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在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血液及胃肠组织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肝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复制出ALF大鼠模型,观察其一般情况及肝脏生化指标,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液及胃肠黏膜组织中MTL和GAS的含量。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血液及胃黏膜组织中MTL、GAS含量及肠黏膜组织中MTL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黏膜组织中GAS含量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血浆MTL、GAS含量与肝功能指标(ALT、AST)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③模型组大鼠造模后(24、36、48h),随ALF病情及肝性胃肠功能障碍的进展,MTL、GAS含量呈进行性升高。结论血中MTL、GAS含量测定既可作为判断肝功能损伤的指标,亦可作为判断ALF时胃肠功能障碍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肿瘤超声与病理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上腺肿瘤声像图特征及与病理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9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结果 低回声组占 35 %(35 /99) ;混合回声组占 2 3% (2 3/99) ;强回声占 2 1 % (2 1 /99) ;等回声组占 1 6 % (1 6 /99) ;无回声组 4例占 4%。B超定位诊断符合率 92 9% (92 /99) ;定性诊断率为 86 9% (86 /99)。结论 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腺瘤、髓样脂肪瘤 ,肾上腺囊肿图像特异性强 ,较易诊断 ;肿瘤的回声高低取决于肿瘤细胞、血管、纤维组织的含量多少和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牵引成骨技术矫治硬腭骨缺损畸形的腭裂动物模型。方法1-1.5岁健康家犬8只为实验对象(6只为实验组,2只为实验对照组)。以外科手术在硬腭部模仿临床腭裂形成骨缺损裂隙,实验组同时放置牵引装置,并形成骨运送盘,8周后观察裂隙关闭情况及软、硬组织形态,了解模型建立后牵引成骨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犬经安置牵引装置后可关闭硬腭处骨裂隙,牵引装置固定稳固,X线显示骨运送盘可牵移,骨缺损区裂隙闭合,全身状况良好。对照组犬8周后,腭裂隙仍存在,大小形状与手术时无差别。结论通过手术方式建立的腭裂动物模型,可用于牵引成骨技术矫治腭裂骨缺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及人胃黏膜细胞培养技术探讨AMP-18在胆汁对胃黏膜细胞损伤中的表达。方法健康雌、雄性各半SD大鼠44只,分成4组:全反流模型(DGR)组、结扎胆管(BDL)组、全反流模型+结扎胆管(DGR+BDL)组、对照(C)组。手术后12周处死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培养:以不同浓度(500μmol/L,1 000μmol/L)甘氨胆酸钠(GC),甘氨脱氧胆酸钠(GDC),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CDC),牛磺胆酸钠(TC),牛磺脱氧胆酸钠(TDC),牛磺鹅脱氧胆酸钠(TCDC),石胆酸(LCA),胆酸(CA)及脱氧胆酸(DCA),不同浓度(1 500μmol/L,2 000μmol/L)混合胆盐及混合胆酸作用后,用RT-PCR法检测大鼠胃黏膜、人胃黏膜上皮细胞AMP-18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胃黏膜AMP-18表达,DGR较DGR+BDL、BDL及C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R+BDL与BDL组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CDC、GDC、GC、TCDC、TDC、TC、DCA、LCA、CA、混合胆盐/酸作用于GES-1细胞后,GC实验组AMP-18表达虽随作用浓度的提高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GES-1细胞AMP-18表达随作用浓度的提高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P-18在胆汁损伤的实验中,对胃肠黏膜损伤的修复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小鼠颅脑创伤急性胃黏膜病变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组+GGA组(C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模型制作采用Feeney改良方法制成颅脑创伤急性胃黏膜病变模型;C组同时给予HSP70诱导剂GGA(geranylgeranylacetone,800mg/kg)灌胃。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TUNEL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及胃黏膜内HSP70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 B组小鼠脑组织挫伤及胃黏膜损伤范围大于A、C组(P<0.05)。B组小鼠脑组织及胃黏膜内HSP70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高于A组(P<0.05);B、D组脑组织和胃黏膜内细胞凋亡最明显,明显高于A、C组(P<0.05);经GGA灌胃后HSP7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C组的HSP70表达高于B、D组,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B、D组(P<0.05)。结论 GGA灌胃后能够诱导HSP70在脑组织和胃黏膜内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途径是HSP70保护脑组织和胃黏膜的机制之一;GGA可以用于颅脑创伤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引起大鼠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发病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 (75只 )随机分为两组 :①DGR模型组 (5 5只 ) ,根据手术造模方式及反流量大小分为全反流组与部分反流组。②假手术对照组 (2 0只 )。采用pH监测仪测定胃液 pH ,用酶法测定胃液胆汁酸 (TBA) ,确定DGR模型成功。进行为期 3个月和 9个月胃黏膜损伤的动态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PCNA、Bcl 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GR模型大鼠胃液pH及TBA明显升高 (P <0 .0 1) ,证明DGR模型成功。模型大鼠病理改变出现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的动态演变过程。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增殖指数 (PI)、凋亡指数 (AI)均呈上升趋势 (P <0 .0 5 ) ,PI与AI呈正相关 (r=0 .6 8,0 .71)。