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年伊始,交通运输部发出通知,全国交通运输行业43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了交通部组织的专家评估,其中,以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为依托单位建设的“桥梁结构抗震技术行业重点实验室”和“隧道建设与养护技术行业重点实验室”获得交通运输部主管部门领导和评审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
隧道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于2007年6月10日在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举行。交通部科教司、重庆市交委、招商局集团等部门、单位的领导和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并表示热烈祝贺。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的领导、专家委员会工程院院士,以及实验室的科研技术人员等参加了揭牌仪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公路交通技术》2007,(3):65-65
接交通部办公厅2007年4月9日通知,重庆交科院的“隧道建设与养护技术实验室”被交通部认定为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这是交通部根据《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十一五”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认  相似文献   

4.
正贺拴海,男,1962年2月出生,陕西洛川人。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员,现任长安大学副校长。桥梁结构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主任,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大连市良性、安全的发展,贯彻“产业发展,实验先行”的理念,日前,大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大连理工大学揭牌成立,市长助理刘岩出席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港珠澳大桥初步设计耐久性研究项目中的出色表现,水工构造物耐久性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再接再厉,近日承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的课题四“跨海集群工程混凝土结构120a使用寿命保障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2009年桥梁耐久性论坛暨香港昂船洲大桥考察活动于2009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广州-香港举行。本次论坛以“关注桥梁耐久性健康,让桥梁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会议由桥梁杂志社、交通运输部水工构造物耐久性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砼与预应力砼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内一些知名桥梁专家、学者,以及各省市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等领域的代表三百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其中部分代表赴港参加了香港昂船洲大桥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总结桥梁抗震理论与技术的现状和成果,探究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简要回顾了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国内外相关规范基于强度的桥梁延性体系设计方法,进一步论述并总结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的框架与进展,详细讨论了基于位移的性能设计方法和全概率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与评估方法。系统介绍了常用的桥梁减震、耗能装置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分析模型以及应用状况等,分析近年来桥梁减震、耗能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指出桥梁减震、耗能技术正由单一的结构减震目标向面向结构性能控制转变,包括减震措施在非地震状态下的性能控制、以及考虑震后结构功能恢复的全寿命期性能控制等。介绍了目前结构抗震研究的新热点——基于震后可恢复性的新型结构抗震体系,详细分析基于摇摆基础和预应力节段拼装桥墩自恢复体系的作用机制和工作原理,讨论自恢复体系在震后结构性能恢复上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展望桥梁抗震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基于震后桥梁使用功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和具有自复位、低损伤特性的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将是桥梁抗震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2012,32(3):412-412
4月26日,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王梦恕、杨秀敏,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中国中铁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长进,副总裁、总工程师刘辉出席仪式,陈小娅、何华武、张亚忠、李长进共同为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相似文献   

10.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以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实验室为依托,深入开展跨海大桥抗风抗震研究,为我国大跨径桥梁向海域延伸提供安全理论依据。2007年5月6日,重庆交科院受福建厦漳大  相似文献   

11.
公路桥梁细部设计和施工与其抗震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钧利 《公路》1998,(5):7-11
以桥梁结构抗震理论为基础,结合数次地震对公路桥梁的毁坏,对目前公路桥梁结构细部设计及施工工序对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作了系统分析,归纳出为提高公路桥梁的抗震能力,在结构细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研究的问题及采取的抗震设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路学报》2021,(2):F0002-F0002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交通强国、长江三角洲、粤港澳、京津冀、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重点任务。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节点工程,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桥梁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常受到多灾害作用,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为灾害频发地带,提升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结构的防灾减灾能力对保障区域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桥梁事故频发,优化结构减隔震技术与抗震韧性,防止结构在多灾害作用下产生极端破坏,提升基础设施系统灾后功能恢复能力,确保桥梁结构服役期间安全性和耐久性,是国内外桥梁结构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高速公路桥梁结构的设计时,应从安全性和功能性方面出发进行考虑,从而建造一条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桥梁。在地震区进行桥梁结构的设计,重点应考虑的是桥梁的抗震设计。结合具体的桥梁结构设计实例,探讨高速公路桥梁及诶够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相互融合,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社会呈现出人口、建筑以及财富的高密度特征,人们对灾患的预警、应灾、灾后复原、恢复和重建能力有着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桥梁抗震也向着对各种实际需求具有高质量、高性能适应性的智能性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深化可持续发展,当前结构抗震已经从基于生命安全的结构抗震减震转向震后结构功能可恢复与快速修复,这对桥梁抗震的韧性提出了要求。为此,首先介绍了桥梁抗震中智能和韧性的含义,指出其是桥梁抗震研究的2个主要关注点,阐明了智能和韧性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关系。而后从近断层地震荷载、桥梁减震体系设计、桥梁装置的设计、可恢复结构和预制装配技术以及桥梁路网系统等方面,基于智能和韧性的视角,总结了研究人员为提升桥梁防震能力所做的努力。并基于现有的工作基础,从抗震体系或装置的多功能与高性能化、监测技术的高效发展以及韧性评价体系的完善方面,阐述了进一步推进抗震智能与韧性应该做的工作。最后,结合当前“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引领作用,对未来在设计、运营、震后维修等阶段如何方便、快捷、高效地保证桥梁抗震智能和韧性进行了展望和构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桥梁结构的抗震理论,结合数次地震的毁坏,对目前公路桥梁结构细部设计及施工环节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作了系统分析,归纳为提高公路桥梁抗震能力,在结构细部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采取的设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9月30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设立"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桥梁结构安全与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申报的企业国家重点实  相似文献   

17.
减隔震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桥梁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提高桥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该文以高烈度泉州地区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曲线桥为分析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桥梁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对比分析非抗震支座设置模型与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抗震支座设置方案,比较桥梁是否采用抗震支座时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效果。结果表明:抗震支座能够有效改善控制截面内力,减小地震力作用效果,提高桥梁结构抵御强震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桥梁抗震性能评定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桥梁抗震性能评定包括桥梁结构基本参数的检测和桥梁抗震性能的分析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最终目的是为评价桥梁抗震性能和制定桥梁抗震加固方案提供技术依据.本文对现有国内外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内容、检测、仪器和研究资料进行综述,对我国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试验验证的手段,在我国隧道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内展开对比试验,介绍了公路隧道照度试验检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了主动发光LED诱导灯对公路隧道照明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路与汽运》2010,(2):149-149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1月11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交通运输部的“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等一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