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重型汽车组合式机械变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汽车的装载质量大,使用条件复杂.欲保证重型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加速性,则必须扩大传动比的范围并增多档位数.为避免变速器的结构过于复杂和便于系列化生产,多采用组合式机械变速器.即以一、两种4~6档变速器为主体,通过更换系列齿轮副和配置不同的副变速器,得到一组不同档数不同传动比范围的变速器系列.目前,组合式机械变速器已成为重型汽车的主要形式.组合式机械变速器一般分为倍档(分段式配档)组合式机械变速器和半档(插入式配档)组合式机械变速器.  相似文献   

2.
邓正思 《汽车维修》2007,(11):44-47
7.通用6档变速器 1)结构简介 通用6档变速器(见图10)是由三排行星齿轮机构产生6个前进档、1个倒档,且执行元件较少的一种变速器。它的2档、3档是三排行星齿轮机构共同参与的工况,其动力传递和速比计算也较为复杂。这种变速器很少在轿车上安装,但在载货汽车上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3.
在丰田公司Prius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及其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实现方案。该方案采用了行星轮系和电控离合器结合的传动机构。在设计过程中,以理论研究和分析为基础,着重讨论了驱动结构的各种工况模式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国内组合式机械变速器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汽车的装载质量大,使用条件复杂,欲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加速性,则必须扩大传动化范围并增多档数。传统结构三轴式变速器档位数一般最多为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最大输出扭矩约为8400Nm。近几年重型汽车发动机功率200~350kW,输出扭矩900~2200Nm,需要爬行档速比为10~17,要求档位间隔小,速比阶小于30%,这  相似文献   

5.
新型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新型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总体布置,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控制策略.根据汽车动力学原理,计算出了该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并分析了该方案在中国典型城市工况下的动力性能;建立了车辆的仿真模型,计算了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的车辆动力性较原车有一定程度提高,燃油经济性较原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莫崇相  吴坚  祁宏钟 《汽车工程》2021,43(3):387-396
在分析单电机和双电机混合动力电动车发动机怠速充电工况下电池能量稳定性控制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怠速充电工况电池SOC平衡的主动控制策略,并给出相应控制过程的能量控制目标值计算公式和相应的分析。通过对所提出的怠速充电工况电池SOC平衡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和实车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电池SOC平衡,怠速充电过程中电池主动能量的过充和过放控制的稳定性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应用Cruise建立了混合动力轿车整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在NEDC循环工况下进行了燃油经济性试验,对比仿真与试验的过程参数如车速、发动机转速、档位等信号物理量值及其变化趋势,优化仿真模型,最终仿真计算得到可靠的油耗和动力性能结果。研究中将整车模型结合Matlab/Simulink建立的控制策略模型实现联合仿真,并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对控制参数进行标定,从而得到合适的混合动力轿车的油耗和动力性能。在SGM18BAS混合动力轿车的研发中,仿真计算在动力系统结构、部件性能指标和参数匹配方面,在混合动力控制策略研究开发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数字万用表二极管档测量不同材料制作的三极管会显示不同的电压降,尽管有时电压降的差别很小,但仍“可从中判断三极管的类型以及三个级”。  相似文献   

9.
在P2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混合动力构型发动机停机控制理论基础上,设计了P2混合动力发动机停机核心动态工况的控制策略,并给出相应控制过程的动力控制目标值计算公式和分析.通过对所设计的停机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及实车测试,证明了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实现P2混合动力的停机功能,同时,其在车辆平顺性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赵震  王铁 《北京汽车》2011,(5):18-21
利用模糊逻辑控制技术,设计出一种能够实现需求转矩在发动机和电机之间最优分配的模糊逻辑控制策略。在仿真软件Advisor下。分别进行同种道路循环工况下不同控制策略的仿真和同种控制策略在不同道路循环工况下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逻辑控制策略比电动辅助控制策略更进一步提高了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能、排放性能。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P2结构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其系统架构方案、各个不同工况模式下的控制方法和验证结果。重点研究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新增P2模块后的控制策略,包括纯电模式,混合动力模式的节油、启停、能量回收、充电,以及模式转换过程中的精细控制,可为混合动力汽车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分析与动力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魏跃远  林逸  林程  申荣卫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33-136,140
为了有效的实现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耦合功能,分析了双动力源与单排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方式的系统效率,提出了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多种工作模式的结构方案,建立了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启动加速这一工况,建立了电机助力的控制策略,基于matlah/simulink建立了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加速工况动态仿真并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该分析有助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匹配与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05,(22):50-51
8.驱动和缓速特性 Voith DIWA.3E福伊特迪瓦第三代自动变速器,在1档,也就是DIWA迪瓦档,利用差速行星齿轮装置和可逆转的液力变矩器把动力分成液力和机械二个通道传输,用于起步、加速和大阻力工况或缓速。1档变矩比大,起步时就有机械部分传输动力,有较宽的无级变速范围,有良好的驱动特性,见图14。缓速时不需降档,缓速能力强,无磨损运行。  相似文献   

14.
试驾车型搭载了玉柴发动机,配备了采埃孚6档自动变速器,多档位满足了车辆的各种行驶工况,尤其适用于大型车辆。  相似文献   

15.
电容式混合动力轿车整车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开发了双离合器、单轴并联ISG电机结构的电容式混合动力轿车。深入研究该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对车辆运行工况进行了严格划分,优化了各工况下发动机、电机的扭矩分配。通过大量台架标定实验对各工况入口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匹配,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和转毂试验台架上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蓬  金达锋  罗禹贡  任勇  许少文 《汽车工程》2005,27(5):570-574,606
以某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在制动回收工作过程中的控制策略,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其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分配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6个典型的循环工况来评价现有制动力分配策略的优劣,并与Advisor中的制动力分配策略进行了比较。无论是燃油经济性、整车能量效率、回收能量占燃油消耗的百分比,还是能量回收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国内使用的斯堪尼亚3系列重型车装用的大多为GR871型变速箱.该变速箱是由一个五档变速箱和一个行星齿轮箱组合而成,从而组合成两组五速变速系统,分为高速档和低速档两个范围.操作时以手动方式在排档杆选择高速或低速位置,通过压缩空气的控制,切换行星齿轮组的高、低档.低速档时变速箱的输出轴因受行星齿轮组的影响产生减速作用;高速档时不受行星齿轮组的影响,而直接输出动力,所以无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计及行驶工况影响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小行驶工况波动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引入行驶工况比例系数。应用遗传优化算法,以汽车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为优化目标,在不同比例系数的行驶工况下对控制策略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并总结了行驶工况比例系数与控制策略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对行驶工况的比例系数进行识别,建立了一个计及行驶工况影响的混合动力汽车智能控制策略。实车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控制策略减小了行驶工况波动对电动汽车性能的影响,使其在不同的行驶工况下都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的能量流,对传动系统类型的选择、设计和控制策略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行驶工况和自身状态这2种因素,对3种传动系统的能量流进行了理论分析,为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类型的选择、设计以及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串联、并联和混联3种类型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不同结构特点,文章对3种类型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了未来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策略研究的发展方向。能量控制策略不仅要实现整车最佳的燃油经济性,而且还要兼顾发动机排放、蓄电池寿命及驾驶性能等多方面要求,并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各部件的特性和汽车的运行工况,使发动机、电动机、蓄电池和传动系统实现最佳匹配,兼顾上述各方面要求的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应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