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 ,PI仍显著增加 ,在异型增生时AI突然下降 ,AI/PI也明显降低 (P <0 .0 1) ,AI与PI呈负相关 (r=- 0 .5 7)。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时PCNA、Bcl 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及浅表性胃炎组 (P <0 .0 5 ) ,萎缩性胃炎与异型增生之间PCNA、Bcl 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细胞增殖与凋亡调节紊乱可能是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鼠急性肝衰竭时胃肠功能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以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SD大鼠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其一般情况、肝脏生化指标、肝脏与胃肠组织学变化及全胃肠道钡剂通过时间。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消化道症状及肝性脑病,肝脏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坏死、肠壁损伤。肠蠕动功能减低,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急性肝衰竭大鼠确实存在着胃肠功能的障碍,且胃肠功能障碍与肝衰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国产铂 -铱 (Pt- Ir)合金支架的有关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 将国产铂 -铱 (Pt- Ir)合金支架植入犬冠状动脉左旋支中段 ,分别在 1周、1月、6月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支架成功植入 1 6只犬左旋支中段 ,1只犬在植入支架 2 1 h后因形成急性血栓而死亡。支架植入后 1周、1月及 6月造影证实管腔通畅。组织病理学显示支架植入后 1周新生内膜开始覆盖支架 ,组织炎症反应轻微 ;1月时新生内膜完全包绕支架 ,组织炎症反应趋于消失 ;6月时新生内膜不再增厚 ,无炎症反应。结论 国产铂 -铱 (Pt- Ir)合金支架具有以下特点 :1使用简单、方便 ;柔韧性好、支撑力强。 2生物相容性好 ;动脉长期开通率高。 3X光可见性好。符合现有国际支架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关节内注射川芎嗪对兔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川芎嗪关节腔内注射对骨关节炎过程中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探讨川芎嗪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应用前景。方法健康成熟新西兰大白兔26只,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关节腔注射地塞米松0.3 mL和川芎嗪0.3 mL。每周一次。在模型建立6周和9周时各组分别处死一半动物,去除关节炎模型,取材进行大体标本病理学观察,并经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膝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结果在6和9周时,实验组的大体标本软骨损伤分级明显优于其他3组;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与上述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其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大体标本软骨损伤分级与模型组基本相同;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与模型组在细胞形态、细胞内细胞器改变等方面相似。结论关节腔内注射川芎嗪能减轻兔膝关节炎模型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并可促进软骨的自身修复;激素关节腔内注射对损伤软骨的修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在急性给予喹吡罗(quinpirole,QNP)前后听觉惊跳反射(acoustic startle reflex,ASR)、预先弱刺激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和空白预先刺激抑制(gap prepulse inhibition,Gap-PPI)的变化情况。方法 2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阴性对照组(n=10)。实验组给予盐酸QNP腹腔注射,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实验对象均完成惊跳反射的测试。记录注射前的数据为基础值,注射后10min、24h进行相同测试。比较各组惊跳反射强度、预先弱刺激抑制率(%PPI)和空白预先刺激的抑制率(%Gap-PPI)。结果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前后的惊跳反射强度、%PPI和%Gap-PPI未见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小鼠注射盐酸QNP 10min后的惊跳反射强度[(0.030 7±0.002 6)N、%PPI(14.78±6.14)%、%Gap-PPI(17.78±9.74)%]较基础值[(0.097 1±0.004 3)N、(45.24±10.11)%、(41.49±4.33)%]降低(P<0.05);实验组小鼠在注射QNP 24h后的惊跳反射强度、%PPI和%Gap-PPI与基础值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注射QNP 10min后最大惊跳反射强度、%PPI和%Gap-PPI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C57BL/6J小鼠急性注射QNP,抑制了预先弱刺激抑制及空白弱刺激抑制,可造成感觉运动门控功能的短期受损并导致小鼠产生耳鸣,可能机制是急性损伤了C57BL/6J小鼠的边缘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观察瘦素(leptin)、环氧合酶-2(COX-2)及p27在胆汁所致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成4组: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组、DGR 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组、胆管结扎组(BDL)、假手术组(control,C)组。术后12周处死大鼠,观察胃黏膜损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计算DIX-ON积分;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瘦素、COX-2及p27表达。结果DIXON积分DGR组、DGR BDL组较BDL组及假手术组积分均升高(P<0.05),DGR组较DGR BDL组DIXON积分升高(P<0.05);DGR组、DGR BDL组与BDL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胃黏膜瘦素、COX-2高表达(P<0.05),p27低表达(P<0.05),DGR组比DGR BDL组高表达尤为明显(P<0.05)。