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洋山四期工程是一个拥有大规模深水岸线但陆域纵深狭窄的专业化集装箱港区,陆域纵深是制约港区综合通过能力的瓶颈。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和深水岸线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深入分析工程建设条件及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确定装卸工艺系统,因地制宜地布置堆场、道路和辅助设施,优化交通组织等组合措施,总体上达到了功能布局合理、土地利用率高、综合能力大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大铲湾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陆域平面布置设计思路,分析堆场、闸口、外部道路、高程等细部设计,探讨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陆域平面设计的重点内容及关键事项。同时为达到集约化使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代价满足港区发展的需要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潘金霞  陈琦 《水运工程》2016,(S1):72-79
根据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需求、梅山港区6#~10#集装箱码头拟建区域的自然条件、与相邻工程的关系等总体布置需考虑的主要因素,介绍码头总体布置思路,阐述了码头宽度、码头及海堤轴线、引桥布置、港池水域布置、陆域堆场布置、集装箱大门布置、港区道路布置、车流组织及对外集疏运等平面布置方案要点。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内河港区选址及总平布置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主航道通航繁忙、港区纵深小、征地困难等不利于港区总平面布置的建港条件,尤其为不影响主航道通航安全而布置挖入式港池,对港区陆域布置影响较大。挖入式港池需要陆域有一定的纵深,需要较大的征地范围,这将增加工程投资;较小纵深会制约港区发展。为此,综合分析国内现有内河泊位布置形式,提出一种新型内河复合式港池布置。该种港池的船舶掉头回旋水域不占用主航道,港池水域面积小,泊位布置紧凑。在陆域纵深小、泊位数量多、主航道繁忙的港区,复合式港池布置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港口建设导致近岸沿线海、陆域生态系统环境逐渐退化的现状,以集装箱港区为例,进行港区陆域低影响开发研究。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概念融入港区建设,通过引入合理水文径流分析模型,对港区各功能区的低影响开发提出径流控制要求;同时,采用创新性的平面及结构设计方案满足低影响开发控制要求,促进集装箱港区雨洪资源的重复利用。结果表明,在各类码头中,较为适合进行低影响开发的主要为件杂货及集装箱堆场;海绵港区须重点针对堆场及道路进行低影响开发。  相似文献   

6.
桥梁方沉井浮运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方形钢沉井浮运时受到的水阻力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流速不同吃水工况下沉井外壁和沉井整体的水阻力,并将FLUENT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估算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经验公式中只规定外壁为档水面积是不合理的.在实际浮运中沉井内壁也受到了较大的水阻力,并且不可忽略.依据FLUENT数值结果对经验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经验公式考虑了内壁受到的水阻力,可更准确地估算方形沉井浮运时的水阻力.修正后的经验公式可为工.--f~工程实际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利用岛屿间的海堤结构作为海上陆域形成的边界,是海岛区域发展常用的一种手段.但在海堤道路边进行陆域形成,必然会对海堤产生边裁效应.结合洋山深水港区西港区A区陆域形成的工程实践,探讨如何有效控制加载速率,确保道路的正常运输.  相似文献   

8.
曹妃甸取沙造地和建设挖入式港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市曹妃句工业区的水深及地质、地貌条件,是兼有深水岸线和广宽的可利用滩涂区域的良好港址,有京、津、唐强大的工业依托,适合开发为深水综合性港区。港口总体规划的思路是合理利用自然条件,除利用好句头的深水岸线外,根据港口的功能要求,充分扩展岸线,适当配置水、陆域的面积,构建良好的疏运交通,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建设环境友好型的临海工程。经过对港区总体布置的多方案论证和比选,采用了利用句头深水岸线和挖入式港池相结合的方案,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运工程》2014,(3):61
<正>近日,三航院中标浙江温州港状元岙港区二期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合同金额4 242万元,设计周期约8个月。该工程年设计吞吐量为130万个标准箱,水域部分建设5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3个,码头岸线总长969 m,码头总尺寸969 m×50 m,引桥3座。港区陆域面积0.817 km2,包括堆场、道路、生产生活辅助区、卡口及查验场地等。该港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温州港集装箱运输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水平,推进港区功能布局调  相似文献   

