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德胜  邱赞富 《公路工程》2015,(2):215-220,248
利用公路路线精细数字地面模型获取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进行公路施工图设计是一种公路测设新技术,通过近10 a的研究和应用这一新技术,结合现行公路勘测规范和基于精细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测设方法,根据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在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了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的适用精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公路养护信息化标准及规范尚不健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云计算、车载Li DAR等技术,对信息化公路养护技术进行了资源整合与集中管理,分别介绍了基于彩色点云的新型数字公路建设、新型数字公路云服务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兰州数字公路养护信息管理实例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情况。研究表明基于新型数字公路云服务技术的养护信息管理及应用可以为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开发建设提供标准依据,实现公路养护数据采集标准化、信息传递网络化、资源调配合理化和养护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GIS技术及可视化技术的分析,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业务需求,建立VGIS-T系统架构,并在库阿公路建设项目中进行了应用示范,证明基于3DGIS的可视化数字公路平台的建设是有利于公路业务水平提升的。  相似文献   

4.
浅述数字公路的技术组成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将是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3S”技术的日益完善和集成,将为公路工程带来划时代的进步,“数字公路”将在公路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文中浅述了“数字公路”的技术组成、特点及庆用,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商。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公路运营管理及公路网综合服务水平,在分析公路信息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全可视化三维数字公路地理信息平台架构及其应用模式。首先针对公路地理信息采集与更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道路测量系统,给出了移动道路测量系统测量模型,结合公路应用实际,设计了基于移动道路测量系统的线性参考模型。其次,提出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公路地理信息平台的概念,设计了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数字公路体系架构。再次,提出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数字公路平台上的资产管理、养护管理和路政巡查、应急救援、出行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模式。最后,以宁波数字公路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实例验证了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数字公路架构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刘银生  宋燕铭 《公路工程》2009,34(3):48-52,67
数字公路是数字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数字公路的研究和建立智能化的数字公路系统平台是交通信息化可靠的技术保证.通过对数字公路的信息构成、特点、智能客户端计算模式以及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的数据体系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建立完整的数字公路系统体系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公路》1986,(5)
一、数字地形模型 1.数字地形模型及其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公路设计离不开地形资料。利用计算机进行公路设计,就要让计算机能认识地形图和处理地形资料。为此,必须用数字的方式来表示地形。数字地形模型(DTM)就是将地形按照某种数学模型对已知平面坐标的地形点进行高程计算。它是由许许多多有规则或无规则排列着的地形点坐标X、Y、Z组成。对于呈带状的公路来说,常常需要的只  相似文献   

8.
许孟建  王允 《上海公路》2013,(1):69-72,14
在山地公路设计中平、纵线形结合复杂,一般二维公路专业设计软件对设计成果展示能力有限。把专注于三维游戏开发Unity3D软件尝试应用于公路三维仿真演示中,通过公路所在区域CAD数字地形图转化为数字高程模型DEM后再导入到Unity3D场景作为地形模型,并在Unity3D中进行二次开发把公路二维平面设计信息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进行直观地表现,可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优化设计和三维动态运行仿真演示。  相似文献   

9.
刘晓东  刘玲 《公路》2012,(5):57-60
介绍了数字测绘成套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技术理论,结合四川绵竹至茂县公路项目,讨论了如何将数字测绘成套技术应用于公路勘察设计以及如何利用该技术实现三维地表数据获取、建模、动态设计、景观实时动态漫游以及方案比选和优化.通过与传统勘测手段的对比,分析了数字测绘成套技术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该技术对于提高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公路隧道机电系统设计、建设及运维阶段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从根本上保障机电系统的高质量、高标准运行,提出了基于可重构数字孪生体的公路隧道运行管控仿真方案:1)制定数字孪生体重构策略;2)构建数字孪生体与虚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之间的I/O接口;3)在数字孪生体中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硬件在环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提供了更易于访问和高保真度的测试方法和场景,利用数字孪生体代替物理实体测试不同的设计和实现策略,能尽早发现并整合问题,制定更理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公路工程为带状构造物,其跨越地域广、穿越地形复杂,造成了公路选线设计任务量大,尤其是多方案比选的时候,现场定线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数字地面模型和CAD技术为公路选线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手段,该文对数字地面模型DTM和CAD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预见了其在公路选线领域的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字城市,数字地球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新兴的技术概念,如何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公路建设中,提高我们的公路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数字公路”的概念,技术条件,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探讨,提出数字化公路建设,管理方式及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西部困难复杂地区公路测设航空摄影困难,急需获得大比例尺基础地形资料,研究了多时相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大比例尺测图方法并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中国豫陕边界困难复杂地区公路测设试验,表明在仅利用少量地面控制点情况下,基于多时相WorldView-1卫星图像生成的数字地面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其精度可以满足1∶2 000比例尺精度要求,可用于公路初步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14.
对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应用于高原野外自然环境恶劣复杂地区的公路隧道洞口地形勘测及协同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能够安全、准确、快速地提供设计所需的隧道洞口大比例尺地形图及高精度横断面三维地面线,并实现了机载三维激光测量与公路隧道CAD的协同设计。该方法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镇至邦达机场公路改造工程得到应用,并提供了工程勘察设计急需的隧道洞口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  相似文献   

15.
建立“数字公路”基础信息平台是实现高速公路信息化和可视化管理最重要的基础支撑,基于G IS技术的高速公路基础信息数据库是“数字公路”平台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了在A rcG IS软件平台上,直接利用公路设计数据建立“数字公路”基础信息平台数据库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在G IS数据库设计中的关键内容与技术。  相似文献   

16.
数字带状地形数据是当前公路工程勘察阶段必需的基础性数据,实现数字带状地形的合理分类是公路工程精细化设计、公路建设期能耗计算及路域生态保护的前提与基础。针对传统公路带状地形分类方法存在地形因子单一、分类决策知识模糊和主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地形分类的要求,结合公路地形分类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以地表坡度、相对高程和地形起伏度为主要地形因子组合的公路带状地形分类决策方案,借鉴已有数字地形分析技术建立了中尺度公路路域数字地形自动分类方法。该方法以栅格DEM为数据源,基于聚类的方法,通过图层叠加分析,实现了公路路域地形分类规则快速构建与直观获取分类结果。并采用公路路域带状栅格DEM进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由地貌专家人工勾画为主的传统公路地形分类法,工作量小,速度快,成本低,且可有效分出平原、微丘、河谷、山岭和重丘5类典型公路路域地形,分类结果残缺率为10.16%。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东省水文条件的分布特点,从山东省公路建设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公路自然区划理论和方法,结合山东省水系流域图、降雨量、数字高程模型(DEM)、岩土因素图、Landsat-7遥感影像数据等,确定了山东省公路水文区划研究框架及区划指标体系.运用ArcGIS技术平台,将山东省按水文条件进行分区,完成了山东省1:200万公路水文区划图,并对每一分区的水文工程特性进行了详细说明,提出了各个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的受力特点和作用机理及其破坏形式,对国内外常用的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适宜于我国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宾奎特法和改进的太沙基法及深基础效应法,这对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中说明了数字地面模型的概况及在公路建设领域的应用情况,并着重从数模的采集、建立和选线及在桥梁、隧道中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数字地面模型在广州至河源高速公路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对工程质量要求标准的逐步提高,对工程的外在美观性、环境协调性等要求逐渐加强,防护工程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对石砌防护工程的作用、施工要求及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