DIXON积分与瘦素、COX-2表达呈正相关,与p27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胆汁反流致胃黏膜损伤过程中,瘦素、COX-2及p27蛋白与病变的修复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平溃散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分别用组胺、乙醇及消炎痛诱发急性胃溃疡模型 ,观察平溃散对胃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功能、胃液 pH值和胃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2~ 4 g·kg-1的平溃散作用组溃疡指数下降 ,胃液 pH值和粘液含量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1,P <0 .0 1)。平溃散对乙醇引起的胃跨膜电位降低的抑制作用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平溃散对胃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主要通过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治疗对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MIF和Hp在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胃镜下随机采集胃黏膜活检组织,经14C呼气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均为阳性,并经病理检验证实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各40例,Hp阴性的健康检查者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各组MIF蛋白的表达;进行Hp根治治疗2周,停药4周后复查Hp及MIF,比较根除前后各组MIF水平.结果 MIF蛋白在Hp阴性的正常胃黏膜中阳性表达低(2/25,8%);在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2/40,30%)、萎缩性胃炎(26/40,65%)和胃溃疡组织(19/40,47.5%)阳性表达增强,显著高于Hp阴性的正常胃黏膜组(57/120 vs. 2/25;χ~2=13.376,P<0.01);在慢性炎症中,随着炎症程度增加,MIF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12/40 vs. 26/40;χ~2=9.825,P<0.01);Hp根除后,MIF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7/120 vs. 23/103;χ~2=15.264, P<0.01),而Hp仍为阳性者MIF蛋白阳性率无显著变化.结论 Hp感染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及溃疡的形成与胃黏膜MIF的表达相关,根除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MIF基因表达的异常,可能对预防或减缓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 例早期胃癌及癌旁粘膜和24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bcl 2 的表达同时进行检测,结果癌旁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不典型增生、单纯增生、腺体扩张和癌旁肠化均显示bcl 2 高表达,与癌无显著差异( P> 005),应视作癌前病变。bcl 2 在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粘膜( P<001),提示bcl 2 高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胃癌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及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性发病年龄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年龄均较男性提前。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及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性发病年龄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年龄均较男性提前。  相似文献   

17.
褪黑素对心理应激大鼠胃黏膜SOD、MDA和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褪黑素 (MT)对心理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规则光组 (R组 )、不规则光组 (I组 )和褪黑素组 (M组 )。检测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 (UI) ,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及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C组大鼠胃黏膜光整完好 ,肉眼未见糜烂及溃疡。R和I组UI均高于C组 (P <0 .0 5) ,M组UI低于I组 (P <0 .0 5)。R、I组胃黏膜SOD活性降低 ,I组降低更明显 (P <0 .0 5) ;R、I组胃黏膜MDA含量升高 ,I组升高明显 (P <0 .0 5) ,但M组SOD升高 ,MDA含量下降 (P <0 .0 5)。R、I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升高 ,I组明显升高 (P <0 .0 5) ;而M组血清皮质醇较I组降低 (P <0 .0 5)。结论 褪黑素通过其抗氧化及抑制血清皮质醇水平的作用对心理应激性胃黏膜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过度通气对颅内高压家犬S100B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过度通气对颅内压增高犬脑功能的影响。方法16条急性硬膜外血肿家犬均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35-45 mmHg。B、C和D组则采用过度通气,使PETCO2分别维持在28-35 mmHg、20-27 mmHg及20 mmHg以下各1 h,在术前(T1)、机械通气后2 h(T2)6、h(T3)、12 h(T4)、24 h(T5)和48 h(T6)分别测定S100B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实验组S100B和CRP含量术后不同程度升高。D组S100B 6 h后升高,12 h达到峰值,24 h轻微下降,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CRP 2 h后增高,6 h达峰值且持续到48 h,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轻、中度过度通气对家犬脑功能影响较小,重度过度通气对硬膜外血肿犬可引起脑缺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对照试验,对实验性犬脑损伤进行等容量血液稀释(IHD)治疗后,分析研究损伤灶周的病理学改变,以判别IHD疗法对急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实验选用32只犬,以钟摆式打击器制成脑挫裂伤模型,随机分4组:对照组,常规组,常规+低右组及IHD组。实验结束对损伤犬脑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半定量计分。结果显示,IHD组损伤灶周围脑水肿及急性损伤反应明显轻于其他组。研究表明IHD法治疗急性脑损伤能减轻脑水肿及继发性脑损害,且不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及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