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防水透气阀是动力电池包的的关键零部件,其一方面影响到箱体IP67防护性能,同时也关系到箱体内外气压的平衡,因此合理选择防水透气阀对提高动力电池包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从动力电池箱内空气膨胀速率和防水透气阀排气速率平衡出发,详述了箱体内空气膨胀速率的计算过程,根据其与防水透气阀排气速率的平衡点,求出箱体鼓胀高度,并与电池箱暴晒试验鼓胀高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动力电池热失控是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致命隐患,为了减少电池热失控而引发的一系列电动汽车自燃事故,文章对电动汽车自燃和电池热失控的机理进行分析,从电池包防火能力、电池热失控预警系统、整车非金属阻燃性能几个方面,来提升电动汽车的整车防火安全能力,并对电动汽车的防火安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的设计开发,文章提供了系统而行之有效的设计思路。从电池箱体的内部布置及其在车身上的布置、电池箱体的基本结构和密封系统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准确的阐述,并探讨了动力电池箱体设计的下一步研究方向,对提升动力电池箱体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强  杨晓明 《时代汽车》2024,(6):132-134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心脏”,占整车成本的30%-40%,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和安全性。为全面评价动力电池的性能,需要从电性能、环境可靠性及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测试验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检测维修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急需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维修的相关设备及技能。本文所提及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试台可对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动力电池包、电池模组、单体电池进行性能检测,通过检测进行相关维修更换,提高整个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减少车辆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5.
以某款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碳纤维应用于动力电池箱体以实现轻量化的设计思路,阐述了其具体设计过程,并采用有限元法对电池箱体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碳纤维电池箱体的各项机械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碳纤维电池箱体的设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高驰 《汽车与配件》2022,(17):30-31
<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还将朝着混动和纯电并存的方向前进。从12V微混到48V轻混,再到800V高压平台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不同技术路线中,动力电池都是核心零部件。而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电池包的管理单元,监控电池的电压、温度和电流,对电池的安全、寿命、性能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电动车渗透率的逐年提高,BMS系统的市场需求量也随之攀升。  相似文献   

7.
电池箱体作为动力电池总成的主要承载部件,其结构强度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可靠性有着关键影响。研究了某款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箱体,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电池箱体的振动模态、结构强度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建议,完成了改进方案的台架试验验证。针对电池箱体开发,通过前期设计优化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电池箱体的模态及结构强度进行分析,实现产品方案的快速迭代,减少试验风险,保证动力电池产品的结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更直观地监测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实时数据,设计一款基于LabVIEW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测试平台,可以展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工作状态。该系统采用主流新能源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总容量80V50Ah一体式电池管理,具有主从通信、外部通信、状态估算、安全管理、充放电管理、控制输出、控制输入、总压检测、绝缘检测、单体电压采集、温度采集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迎合市场对续驶里程提高的要求,续驶里程超过400公里已成为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主流,受电池材料和能量密度极限的影响,电池包重量也会相应超过350kg,电池包振动疲劳的挑战全方位倍增,对电池包系统箱体结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建立适用的电池包系统振动疲劳仿真分析的企业标准,为整车开发性能考核提供依据,降低开发风险和费用。  相似文献   

10.