10.
正天津港是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航道水深达-19.5米,2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港,3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港区现有水陆域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到2010年港口陆域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天津港主要分为北疆、南疆、海河、东疆四大港区。正在建设中的东疆港区规划面积30平  相似文献   

11.
运用地主港模式进行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地主港模式的内涵及其在国内外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浙江港口建设实施地主港模式的现实要求。针对浙江省土地资源紧缺、经济亟需转型等现状,论述了地主港模式对滩涂资源开发的借鉴作用,从加强港区规划与围填、开展多元化融资开发滩涂、完善新建港区基础设施配套三方面指出了政府现阶段对地主港模式科学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内港口的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开港,浙江宁波舟山两港的一体化以及江苏8大港口的资源整合,使长三角港口群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以聚合度这一重要的经济学指标回顾这一地区港口发展的历史情况,并以大量的数据和竞争情报分析来探讨三地港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即各地大力发展港口产业的利益着眼点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内港口群能够协同发展,不但需要在经济层面上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如何对3个地区的港口进行科学的定位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综合管沟作为一种集约化的管线敷设方式,解决了道路"开膛破肚"的问题,节约了港口宝贵的土地资源。通过综合管沟在大连港矿石码头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综合管沟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综合管沟在港口工程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沿海集装箱港区港内锚地面积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港内锚地,是沿海集装箱港区缓解航道拥堵,提高港口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完善港内锚地面积确定方法的理论研究,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设置港内锚地的沿海集装箱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计算期内可能同时占用港内锚地的船舶数量及船型组合;计算不同锚泊方式下所需的港内锚地最大面积。仿真结果与分析结论为沿海集装箱港区港内锚地的规划建设及改造扩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武汉新港花山作业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结合港口开发现状、区位和地形条件,针对港区平面布置、高程设计和交通组织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充分利用陆域资源特点和条件,考虑不同港口功能区对陆域的要求,提出合理的平面布置方案;综合分析防洪、港区排水、交通及土石方平衡等要求,对港口高程系统、重要节点高程控制和港内交通组织进行设计,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内河集装箱港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港果园作业区二期扩建工程6号高陡填方边坡设计为例,介绍如何结合地形、地质和占地条件,以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采用Bishop方法对不同坡率、填料的高陡填方加筋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据此拟定经济实用的设计方案,然后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拟定方案的安全性进行验证后确定设计方案,最后通过施工期监控量测结果来检验设计方案的安全可靠性,以期为港口陆域工程和道路工程高陡填方边坡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沿海港区规模化及船舶大型化趋势对港口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域尺度是影响港口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不同港池宽度的沿海港区船舶进出港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利用Anylogic仿真平台构建船舶进出港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港池宽度对港口服务水平的影响。仿真模拟宽、窄、中3种港池宽度下的船舶进出港作业系统的结果表明:较窄港池、中港池水域面积增加25%,可提升港口服务水平达36%;宽港池水域面积增加48%,港口服务水平可提升90%。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场所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危险货物相关概念.阐明危险货物、危险化学品的区别与联系.统计全国现有危险货物码头、库区及堆场,以及移交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储罐的数量,为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e-Transformation in container ports means port organization-wide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 encompas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ue chains based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on the impact of e-Transformation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but there is very little empirical study on its effectiveness in por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how e-Transformation in container port management can influenc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port competitivenes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e-Transformation in container ports can affect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port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e-Workplac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implying that container ports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focus on e-transformation in these critical areas. Due to limited empirical studies in this area, the findings have provided an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importance of e-Transformation in container terminal management and shed more light on how e-Transformation can affect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port competitiv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