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后评价的角度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研究是对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城市交通规划修编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建立的城市交通规划后评价体系,可清晰地反映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可拓学的物元模型和可拓集合、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结合复杂系统的多层次性,建立了多指标多层次的复合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模型,用对比的思想和定量化的方法分析各个被评价指标项的实施效果,通过整合各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效果,从而较完整地反映被评价事物的综合水平.通过城市交通规划后评价的例子说明了所建模型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GIS-T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交通模型与GIS相结合,有利于交通数据的分析处理和交通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这对于解决城市交通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尽管这一初步尝试中仍有不少问题还需作进一步探讨,但GIS技术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还是值得加以开发并大力推广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对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作为环境评价指标纳入城市公交专用道规划方案的评价过程当中,将VISSIM模型与CMEM模型整合成微观交通尾气模拟平台以输出决策过程所需要的交通和环境评价指标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各方案的灰色关联度作为评价准则,建立了方案决策模型。以南京市太平北路为例,分析对该路段设置路侧公交专用道和路中公交专用道对整个路段的交通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是否考虑规划对环境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基于变权法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以江苏省苏州市的相关交通调研数据为基础,以本研究方法为手段,对苏州市的城市交通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将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与本研究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变权法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根据评估值的均衡分布状况,调整各因素在综合决策中的作用,使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客观、真实.此外,该方法能够突出评估值较低因素对综合评判值的影响,引起规划人员与决策者对该因素重视,为合理规划方案的选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规划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娟 《城市交通》2007,5(6):44-48
在分析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城市交通规划后评价的必要性和作用。在一般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规划后评价的含义、特点、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适合城市交通规划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从后评价的角度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研究,不仅对提高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新形势下进行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河谷型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形态,城市交通较为混乱,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的百年大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DEA/AHP两阶段模型对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该模型第一阶段使用DEA方法计算所有线网规划之间相对有效性,以构造AHP的判断矩阵。第二阶段对判断矩阵进行AHP计算并作全排序优选,最后给出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模型是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和决策的重要支撑手段。针对我国大部分城市缺乏成熟交通模型体系的现实背景,面向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三类常见规划咨询的差异化交通建模分析方法,确保在缺少完整数据和模型体系的约束条件下为规划咨询提供交通系统的量化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8.
引入了交通环境容量和交通环境承载力概念,相应建立了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模型,包括交通尾气承载力(APC)模型,交通噪声承载力(TNC)模型,并分析了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构建了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TECC)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框架,从交通环境角度修正传统城市交通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9.
如何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以尽可能降低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规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首先简要介绍战略环境评价(SEA)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SEA两个概念,并针对欧美国家和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中的SEA研究和实践进行对比。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欧美国家交通规划的内容构成不同,SEA的介入时机和研究方法也不同。提出中国应该将SEA融入综合交通规划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事后评价,据此围绕交通规划技术和管理程序两个层面提出若干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城市交通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已经从研究阶段走向了应用阶段。分析了制订城市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原理,探讨了城市交通规划指标框架和指标体系集的建立,提出了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程序的流程。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交通规划对环境影响评价中交通排放的定量评估要求,分析了交通规划阶段对交通排放模型的需求。根据对交通排放测算模型和其与交通规划模型的对接研究,设计了中国机动车排放模型(China Vehicle Emission Model, CVEM) 在交通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从模型结构和参数设置、排放因子修正和与交通规划模型对接方法三方面展开。其中,对接方法根据交通规划模型输出结果为交通量或周转量分开进行设计。最后,以成渝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为例,应用CVEM排放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排放评估。结果显示:CVEM排放模型能够反映成渝城市群不同规划方案的排放评估差异。污染物排放总量随着方案中公路运输周转量占比的降低而降低。利用交通排放的空间分布,可以分线路、分客货运测算污染物排放,从而能进一步结合规划方案开展交通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公交出行分担率及公交优先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有的部门和地方政府将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然而,评价指标单一以及对量化值的过分强调,在指导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实践时将存在局限甚至误导隐患。鉴于此,对公交出行分担率及其评价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实施情况开展研究。首先分析公交出行分担率指标使用现状及其评价复杂系统的局限性。深入剖析公交优先发展与交通拥堵、城市规划、能源环境等要素的互动机理。以倡导绿色出行为目标、以通勤出行公交出行分担率为核心,提出三类八项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模型。最后,从评价指标选用、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绿色出行环境建设及管理、公共交通内部各方式协调发展、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公交优先实施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高速增长 ,交通工具在数量和类型上都有很大发展 ,传统城市停车场的规模、数量及品质等日显不足。停车场是静态交通 ,只有将停车场与城市交通规划、场地设计以及环境美学有机结合起来 ,综合考虑相互协调 ,才能创造有地方特色、环境良好的绿色静态交通设施 ,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 ,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美化城市市容。  相似文献   

14.
公路客运枢纽社会经济评价是协调运输枢纽布局规划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也是公路运输枢纽投资建设重要环节。通过对公路客运枢纽建设目标分析,建立公路客运枢纽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并针对实际案例应用公路客运枢纽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模型,详细阐述综合评价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在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其建设和运营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运营期间的振动对沿线文物的影响已经成为线路布设的重要约束条件。在梳理中国文物保护法规条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轨道交通规划环评工作中文物振动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包括部分类型文物的振动影响无法评估、评价技术规范不易掌握和运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内容不够具体、城市地质土质条件差异较大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完善细化导则规范及评价方法、类比土质参数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戴炜 《城市交通》2008,6(1):54-58
由于受行业及部门分割的影响,我国城市货运交通政策往往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统一性,不仅不利于城市货运交通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还给城市物流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论述了城市货运交通政策的概念、目标、实施范围、政策评估及其基本内容;并结合国内外货运交通发展的经验案例,说明规划或政策的制定者们必须重新调整和认识货物流通中心的发展观念,用城市货运交通大系统的视角去审视货物流通中心发展面临的政策问题,结尾对我国城市货运交通一体化和货物流通中心发展政策的思考,指出必须加强货物流通中心发展政策与城市货运交通的必要有效的互动,从更高层面加强货运交通政策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大背景下,城市空间组织往往面临再构需求,同时也对交通体系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亟须建立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方法与路径,研究在远期战略与近期建设间面向过程的连续性、弹性规划的技术思路。在梳理现状交通规划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组织与交通系统互动演变机理,提出城市—交通互动发展模型。以需求弹性为切入点,构建面向过程的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分析框架,明确弹性规划实施路径与核心要点。包括基于需求弹性的多层次规划协调机制、弹性项目库要素结构、动态监测及评估体系,以及城市—交通互动视角下的弹性项目库实施机制,从战略层面寻求面向过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