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交通运输业是碳排放的大户,识别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利于采取合理措施降低行业碳排放。采用自上而下的基于能源消耗的计算方法,对我国交通运输业1991—2011年的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能源强度每增长1个单位将导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上升1.429 165个单位,交通运输换算周转量每增长1个单位将导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上升0.985 885个单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交通能源强度,减少单位周转量的碳排放,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绿色GDP核算的单位GDP能耗正逐渐受到国家和公民的重视。本文尝试通过浙江省能源危机引出话题;通过于其他国家单位GDP能耗核算的比较反映浙江省能源问题;通过未来五年单位GDP能耗、总体能耗的预测深化浙江省能源问题的危害性和紧迫性;通过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得出政策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黄隽 《中国电动车》2007,(6):186-187
作为绿色GDP核算的单位GDP能耗正逐渐受到国家和公民的重视.本文尝试通过浙江省能源危机引出话题:通过于其他国家单位GDP能耗核算的比较反映浙江省能源问题:通过未来五年单位GDP能耗、总体能耗的预测深化浙江省能源问题的危害性和紧迫性;通过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得出政策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铁路运输的低碳发展对交通系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铁路运输碳排放预测研究较少、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考虑碳排放时间序列数据中历史信息和当前信息间的相关性,引入滑动窗口,结合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构建铁路运输碳排放量预测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铁路运输碳排放量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值,筛选铁路运输碳排放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使用高关联性数据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提高预测精度;应用LSTM网络为基础预测模型,通过引入滑动窗口改进神经网络的数据输入;考虑未来减排政策变化对铁路运输碳排放量的影响,融合基于动态政策的情景分析,构建铁路碳排放预测模型,并利用多项式误差拟合方法进行误差修正,提高预测结果准确性。以1980—2019年铁路运输碳排放相关数据为例,从现有文献中总结出17个铁路碳排放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中筛选出6个关键因素,通过滑动窗口对筛选出的数据进行子序列分割,测试不同长度窗口下的预测精度,选择最优窗口参数,建立改进LSTM模型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原LSTM、BPNN和RNN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LSTM模型将相对误差平均值降低至0.392%,...  相似文献   

5.
多式联运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变,加快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对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实现降本增效有着非常大的指导与现实意义。我国为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发展多式联运",并将多式联运列入物流业发展十二大重点工程之首。同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不断落地,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多式联运所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也需要得到科学验证。为测算我国发展多式联运能够产生的效应,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选取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的相关指标,对不同运输方式的能耗量及单位里程碳排放量进行计算,然后和多式联运的指标作比较。通过现阶段广州市至哈尔滨市的货物运输情况进行测算,可以发现多式联运比单一的公路运输模式更具有优势,不仅可以减少能耗,还能大大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同时,我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将会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巨大的成果和收益,因此需要针对我国的多式联运量进行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发展多式联运的运量进行预测,从而测算发展多式联运的效果。预计到2020年,多式联运能够减少能耗254. 06万t标准煤,减少碳排放461. 97万t,运输成本降低46. 07%以上,可以看出发展多式联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中国一方面碳排放总量最大,另一方面单位GDP的碳排放大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为了实现减排,无非是两个方向:一是淘汰落后产能,适度降速;二是加快发展新能源,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和碳强度。——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朱振鑫GDP的增长是结果,市场良好运作是手段。实现制定GDP增长目标的做法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上海取消GDP增长目标告诉我们,确定GDP增长目标的做法或早或晚都将成为历史,而上海在地区经济的竞争中抢先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行业是社会碳排放流动的源头或发散部门之一,为给四川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政策指引,基于该省1995—2014年的终端能源消费统计资料测度其历史交通碳排放情况,对动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和协整计量检验后,运用曲线回归测度其经济强度增长下的交通碳排放环境效应是否存在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的"倒U型",并通过完全分解模型进一步定量分析影响其人均交通碳排放变动的三大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交通碳排放在规模效应上具有显著阶段性增长趋势,其人均交通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EKC曲线,且当前已处于下降拐点后,但远期可能面临向弱"N型"曲线的转变;经济强度对人均交通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值始终为正,源于在绝大部分年度里两者的脱钩状态都为增长连接或增长负脱钩状态,但从2009年开始逐渐被运输强度、排放强度的效应所抵减而趋于短暂良性脱钩;在全球气候峰会召开后,四川省在交通运输行业上较好地履行了国家"碳排放承诺",但也面临一定的减排风险;从因素贡献率来看,未来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技术性升级上。据此,从优化运输结构、重用优势能源、加强环境管制等层面提出适应当前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特点的碳减排工具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与碳排放协调发展,对交通运输与碳排放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将由非期望Super-SBM模型测算所得碳排放效率作为碳排放系统指标,构建交通运输与碳排放综合评价指标,并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数据,测算交通运输与碳排放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与碳排放的耦合度平均值大于0.920,两系统具有较大互动作用;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先升后降态势,整体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上游省市低于中下游省市,个别省份未达到协调状态;上游省市更应注重交通运输的发展,中下游省市在交通运输发展的同时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9,(4)
为了研究温拌再生沥青路面建设期节能减排效果,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建立能耗和碳排放评价体系,分析了原路面铣刨运输、原材料生产运输、混合料生产、混合料施工四个阶段的能耗及碳排放,并对温拌再生技术能耗及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沥青路面建设期间,原材料生产运输及混合料生产的能耗及碳排放量占主要部分;与热拌技术相比,机械发泡类型温拌技术节能减排效果最为突出,节能率11.1%,减排率10.5%;新集料含水率提高2%,能耗值增加11.42 MJ,碳排放当量增加0.89kg;旧料掺量提高10%,能耗值减少40.97MJ,碳排放当量减少2.27kg;无论从能耗角度还是从碳排放当量角度,四种影响因素敏感度排序为:能源类型旧料掺量温拌剂类型新集料含水率。  相似文献   

10.