电池包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其中下箱体及模组安装板是电池包的主要承载部件,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原不锈钢材料对下箱体及模组安装板进行轻量化设计。上箱体兼顾到制造成本问题,使用原不锈钢材料。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池包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同时,相比于原不锈钢材料,电池包重量指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卢晓 《上海汽车》2024,(2):32-38
围绕常规预防和应急管控两个维度,建立动力电池热安全虚拟评估方法。常规预防从电热水冷入手,通过CFD流场分析,优化电池包冷却系统性能,通过流固气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对电池包进行温度场分析。针对电池包的使用工况,研究电池包内温度积聚和热量传递,优化电池包热管理控制策略,提升电池整包性能。应急管控基于能量流理念,关注热失控后电池包内的热量传递路径,实现电池热扩散虚拟分析,评估热扩散安全策略的有效性,优化热失控阻隔方案;评估热失控后系统的功能安全,提升电池包热扩散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款电动汽车减速器结合面渗油故障,经过排查分析发现3方面原因:(1)结合面存在异常刀纹,粗糙度下降形成贯穿缺陷;(2)钣金吊耳共用箱体螺栓,对结合面压紧产生不利影响;(3)结合面涂胶设计不合理,涂胶清洁度不良,密封性低。对应提出3项解决措施:(1)调试优化铣刀路径,避免让位;(2)取消两处钣金吊耳,改为铸造吊耳,并在壳体上增加两个合箱螺栓;(3)在壳体内侧倒角加工容胶槽,并对定位销周圈绕涂密封胶,壳体上线涂胶前增加酒精擦拭工序。将经过设计优化及工艺改进后的整车进行强化耐久测试,未出现渗油现象,减速器渗油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由动力电池提供动力的电动汽车在当今的汽车工业中逐渐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在目前的电动汽车构造中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池。文章首先对动力电池的发展过程进行概述,动力电池伴随电动汽车发展起来,并随着工业的进展而衰落、崛起,到如今其性能不断完善优化。目前市场上使用得较普遍的有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文章针对这3种电池的工作原理、性能特征及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介绍。综合动力电池的各类特性,最后总结出目前锂离子电池最具发展前景,但其安全性能和快速充电性能有待进一步的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14.
正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对于保障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安全及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发挥电池系统效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列举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常见故障,针对其可能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供了常见的分析思路和处理方法,供参考。一、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介绍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通常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频繁发生的起火爆炸现象一般是由锂电池系统内部的热失控现象导致的,其危害较为严重,应当引起汽车电池制造商的高度重视。安装防爆阀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抑制热失控和热扩散现象的被动防御措施。防爆阀的核心作用是在电池系统内部发生热失控后能快速地将电池包内部的有毒可燃气体排到外部环境中,降低电池包内部的压力,从而防止电池包爆破。文章重点介绍了2种常见防爆阀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差异对比、选型的理论计算和安装注意要点等内容,为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防爆阀的选型计算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池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洪  田静  刘鲁源 《汽车工程》2005,27(2):151-154
在HEV和动力镍氢电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HEV动力电池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可有效地实时监测动力电池的各种运行参数:电池SOC、总电压、电池包内特征点温度、充放电电流;判断电池的状况及故障诊断;具有CAN通信和故障报警功能,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王文伟  孙逢春  林程 《汽车工程》2006,28(9):787-791,797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系统和变速系统。对水平铅酸电池的试验研究显示该电池完全满足电动汽车行驶需要。对新型稀土变磁通电机的驱动特性及其控制原理、线控两挡变速器原理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一体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装有该动力系统的电动客车动力性和经济性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STC89C51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单片机,设计开发了一种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动力电池包自燃的自动灭火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动力电池包周围的温度,当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出现电池热失控导致动力电池包温度超过安全温度时,控制系统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开启灭火装置,同时将温度数据传输至上位机进行显示与储存,并通过声光报警系统提醒充电站工作人员,从而降低电池包自燃后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承担着整个车辆的能量来源。电池包作为动力电池的结构承载部件,其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文章以某款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系统开发为例,基于国标规定的挤压试验要求进行了相应的仿真模拟试验,得到了电池包的抗挤压能力值和系统零部件的应力水平,并与目标值进行了比较和评估。文中的分析手段和评价方法为动力电池包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纯电动汽车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包在低温工况下散热严重导致温差较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电池包保温层,以某纯电动汽车电池包为样本,对电池包及模组进行温度场仿真及低温静置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20℃工况下,样品电池包增加保温层设计后,电池的最大温差和降温速率都明显减小,整包保温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