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背景、标准法规、运行规范、交管方式以及主要企业、典型产品、市场和财政补贴等相关情况。发展背景和标准法规上世纪末,美国一些社区(主要是大型的退休社区)出现许多经改装的高尔夫球车等低速场地  相似文献   

20.
285F直喷式风冷柴油机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5F系列单缸风冷柴油机难以发展成为功率大于7kW的发动机。为此,慈溪动力机总厂开发了285F型新一代直喷式双缸风冷柴油机;它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可靠性好及性能指标先进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该机的开发过程和制造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