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以PM2.5和O3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复合污染形势依旧严峻,虽然近年来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及烟粉尘控制已取得明显进展,但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却仍呈现增长趋势。VOCs不仅会引发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问题,大多数VOCs还具有毒性、刺激性、致畸性和致癌作用,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VOCs治理既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也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薄弱环节。汽车维修行业是VOCs的重点排放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确定“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的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年均减少10%.来自环保部《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2)》的研究数据表明,重型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总量约占汽车总排放量的67.2%,颗粒物排放量的78.8%.国务院办公厅[2013] 12号《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中确定了具体目标.2015年的目标是:节能型内燃机产品占全社会内燃机产品保有量的60%,内燃机燃油消耗比2010年降低6%~ 10%,实现节约商品燃油2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采用替代燃料节约商品燃油1500万吨.  相似文献   

3.
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500万辆。而据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今后30年中国汽车数量可能增加15倍,而到2015年,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00年上升一倍。解决汽车环保问题已刻不容缓。为此国家加大力度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逐步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加大老119车辆淘汰进程,坚决遏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对于加快OBD技术的引入,发现和控制高排放车辆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汽车涂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涂装生产过程中所有使用涂料的工序都会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介绍了汽车涂装VOCs的排放现状和VOCs的来源;以国内某汽车公司为例,计算了各工序VOCs的产生量;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VOCs排放的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5.
1机动车污染排放成为很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近几年,我国机动车行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成为世界上汽车第四大生产国和第三大消费国,汽车产量445万辆,保有量2421万辆;农用车产量290万辆,保有量2400万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攀升.2003年全国机动车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排放量是1995年相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51、2.05和3.01倍.  相似文献   

6.
OBD——车载诊断系统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机动车尾气已成为重要污染源。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500万辆左右。据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今后30年中国汽车数量可能增加15倍。又预测到2015年,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00年上升一倍。解决汽车环保问题已刻不容缓。为此国家加大力度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逐步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加大老旧车辆淘汰力度,坚决遏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增长的趋势。为此,国家引进了“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这对于发现高排放车辆,有效控制废气排放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1柴油机排气微粒的危害性 柴油机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耐久性和排放性等优点,汽车柴油化已成为国际潮流.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有害气体HC、CO的排放量相当低,柴油机的CO排放大约只有汽油机的1/10,柴油机的NOx排放量和汽油机处于同一数量级,但柴油机微粒排放约为汽油机的30~80倍.因此,微粒排放已经是制约柴油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美国环保局最近做出了一个新的规定,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新生产的汽车上必须安装大型滤毒器,以便减少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汽车安装了大型滤毒器以后,可使有机挥发物(VOCs)的排放量减少许多。因为  相似文献   

9.
正截至2017年4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汽车生产和维修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已引起各方重视,VOCs污染的治理成为业内高度关注的话题。1 VOCs的定义及危害挥发性有机物英文缩写为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指任何能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VOCs对人体和环境均有危害。1VOCs  相似文献   

10.
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量预测是研究降低机动车排放污染对策和专项行动的基础。我国公路营运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已经成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影响营运汽车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机动车排放因子的试验测算结果,推算营运汽车排放因子;然后对我国公路营运汽车保有量、年均行驶里程进行的现状分析、建模、计算和趋势预测,最后运用机动车污染物年排放量模型,计算出未来15年内主要特征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根据对以上计算和预测结果分析可知,未来10多年间,营运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汽车的生产和保有量日益增加,据统计,1997年我国保有量将达到1400多万辆,到2000年将增加到2100万辆以上。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汽车排放凈化控制水平还比较低,汽车排放污染日趋严重,现在,我国每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居世界第二,氮氧化物、铅、含重金属废气排量也在世界名列前茅。这样下去,中国将成为全球头号汽车排放污染大国,控制汽车排放污染,已经迫在  相似文献   

12.
汽车排放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先进的汽车结构与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工况排放试验能发现柴油发动机运行过程中NOx排放量过高点,控制EGR率能有效降低NOx排放量,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柴油机特别是直喷式柴油机因其燃油经济性好,CO2排放量低而得到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与同类汽油机相比.车用柴油机排出的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较低,但有很大潜在危害性的碳烟(排放以黑烟为主)排放量却较高,一般要高出20-60倍.甚至达到70倍。试验检测表明,柴油汽车排放的黑烟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对汽车制造业、维修业及零配件制造业所排放的气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分析,从来源、主要种类及产生原因等几方面阐述了我国上述行业在VOCs污染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国内外在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最后提出VOCs排放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1转化效率验证的背景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全国货车氮氧化合物(NO_x)的排放量为519.6万t,占汽车排放总量的83.5%。针对日益严重的NO_x排放问题,国家在修订《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 3847—2018)标准时增加了NO_x测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介绍了固定排放源VOCs检测方式,汽车制造行业表面涂装VOCs的排放实施在线监测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发动机涂装线当前采用的VOCs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和适用环境条件以及各核心组成部件的技术指标要求,总结了该套VOCs在线监测系统的一些特点并给出了一些项目实施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知机动车瞬态排放特性,开发了汽车排放远程移动检测系统,可实现汽油汽车瞬态排放的移动检测和排放数据特征的远程传输;设置了改进ASM工况,可模拟城郊公交汽车在2个客运站之间运行的状况;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汽油汽车在改进ASM工况下的瞬态排放规律。在改进ASM工况下检测某Audi100汽油汽车的瞬态排放,结果表明,随汽油机平均转速的升高,排放量降低;在汽油汽车换挡过程中,排放量瞬时增加;排放信号滞后于汽油机转速信号。  相似文献   

18.
为真实反映汽车的实际排放水平,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89年8月针对总质量≤3.5吨轻型汽车,颁布了GB-11641-89《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 11642-89《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测试方法》两项标准,并自1990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按工况法控制汽车排气污染物。所用的试验方法系采用了欧洲ECE-15号法规的试验方法,即15工况法。其限值只相当于欧洲1979年开始实施的ECE-15/03号法规的限值,我国的汽车排放限值为型式认证试验标准值和产品一致性检查试验标准值,此限值大约是欧洲在未来控制前汽车的CO和HC排放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9.
汽车作为人类的主要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主要的CO_2排放源之一,降低汽车CO_2的排放是减少排放的最重要工作。到2020年,能源需求产生的CO_2排放可能比2007年增长6%,但汽车排放量却要下降37%,因此汽车减排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是我国三大工业废渣之一。据调查,我省粉煤灰年排放量约200万吨,其年利用率约34.6万吨,仅占年排放量的17.3%。为充分利用工业废渣,我省公路部门根据国家经委、交通部和省经委关于推广应用“粉煤灰筑路技术”的要求,从1982年起在全省产粉煤灰的地区展开了推广应用“粉煤灰混合料铺筑路面基层”的研究工作。五年多来,我们不但利用火力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而且对氮肥厂低质粉煤灰也进行了研究探讨。并为此铺筑了不同配合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