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设立中国航海节的议案2005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郑和率庞大船队,驰骋万里、远涉重洋,开创了“七下西洋”的辉煌业绩,拉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郑和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先驱。郑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1 世纪是海洋世纪,人们已将海洋视为人类的第二大生存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未来竞争的焦点也将集中在海洋,海洋也是维护国家权益和安全的重点领域。海洋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契机,设立自己的“航…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文以历史观点阐述了郑和下西洋对有关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以及当时中国造船与航海的杰出成就,还对中国较之西方海洋国家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远洋的历史事实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并对中国明清封建王朝放弃海洋的后果进行了反思。重温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开海传统,以期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  相似文献   

3.
韦振华 《珠江水运》2006,(Z1):143-145
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伟大的航海活动,也是一次中华文化的传播活动,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促进国人对海洋意识的觉醒,重视发展海洋事业。  相似文献   

4.
林永存 《航海》2005,(5):8-12
郑和下西洋研究热点中的“宝船之谜”,至今纷争莫属。在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之际,厦门福船作坊复制“郑和宝船”模型一艘,在上海举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参展。这艘由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和福船作坊洪玉生技师共同研制的船模,重现了“郑和宝船”的雄姿与风采,为破解“郑和宝船之谜”揭示了一种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时平 《珠江水运》2005,(8):49-50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6.
张嘉壎创作的郑和下西洋油画作品,画面精美,色彩准确,细微处刻画细腻。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他几十年对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和对海洋文化、中华传统帆船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张嘉壎创作的郑和下西洋油画作品,画面精美,色彩准确,细微处刻画细腻。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他几十年对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和对海洋文化、中华传统帆船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背景下,港口作用至关重要,必须以港口为载体完善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园、自贸区等软硬件建设,打通物流障碍,以获全功我国陆上领土辽阔,海岸线漫长,是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兼有发展陆权与海权的天然条件。但回溯历史,除宋元时期的海外经贸活动或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的海洋开拓活动外,我国的海权发展一直受到周边岛屿与半岛国家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郑和下西洋原因的几种说法《明史》郑和传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是这样说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说法,我们做一些分析。1.踪迹建文帝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墓,人们的猜  相似文献   

10.
信息     
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于2005年7月8日~1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展出。今年海博会釆取“1+4”形式,除了主馆“郑和馆”外、还有航海、海洋、船舶、港口展览会四个分馆。走进大厅,迎面一座高4.9米的郑和全身白色塑像,穿过时光隧道,一座高9米的大帆和船首组成总高度达16米的“克隆宝船”,带领人们进入600年前郑和远航的历史。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既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人类…  相似文献   

11.
《船舶工程》2005,27(4):10-10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于2005年7月8日~1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展出。今年海博会采取“1+4”形式,除了主馆“郑和馆”外、还有航海、海洋、船舶、港口展览会四个分馆。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恰逢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向海而兴,发展海洋经济,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据《舟山日报》报道,今年6月中旬,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在舟山市调研时,要求舟山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浙江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有的论著往往误把王景弘为郑和下西洋副使。如八一年四月三日《云南日报》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一文称:“明成祖派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出使‘西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教组合编的《江苏史话》郑和下“西洋”篇  相似文献   

14.
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宝船有多大?这是航海史和造船史研究工作者多年争论的一个问题。欣闻《航海》杂志开辟专栏讨论,这是个好主意,必将活跃学术争鸣的气氛。今试投一短文,与同行们共酌。·船队规模与宝船尺度·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宏大。浩浩荡荡  相似文献   

15.
“我们是学航海的。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同学将来要远航世界各国,为振兴中华民族的航海事业出力。可惜目前缺乏系统的航海史教材。对郑和、徐福等著名的航海探险家,宣传得也很不够,因此很多同学对我们祖先的航海业绩缺乏应有的了解。你们演出了《郑和下西洋》,则弥补了不足,更激发了我们热爱海洋之情。”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近年我国领导人多次在对外交往中论及郑和下西洋,这一故事已经成为我国与各国睦邻友好交往的名片。考量我国领导人关于郑和下西洋评论的语境,发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中,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文明互鉴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航海》2008,(3):11-11
2008年“中国航海日”纽委会宣布,航海日庆祝大会将于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太仓举行。届时,当年郑和下西洋途经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海外华人和港台有关郑和社团将应邀参加。  相似文献   

18.
《世界海运》2005,28(1):22
中国正在逐步形成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热潮,郑和是中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他率领庞大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成立了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由交通部部长张春贤任组长。  相似文献   

19.
论郑和航海精神与我国和谐海洋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我国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海洋观理论的探讨研究,几近空白。郑和下西洋六百多年,留下了历史的追思与遗憾,文章论述了郑和航海精神与历史遗产;认为今天的很多经济社会问题是郑和那个时代所没有的。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和谐海洋观观点。指出经略海洋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目的紧密联系起来;谋划海洋获取优质能源等资源,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道路;促进国际和平,走交流合作之路;应是今天中国和谐海洋观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云飞 《珠江水运》2006,(Z1):152-153
郑和下西洋给我们今天留下很多启示,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当代需要继续发扬郑和精神,发展我国的海洋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担当起应有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