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汽油机冷起动过程中HC排放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宾科  赵福堂  冯国胜 《汽车工程》2003,25(4):346-348
阐述了汽油机冷起动过程中HC排放较高的原因,以及在降低HC排放的问题上主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控循环着火的电控汽油机冷起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冷起动循环的示功图和瞬时转速的实时测量和分析,研究了汽油机起动循环燃油喷射脉宽及喷射次数对冷起动着火特性和HC排放的影响,特别对如何实现可控循环着火进行了基于首次着火循环特性分析的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研究。试验在一台四行程、水冷125mL单缸电控喷射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  相似文献   

3.
二次空气对汽油机冷起动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G10汽油机在起动过程中喷射二次空气对排气温度和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二次空气可以缩短催化器起燃时间,有效地降低冷起动过程中HC和CO排放.选择合适的二次空气流量可将排放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车用加热器降低汽油机冷起动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液体燃油加热器对车用电喷汽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预热,进行了机动车低温冷起动过程的排放试验研究。台架试验证明:加热器可大幅度降低发动机低温冷起动阶段的排放。经燃油加热器预热后,按欧Ⅲ标准,前两个15工况循环下的累积排放量在不经催化转化器时,HC降低了31.4%,CO下降2.8%,NOx下降59.5%。燃油加热器自身的累积排放量HC为原机的3.1%,CO为4.6%,而NOx仅为原机的1.8%。试验中还对同时利用燃油加热器排温预热起燃催化转化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其发展趋势(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由燃油供给系统(油路)、空气供给系统(气路)和控制系统(电路,包括各种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和执行器)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简介如下。 6.1 燃油供给系统(油路) 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是:向气缸内供给燃烧所需要的汽油。 燃油供给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缓冲器、燃油压力调节器、燃油滤清器、喷油器、节温定时开关和冷起动阀(冷起动喷油器)等部件。 6.1.1 燃油箱(汽油箱) 储存燃油用。 6.1.2 燃油泵(电动汽油泵) 其作用是将燃油从燃油箱中泵入燃油管路,并使燃油保持一定的压力,经过燃油滤清器输送到喷油器和冷起动阀。 燃油泵按其安装位置分为外装泵和内装泵2种。外装泵即将泵装在油箱之外的输油管路中,内装泵则是将泵安装在燃油箱内。与外装泵比较,内装泵不易产生气阻和燃油泄漏,且噪声小。目前大多数EFI采用内装泵。  相似文献   

6.
3 ESA的通电时间控制 对于电感储能式电子点火系统,当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被接通后,其初级电流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初级电路被断开瞬间,初级电流所能达到的值(即断开电流)与初级电路接通的时间长短有关,只有通电时间达到一定值时,初级电流才可能达到饱和.而次级电压最大值U2max是与断开电流成正比的.因此必须保证通电时间能使初级电流达到饱和.但如果通电时间过长,点火线圈又会发热并使电能消耗增大.因此要控制一个最佳通电时间,兼顾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同时,蓄电池的电压变化也将影响初级电流.如果蓄电池电压下降,那么在相同的通电时间里,初级电流所达到的值将会减小,因此必须对通电时间进行修正.图9所示为蓄电池电压与通电时间的修正曲线.  相似文献   

7.
应用二次喷油及可变进气技术,形成准均质稀混合气,改善了燃烧过程,扩大了发动机稀燃极限。降低了NOx排放量。综合运用三效催化器和空燃比优化控制技术不仅使HC和CO排放接近零,也使NOx排放进一步降低。采用自主开发的电控系统的稀燃汽油机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其发展趋势(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油机的2种燃油供给方式,着重阐明了汽油机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类型及三大组成部分,指出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刘明琴 《汽车电器》2012,(12):55-58
介绍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喷油量和点火正时的控制,以及共轨式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喷油量、喷油时刻、喷油压力和喷油规律的控制。着重分析这两个系统在控制功能上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汽油机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功能、基本组成、发展概况、故障诊断和处理以及安全保险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瞬态过程空燃比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发动机台架上对EQ491i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的加、减载瞬态过程的空燃比进行了测量 ,对引起瞬态过程空燃比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试验研究了相应的修正控制项对空燃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以线性表格为基础的修正方式不能完全控制瞬态过程空燃比的偏移 ,初始阶段的空燃比偏移脉冲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2.
提高电喷汽油机燃油消耗率测量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喷汽油机燃油消耗率测量的影响因素,介绍了一种通过改进测量装置来提高电喷汽油机燃油消耗率测量精度的方法。运行结果表明,对该油耗仪的改进使测量精度有了很大提高,且重复性能好。  相似文献   

13.
介绍电控汽油发动机超速断油控制、减速断油控制、清除溢流控制和减转矩断油控制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以及在使用电控汽油发动机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电喷发动机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诊断电喷发动机故障的常见误区,以及维护电喷发动机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介绍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喷油量和点火正时的控制,以及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供油量和供油时刻的控制。着重分析EFI和ECD系统在传感器、控制功能、反馈控制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结合冷铣刨机作业过程中的载荷特点,在分析传统基于机械式调速器发动机功率控制技术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对基于电喷柴油机的功率控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功率模式电喷发动机的冷铣刨机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电控喷射汽油机瞬态空燃比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分析和研究了电控喷射汽油机瞬态空燃比的控制策略,包括基于观测器理论的空燃比控制策略以 及基于人工智能的空燃比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汽油机缸内直喷的关键技术和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缸内直喷发动机的优缺点和当前对该种发动机出了要求,认为缸内直喷技术的关键是掌握和控制好混合气浓度在空间的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其控制是在一定的喷油,点火控制策略下靠燃油射系统与缸内流场的合理匹配实现的,阐述了缸内直喷对上述两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并讨论了发动机排放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进气道喷射式发动机性能,采用台架试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喷油时刻与进气道喷射式汽油机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气门关闭状态下进行燃油喷射,发动机运行工况不同,喷油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小节气门开度时推迟喷油时刻会导致 HC 排放升高和发动机动力性下降,大节气门开度时喷油时刻的改变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发现该变化规律与附壁油膜挥发速率有直接关系,在小节气门开度条件下,附壁油膜无法完全挥发,会增加燃油以液态形式进入气缸的量,从而使发动机性能下降,而处于大节气门条件下,较高的机体温度使得附壁油膜挥发速率加快,降低液态燃油的量,从而改善发动机性能。因此,进气道喷射发动机可以在小节气门开度时采用两次燃油喷射方式提升发动机性能,而在大节气门开度下则无需考虑喷油时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电控汽油机动力加浓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排气温度的空燃比反馈控制策略。发动机台架模拟试验表明,这种控制策略不但能有效降低燃油消耗率,减少CO排放量,实现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主动保护,而且也能使空燃比、排气温度、汽车的运行工况和气候条件等达到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