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宾彬 《铁道知识》2005,(5):28-29
荣获第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的陈皖蜀,1993年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研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土建室主任等职务.曾荣获“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和“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他,是铁道建筑和铁道工务专业领域的一位优秀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2.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铁道部人事司、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联合评选的“第八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已于3月揭晓,我局湖东电力机务段高级工程师张启平、路局电务处提待高工宋钢荣获“詹天佑贡献奖”;太原北机务段高级工程师郑大立、路局总工程师室高级工程师马锦生荣获“詹天佑青年奖”。全路18个铁路局中共有19人获奖,我局独占4人,成为获奖人数最多的路局。  相似文献   

3.
荣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青年奖的胡卫东,一直致力于铁路编组站自动化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尤其在铁路信号联锁方面完成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1998年荣获“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胡卫东在驼峰自动化领域辛勤耕耘了十五年,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在驼峰自动化领域初有成就的高级工程师。回顾十五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人才奖获得者曹阳,1982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铁道车辆专业;1997年至1999年在中南工业大学工商硕士班学习,现任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厂长兼党委副书记,高级工程师职称。他先后荣获中国铁路工业“七  相似文献   

5.
2000年7月,铁道部党组颁发《关于加强铁路技术创新的决定》(铁党发[2000]7号),决定“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中国铁道学会社会团体名义设立铁道科学技术奖”。2002年4月,国家奖励办正式批准设立“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与此同时,原来由铁道部职能部门组织评审的“铁道部部级科技进步奖”按国家规定停止评审。在铁道部政企分开,原部属的工业、工程、通号、物资等企业和高校剥离出去的新形势下,“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成为唯一的面向整个铁道行业的科学技术奖项。因此广大铁路科技工作者对此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6.
崔嵬 《铁道知识》2006,(3):50-51
邢智明同志1977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1993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现任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从事铁路信息化建设工作近30年,曾长期担任北京铁路局信息技术处长。工作期间主持、参加了多个计算机应用项目的研发,其中包括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及“863”项目的科研开发,迄今为止共获得路局级科技成果7项,铁道部级科技成果1项,省市级科技创新成果3项。并获得多项荣誉,包括:1993年获得北京铁路局突出贡献奖,1996年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被铁道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号家,200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被评为全路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得第七届詹天佑铁道科技成就奖。  相似文献   

7.
《铁道知识》2007,(1):13-13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是2002年3月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正式批准设立的铁道行业科学技术奖。在铁道部政企分开,原部属工业、工程、通讯等企业和高校剥离出去的情况下,“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成为唯一面向铁道行业的科学技术奖项。  相似文献   

8.
《铁道学报》2006,28(2):62-62
西南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翟婉明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等持续支持下,经过15年研究,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性成果。“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入选200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第七届詹天佑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朱丹同志,1982年2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同志分配到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从事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的勘察设计研究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处副总工程师,处长等职,现任院副总工程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占地面积53195m~2,是铁道部直属的铁道车辆专业研究所,创建于1999年,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有不少专家在铁道车辆各专业享有一定盛誉。现设有车体、转向架、制动、机电、标准化、情报、计量仪表、试验检测等8个研究室,还设有5个产品开发公司,是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车辆检验站、车辆专业标准化技术和国外铁道车辆引进技术资  相似文献   

11.
《铁道知识》2005,(1):F003-F003
为缅怀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先生对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继承和弘扬他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科学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奖励为铁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各铁道专业的工程师,促进铁路事业的繁荣发展和人才成长,2002年7月,由中国铁道学会、铁道部人事司、科技司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联合发起设立了“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大秦线2亿吨扩能改造牵;1供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荣获特等奖,“铁道专用高可靠性110kV级牵引变压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谐波潮流分析软件”获一等奖,“接触轨闭合回路大电流测试装置”、“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承力索预型保护条”等5项成果分获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13.
第七届詹天佑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朱丹同志,1982年2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同年分配到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从事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的勘察设计研究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处副总工程师、处长等职,现任院副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颜忻新 是一个 永远忙不完的人。 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7天假期他有5天是在铁路线上奔忙的,在工地上度过了52 岁生日。我对他的采访,也不得不在前往工地的汽车上。笔者翻开他的个人简历:1976年参加铁路工作,历任 技术员、工 程师 、科长 、副 处长、中心主任、处长等职,现任柳州铁路局局长助理, 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荣获柳州铁路局“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主持的近10 项科研项目获柳州铁路局科技成果奖。2003 年荣获第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人才奖。 苦探索—科技攻关保畅通 从参加…  相似文献   

15.
文群 《铁道知识》2003,(3):16-17
赵自信同志1963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信号专业,一直在铁路信号工程施工、生产制造、科研开发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 几十年来,他想运输所想,急运输所急,在自动闭塞技术开发中不断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先后获全国铁路科技大会奖、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在解决自动闭塞信息传输安全技术难题上,他带领课题组获八项国家专利。曾被评为“全国铁路科技先进个人”、“全路优秀知识分子”、“电务学术带头人”、“铁道部劳动模范”、“铁道部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获第五届詹天佑铁道科技成就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1992年起享受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6.
“2005年铁道部标准项目计划会”于2月21~22日在北京召并。会议由科技司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等9个标准归口单位.2个专业标准、计量技术委员会,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出版社和铁标技术审查部。  相似文献   

17.
《世界轨道交通》2005,(6):14-14
2003年10月30日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特货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论证会。分别邀请了铁道部信息办主任马钧培、张红麟处长.唐日红处长.铁道部运输局董建民同志.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罗晴.高级工程师王庆文同志、高级工程师卢稹同志、铁道部资金清算中心毕守锋同志.铁道部科技司王朝晖同志、铁科研电子所主任刘春煌同志、中铁集装箱运输中心何宗桓同志、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项源金同志,济南铁路局电算中心总工程师金德瑞、原铁道部计算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施雨农同志、原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处长,高级工程师何亚东同志等1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  相似文献   

18.
秦峰 《铁道知识》2014,(2):46-47
路在脚下,创新之人功到自成 1982年,盛黎明获得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桥梁专业工学学士之后,便走进了中铁设计咨询集团(原铁道专业设计院).在此,她从实习、助理工程师做起,继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提高待遇高级工程师.在此期间,她先后担任处副总工程师、副处长、技术处处长、院副总工程师、集团副总工程师;2006年,她调入原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之后,先后担任技术部副部长、部长,中心副总工程师、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19.
一副慈祥的面容,一双永不疲倦、透着智慧和坚毅的眼神,沉思中显出深邃和博才,这就是中国铁路栓焊钢梁的奠基人之一、桥梁专家--潘际炎.潘老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结构专业,是年分配到铁道部设计局武汉长江大桥设计组工作.此后,虽先后在铁道部大桥设计事务所、铁路专业设计院大桥设计处、铁道部大桥局、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但都结缘于铁路桥梁专业.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两次;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交通战备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2003年,荣获第六届詹天佑铁道科技成就奖.  相似文献   

20.
《铁道技术监督》2006,34(2):46-46
受铁道部科技司委托。2005年12月22日铁科院组织专家对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主持承担的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加入WTO后铁路相关政策研究”进行技术审查。部科技司、国际合作司、铁道行业内燃机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铁铁路产品认证中心、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院科研管理部的有关领导、专家参加会议。技术审查组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提出的报告论据充分,分析问题透彻,文章条理清晰,结论正确,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为建立、健全铁道行业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体系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并一致同意通过技术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