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2.
行人过街时使用手机会对其过街行为和交通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武汉市6个无信号路段交通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行人使用手机时的行为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了基于Order Probit回归分析的人车冲突量化模型.结果表明:11.76 %的行人在过街时会使用手机,其中看手机屏幕、打电话和听音乐分别占6.65 %、2.83 %和2.28 %;使用手机对行人过街行为有明显影响,包括行人过街时间增加、过街眺望次数减小等;与不使用手机的行人相比,行人使用手机会有更大的几率与机动车产生冲突,其中,打电话对是否产生轻微冲突的影响最大,看手机屏幕对是否产生严重冲突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4.
由于行人、自行车和电瓶助动车混合交通的特性,使得仅以行人过街特征为基础的人行横道通行能力计算失去了合理性和准确性.在实地交通调查的基础上,以平面过街占用的时空资源为标准,得到自行车和电瓶助动车相对于行人的换算系数.引人了混合过街横向影响折减系数,对人行横道通行能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提出了人行横道信号控制方式下行人过街绿灯时间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高校出入口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状况,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对高校出入口无灯控路段高峰时段人行横道上行人过街延误进行研究。以吉林建筑大学西门前新城大街路段和吉林财经大学东北门前净月大街路段为例进行交通调查,对高峰时段不同交通量下行人过街延误进行理论计算,与观测统计的行人过街延误实际数据进行对比,行人过街平均延误理论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小。结果表明,城市道路无灯控路段的行人过街延误模型适用于高校出入口无灯控路段行人过街延误的计算。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提出高校出入口路段高峰时段行人过街设施设置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城市交通》2013,(4):52-57,51
当前由于行人过街设施选型不合理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首先揭示了在路段孤立设置人行横道的局限与风险。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针对几种过街设施对行人安全性和过街服务水平的影响展开讨论,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路面增设设施(如人行道路缘展宽、行人安全岛)能够帮助行人安全过街,提高行人过街服务水平,但没有为行人提供优先权;提供配套设施(如凸起斑马线、行人过街信号灯)对提高行人安全性效果最好,但是会增加机动车的延误;如果设置立体过街设施,应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且限制违章过街。  相似文献   

7.
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分为两类:居民区过街设施与商业区过街设施。作者重点对路段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三种过街设施进行了行人通过量、车辆通过速度的交通调查和问卷调查,对各种过街设施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精细化描述无信控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决策及微观运动行为,本文在行人过街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战术层-操作层构建行人过街双层模型。其中,在战术层面,针对行人分步决策特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路侧和路中行人过街决策模型;在操作层面,针对传统社会力模型在描述行人过街时表现出的局限性,引入行人主动避让力和人行横道对行人的作用力,构建行人过街微观运动模型。最后,通过AnyLogic仿真平台实现行人过街双层模型仿真,并根据实际数据和仿真结果分析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路侧决策模型,行人性别、停车视距内的车辆数和行人距潜在冲突点的距离这3个因素对行人路中决策结果影响更显著,引入行人主动避让力和人行横道对行人作用力的改进社会力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无信控路段行人过街时的行为特征。无信控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行为仿真模型的有效建立,能为后续行人过街安全改善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感应控制二次过街系统中,道路两边以及安全岛按钮控制多为分开控制,没有相互协调,行人在安全岛等待时间过长易导致违章过街等问题。在一次过街感应控制算法基础上,结合二次过街相关理论、机动车与行人延误机理以及行人过街信号配时理论,提出"人行绿波"协调思路,对路段二次过街感应控制算法进行设计,并应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设计感应控制算法能有效地降低行人和机动车延误。  相似文献   

10.
以格子气模型为基础,既考虑对向行人的干扰因素,同时考虑了本向行人由于 速度差异造成的影响,改进了格子气模型,结合信号控制有倒计时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特 性,提出了新的行人过街格子气仿真模型,并将其编成仿真软件.用该软件对不同快中慢 行人比、不同对向行人比、不同规格人行横道的行人过街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慢的行人 会增加行人总体延误,并且行人到达率越大,速度慢的行人影响越大;行人到达率较小 时,对向行人比差距越大延误越小,当行人到达率超过一定值时,对向行人比差距越大延 误反而越大;人行横道宽度越宽,行人延误越小,人行横道越长,行人延误增加越明显.在 其他因素相同时,改变行人相位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随时间的增加,延误降低明显,此后 增加行人相位时间对降低延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博弈论是研究理性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的理论。在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中,行人与机动车发生着利益的冲突,运用博弈论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它建立了行人与机动车之间抢行的完全信息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并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方法与建议,为交管部门管理道路交通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为解决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处的利益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现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优缺点,综合考虑影响行人过街的各种因素,创新地提出一种既对车辆延误影响不大,又能有效地提高行人过街效率的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方案,并以广州燕岭路段为例验证其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为信号灯配时优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长春市亚泰大街部分路段为例,提出了行人过街的上下游信号交叉口协调控制的设计方案.利用控制优化理论,对上下游交叉口进行信号配时参数优化,通过调节交叉口间的相位差来控制车流到达人行横道的时间,从而达到在人行横道前方安装“信号灯“的作用.通过这个“虚拟信号灯“减少人车的冲突,从而达到减少车辆延误,提高行人安全的作用.最后论文利用设计方案与现有状况对比,结果显示了该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多相位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为了降低路口的延误,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可以通过设置变向车道,实施交叉路口的平面复合交通,来提高车道的利用率.为此,必须对该路口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一是路口停止线的设置;二是路口信号灯的设置.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多相位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为了降低路口的延误,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可以通过设置变向车道,实施交叉路口的平面复合交通,来提高车道的利用率。为此,必须对该路口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一是路口停止线的设置;二是路口信号灯的设置。  相似文献   

16.
渠化展宽式信号控制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渠化展宽式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组织,交通组织等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交通拥堵现象是世界各地城市交通的通病.一些城市交通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交通拥堵现象与交叉口因素直接或间接相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交叉口相互间距不合理,相邻交叉口间距太近,当交叉口排队较长时,就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因此,本文基于城市道路信号交叉的交通特性,对交叉口排队长度进行分析,并讨论考虑排队长度的信号交叉最小间距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横跨虚拟车道线时间的车道偏离决策方法,对车速和道路曲率具有适应性。在车道偏离控制方面,设计了在Frenet坐标系下的线性二次型车道保持控制器以实现纠偏。仿真和实车试验表明:相比于单一的判别方法和联合度较低的联合车道偏离判别方法,文中的车道偏离判别能够提前准确判断车辆是否偏离并有效纠偏,避免车辆偏出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