刘吉毅  黄福友  陈斌 《公路》2023,(5):252-259
交通运输业作为全社会碳排放大户,开展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科学实施减排策略,对推动交通运输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交通运输自身发展水平视角出发,在考虑人口、经济、运载工具的基础上,新增道路等级、运输结构等因素,重构了扩展的STIRPAT模型,并采用岭回归法消除各影响因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以西南某省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交通碳排放的实际贡献率,并对短期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运行“堵转畅”、运输结构“公转水(铁)”、运载工具“油转电”等主要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2015年我国建筑业单位产值能耗(碳排放)作为"十三五"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公路、水路)建设能耗(碳排放)强度基准值,结合预测出的"十三五"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产值,计算出"十三五"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公路、水路)建设能耗(碳排放)基准值。对施工建设、节约建材和低能耗建材替代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设定三种节能减排情景,预测出了"十三五"期三种节能减排情境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公路、水路)建设的综合节能和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理论,以1997年~2008年济南市统计年鉴中济南市全年供水总量为参考数据数列,济南市GDP和济南市全年降水量为被比较数列。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别定量计算出济南市全国供水量与济南市GDP和济南市全年降水量的关联度。最终通过计算结果得出全年降水量是影响全年供水总量的最主要因素,同时GDP对全年供水总量同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GDP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通过经济增长理论我国可以知道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技术进步等因素是GDP增长的贡献因素,但是一些GDP的增长也可能受到像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等不开估测的因素影响,因此,时间序列模型成为预测GDP增长有效工具.本文利用我国1980年至2005年GDP的年度数据,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模拟我国经济时间序列变化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趋势图对GDP周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寿伟 《公路工程》2015,(2):257-259,305
分析了沥青路面施工能耗与碳排放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计算了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与碾压等施工过程中的能耗与碳排放,建立了沥青路面施工能耗与碳排放基准。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耗能和碳排放明显大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相同类型混合料的耗能和碳排放随公称粒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不同类型混合料的能耗与碳排放存在差异,OGFC混合料最大,SMA混合料次之,AC混合料最小。运输车辆的能耗当量和碳排放随运量的增加而降低、随运距的增加而增加,从耗能角度应推荐采用运量较大的车辆进行运输。摊铺与碾压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摊铺与压实设备燃烧石化燃料而产生,施工能耗约为3.9 GJ/(1 000m2)、碳排放强度约为304 kg/(1 000m2)。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重点提出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6.
从近20年来中国人均GDP、民用机汽车保有量、及人口数量的数据着手,分析了民用汽车保有量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还远未达到饱和水平,并对我国民用汽车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新维灰色模型预测路面承载能力评价指标的可行性,选取陕西省某条高速公路路段2012年至2016年弯沉检测数据建立传统新维灰色预测模型,引入残差对传统新维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改进,运用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来判断残差预测值在时的符号,建立改进残差新维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并对该路段2017年沥青路面承载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养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路客运场站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场站能耗在交通运输能耗中占据一定比重,本研究将公路客运场站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气候区划开展了能耗调研工作,确定了能耗指标计算方法,并根据不同气候分区的能耗数据的统计结果,划定了单位能耗指标控制值。依据能耗影响因素分析选取了能效评价指标,确定了能效等级划分及评定方法,并以严寒地区为案例,验证了本分级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公路客运站节能改造提供依据,对促进场站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路工程造价指数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与逼近中心式灰色模型相结合,对公路工程造价指数进行了分析与预测。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工程造价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通过逼近中心式灰色模型对工程总价格指数进行了预测,最后以实际工程为例进行了验证,证明逼近中心式灰色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以灰色关联度为工具,结合内蒙古2000-2012年第三产业及内部各行业增加值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各行业增加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影响最大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影响最小的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