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ADAMS软件建立驾驶室及其悬置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驾驶室悬置橡胶衬套的刚度进行匹配设计,解决了驾驶室前悬橡胶衬套的轴向受力问题。同时,采用FEA分析方法对衬套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橡胶衬套对驾驶室悬置系统减振效果及衬套的疲劳寿命,验证了新结构衬套的优异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某全浮式驾驶室重型卡车的整车非线性多体动力学系统模型,模型考虑了驾驶室悬置、前后悬架、转向系统、动力总成、稳定杆及附件的详细几何结构参数,以及连接处的橡胶衬套、弹簧及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轮胎采用Magic Formula模型。最后利用所设计的系统对该车进行了平顺性仿真,结果表明驾驶室悬置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某全浮式驾驶室重型卡车的整车非线性多体动力学系统模型,模型考虑了驾驶室悬置、前后悬架、转向系统、动力总成、稳定杆及附件的详细几何结构参数,以及连接处的橡胶衬套、弹簧及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轮胎采用Magic Formula模型。最后利用所设计的系统对该车进行了平顺性仿真,结果表明驾驶室悬置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4.
某T型长头驾驶室商用车,小批试销平顺性差,严重影响销售。经过调研分析,查明根因是前悬橡胶衬套刚度太高。提出开发超低刚度驾驶室悬置衬套创新构想,将刚度从3400 N/mm降低到140 N/mm,降幅达96%;研究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开发“超低刚度衬套+阻尼减振器”的组合式悬置装置,测试结果表明,在满载高速沥青路工况下,组合式悬置装置使得座椅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从1.16 m/s^(2)降低到0.37 m/s^(2),整车平顺性提升了68%,优于某国际标杆的0.78 m/s^(2);主观评价分从3分提升到6分,与某国际标杆相当,达到用户满意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中型载货车在35km/h~40km/h车速附近出现的驾驶室异常共振问题,进行了道路试验,采集驾驶室内与驾驶室悬置周边位置处的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驾驶员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对载货车的乘坐舒适性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驾驶室振动异常,乘坐舒适性能很差;通过悬架、驾驶室悬置传递函数的计算与分析,发现驾驶室后左悬置对车桥传递至驾驶室的低频振动起到极大的放大作用,是驾驶室内产生异常共振的主要原因。更换驾驶室后左悬置后,该车速段内的异常共振问题已消除。  相似文献   

6.
BJ212、130型汽车前后钢板弹簧销衬套是橡胶制品,在使用中无须润滑,因为橡胶衬套的内外表面对钢板弹销和卷耳都没有相对滑动。然而常发现部分维修人员在更换该衬套时,沿用更换钢板弹簧销金属衬套的办法,在其钢板销上涂抹大量的润滑脂,殊不知这不样做,除造成润滑脂的浪费外,更严重的是腐蚀橡胶衬套(发粘变质),促使橡胶衬套频繁更换。为此,切  相似文献   

7.
1前言全浮式悬置系统通过适当增大驾驶室在车辆垂直方向的上、下运动行程,使悬置弹簧和减振器得以充分缓冲并衰减车架上端传来的振动。目前,国外如奔驰、斯堪尼亚、曼等60%以上中重型货车均采用驾驶室全浮式悬置。2000年以前,国内生产的中重型货车普遍采用橡胶悬置,但是近几年驾驶室全浮式悬置在中重型货车上的使用也逐渐增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全浮式悬置已经成为中重型货车的产品特征之一,并逐渐取代橡胶悬置成为商用车的标准配置。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其核心部件动力蓄电池的故障率也大大提高,目前各4S店主要维修方式是更换动力蓄电池,并将故障动力蓄电池进行返厂维修,因此动力蓄电池拆装作业是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本次教学设计基于企业典型工作过程,对纯电动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拆装与检测课程中的项目二“动力蓄电池拆装”进行二次开发,笔者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特色创新等4个方面介绍本次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在此前多个文献中分别研究了半挂牵引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平顺性和悬置参数优化性问题,并进行了驾驶室悬置系统刚柔性限位能力分析,为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驾驶室悬置弹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存在失效的可能,项目委托企业需要了解在悬置系统失效的情况下驾驶室的安全性问题。因此,本文面向驾驶室安全性问题建立了全浮式驾驶室主体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分别针对驾驶室后悬置失效、前悬置失效和模拟跌落冲击的情况,对驾驶室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分析了结构失效的部位和形式,并提出了改进设计建议,为企业掌握其产品的安全性能提供了所需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部分起动机使用的是粉末冶金含油衬套(修理人员根据材质的不同常称其为铜套或铁套),应用在前端盖、后端盖、中间支承盘及单向器4个部位,是易损件,更换的工作量较大。过去,笔者采用一种型号起动机衬套车制一个专用模具的方法来拆装,有时修一台起动机需用4个专用模具。这样  相似文献   

