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穆  王朝红 《船舶工程》2016,38(S1):196-199
舰船停靠码头一般需要接用岸电系统。本文根据对舰队码头现有的岸电系统实地调研的结果,对岸电与船电在不同的接地形式下所构成的TT系统和TN-C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TN-C系统优于TT系统,同时,针对现有船舶岸电系统配置现状,提出了电缆配置改造方案和舰船岸电箱优化方案,并对码头岸电建设和舰船岸电系统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豪华邮轮岸电系统非常复杂,且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特点,设计一套满足豪华邮轮码头的高压岸电连接系统。分析国内邮轮码头和国际规范要求,通过研究码头平面布置图,根据码头潮汐水文条件和豪华邮轮接电要求,结合岸电连接装置的组成及特点,探讨高压岸电连接系统在豪华邮轮码头的应用。该系统适用于国内10万吨级以及20万吨级邮轮码头岸电连接系统的设计和建造。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镇江电厂燃煤码头靠港船舶的用电需求,优化岸电系统配置。为安全便捷地输送岸电电缆,研制并使用一种新型电缆输送装置。总结岸电系统建设的一些经验与建议,并对低压岸电系统的推广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下发《上海港靠泊国际航行船舶岸基供电试点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上海市将通过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与港口建设费,支持国际集装箱码头和邮轮码头投资建设及使用岸基供电设施,支持范围包括岸电设施建设费、电力增容费、船舶使用岸电所产生的电费差价和运行维护费。据悉,洋山港冠东码头和吴淞邮轮码头目前已启动岸电建设工作,大型远洋集装箱船年内有望实现在中国境内靠港使用岸电。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中,国际航行船舶是船舶排放的首要来源,其排放占船舶排放的90%以上。尤其是在停泊靠岸期间,船舶发动机所产生的污染排放给空气环境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5.
从2000年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将码头岸电系统技术应用在各种类型的港口码头,甚至与混合动力船舶联合使用。我国2009年才首次采用岸电系统,随着岸电系统写入“十二五”规划,并作为防治城市大气污染的措施之一,码头岸电系统成为建设绿色、智慧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岸电技术近20年来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比较,对岸电系统的组成和配置方案进行总结,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岸电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首先计算了不同船舶电力系统与陆上电力系统进行岸电连接之后形成船舶岸电系统的短路电流,并依此作为依据,对船舶电力系统与岸电系统本身所配置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了评估。其次,本文对船舶岸电系统的保护配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双频岸电系统的保护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某型散货船的岸电系统为例,对配置2台电缆管理系统和相应的岸电接入柜的加装改造方案进行分析。考虑到目标船、码头设备、用电容量和功能需求等因素,采用高压上船方式,岸电容量确定为650kV·A,岸电电缆长度为50m。根据分析,目前对目标船进行岸电系统加装改造的经济效益较差,但未来油价上升会使经济效益变好。采用岸电系统供电可使目标船在港1d的NO_x、SO_x和PM10排放量分别减少0.202t、0.123t和0.0084t,对港区环境,乃至停靠港城市环境的改善都起到重要作用,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采用岸电供电可消除靠泊船舶辅机运行产生的噪声污染和振动。  相似文献   

8.
周同 《港工技术》2023,(3):41-44
从2000年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将码头岸电系统技术应用在各种类型的港口码头,甚至与混合动力船舶联合使用。我国2009年才首次采用岸电系统,随着岸电系统写入“十二五”规划,并作为防治城市大气污染的措施之一,码头岸电系统成为建设绿色、智慧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船舶在港口建设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推动船舶港口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本文对国内外码头岸电系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国内、外港口船舶岸电系统应用情况的分析,阐述在港口码头设置船舶岸电系统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结合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码头船舶岸电系统的设计方案,重点介绍港口船舶岸电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对各种用电负荷的计算步骤、设备选型和系统功能等加以说明,可供今后港口船舶岸电系统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市区供电对靠港船舶直接供电,对建设环保型港口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上海外高桥六期码头岸电试点项目的方案。对上海港岸电主要参数方案进行了论证,如上海港外六期码头供电能力,集装箱船舶接入岸电情况等。论证了上海港岸电系统方案。分析了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