11.
罗玉涛  谭迪 《汽车工程》2013,(12):1105-1110
针对现有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轮车辆非簧载质量增加及路面激励引起的轮毂电机气隙不均匀带来的车辆平顺性和舒适性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内置悬置系统的电动轮拓扑结构方案。此方案通过设置橡胶衬套将轮毂电机与簧下质量弹性隔离,将电机转化为与簧上质量并联的质量,同时,利用橡胶衬套吸收路面传递给电机的振动能量,减小路面激励对电机气隙的影响,改善车辆垂向动力学特性。在建立新型电动轮车辆模型和分析悬置系统参数对车辆垂向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对有、无悬置系统的两种电动轮驱动方案进行了垂向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橡胶衬套后,簧上质量加速度、轮胎动载荷、悬架动行程和定、转子相对位移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对定、转子的相对位移量的改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轻卡怠速时驾驶室抖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款轻卡在开发过程中出现怠速驾驶室抖动问题,抖动较为严重,主观感觉明显,通过对悬置系统隔振率、转向系统模态、整车驾驶室模态等可能引起驾驶室抖动原因的分析,最后确定怠速驾驶室抖动为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差、整车驾驶室模态和发动机二阶阶激励耦合引起。通过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进行优化,以及降低怠速工况发动机转速,解决了驾驶室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某型货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和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整车的刚体模型和考虑驾驶室弹性的刚柔耦合模型。在随机路面下,在驾驶室橡胶悬置和半浮式悬置两种情况下,针对驾驶室弹性对驾驶员座椅底板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以及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影响,做了整车的行驶平顺性仿真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对两种模型做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驾驶室弹性对整车平顺性有一定影响,为整车平顺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驾驶室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驾驶室悬置系统对提高货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悬置系统的结构与作用,最后对刚度可调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红岩金刚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损坏和隔振差情况,对该车型进行道路试验,测试驾驶室的平顺性,并分析驾驶室悬置的隔振性能,最后通过对悬置的力学计算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建立三维模型进行装配可行性分析,并最终在整车上试装成功。此测试、分析、计算方法可供重型车驾驶室悬置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兰  曾佳 《北京汽车》2010,(4):12-16
针对红岩金刚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损坏和隔振差情况,对该车型进行道路试验,测试驾驶室的平顺性。并分析驾驶室悬置的隔振性能,最后通过对悬置的力学计算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建立三维模型进行装配可行性分析。并最终在整车上试装成功。此测试、分析、计算方法可供重型车驾驶室悬置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重型货车全浮式驾驶室在路况较差时振动剧烈的情况,利用UG软件对全浮式驾驶室悬置进行建模,将模型导入ADAMS中作仿真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厂家实际情况选择半浮式驾驶室悬置为改进方案,进行建模、运动仿真分析,主要比较全浮式、半浮式驾驶室悬置的仿真输出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满足了厂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半挂牵引车驾驶室悬置隔振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全浮式驾驶室半挂列车的悬置隔振的仿真研究。在ADAMS中建立了基于整车的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商用车驾驶室疲劳载荷分解过程中衬套建模精度不足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样条插值的衬套建模方法,并与衬套刚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衬套模型在随机波形试验数据测试集上的精度提升较样条插值模型更明显。基于以上两种衬套模型分别建立驾驶室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虚拟迭代法提取驾驶室疲劳载荷,在短波路工况上进行验证,发现基于神经网络的衬套建模方法的载荷分解精度较基于样条插值的建模方法提高了8.41%,且两种衬套建模方法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20.
针对红岩金刚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损坏和隔振差情况,对该车型进行道路试验,测试驾驶室的平顺性,并分析驾驶室悬置的隔振性能,最后通过对悬置的力学计算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建立三维模型进行装配可行性分析,并最终在整车上试装成功.此测试、分析、计算方法可供重型车驾驶室悬置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