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商用车车架装配中设置AGV小车,满足车架装配中车架装配线的车架输送和装配线上的线体传输作业,根据商用车车架装配特点,先卧铆分装底盘铸件到单根纵梁,再装配横梁至纵梁内侧,进行合梁装配。将AGV小车引入车架装配的合梁工序,并增加带有车架装配定位辅具,贯穿合梁装配的后续车架装配工位,直至车架装配下线。小车上的装置可实现车架装配过程中外宽、对角线、平面度、同轴度等车架质量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2.
车辆移动联网大数据平台应以构建车辆数据体系为基础,贯穿车辆研发、制造、销售、售后全流程,以构建平台为发展方向,以模块化的迭代为发展理念,利用移动互联方式构建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信息平台。在商用车行业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为商用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了商用车移动联网的大数据平台,重点探讨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商用车研发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重型商用车底盘管线束装配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分模块由一个专业化班组一次性进行标准化装配的工艺方法,解决了重型商用车底盘管路、线束大幅增加后导致车辆总装过程的生产瓶颈以及市场管线质量事故多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在智能车辆的同时定位与建图中,视觉特征点法通过对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进行车辆位姿估计,但当环境缺少纹理或动态变化时,场景的特征稀疏、稳定性差,基于自然特征定位易导致精度下降甚至定位失败。在环境中加入视觉标签可有效解决特征稀疏问题,但基于视觉标签的定位方法高度依赖人工标定,且常因视角变化出现位姿抖动,影响定位的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的车辆视觉SLAM方法,充分利用标签信息,引入内外角点约束降低标签位姿抖动,同时借助视觉里程计建立低漂移、全局一致的地图;在定位时基于标签估计车辆位姿,并联合优化标签地图与车辆位姿,从而构建低成本、高鲁棒的视觉SLAM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使用内外角点约束有效降低了标签的位姿抖动,使标签建图精度的提升率超过60%,定位精度的平均提升率超过30%,显著地提高了基于标签定位的精度与鲁棒性,有利于智能车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汽车FOTA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在从ADAS\AD车辆和新能源车型向传统车辆拓展。本文就商用车FOTA过程中人机交互的重要性以及FOTA升级前的信息提示、交互的实现方式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商用车在整车线上装配、整车下线调整检测等环节,已经采取了方向盘对中装配调整工艺,但下线车辆行驶几公里后,方向盘位置不对中问题依然存在.从转向系统设计、零部件制造公差以及装调工艺等方面,论述了商用车方向盘不对中影响因素,提出了保证商用车方向盘对中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7.
检测线作为车辆总装下线的最后环节,是对整车装配质量进行综合检测及功能调试,保障车辆出厂质量的过程,对车辆的质量及性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商用车及专用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对检测线的功能和检测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据此,从检测需求出发,进行工艺流程规划、检测方法研究、设备选型等,完成一条国际领先、国内标杆高端商用车及专用车检测线全新规划。  相似文献   

8.
王培祥 《运输车辆》2011,(9):124-126
纵观近年来我国商用车行业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国产商用车在不断提高车辆可靠性、安全性的同时,开始更关注于车辆的经济性和舒适性。国内商用车用户在经历了"能用即可"到"舒适至上"的思想转变后,开始对车辆的操控性能,特别是车辆的换挡操作产生了更高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纵观近年来我国商用车行业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国产商用车在不断提高车辆可靠性、安全性的同时,开始更关注于车辆的经济性和舒适性.国内商用车用户在经历了"能用即可"到"舒适至上"的思想转变后,开始对车辆的操控性能,特别是车辆的换挡操作产生了更高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卫星拒止环境下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准确可靠定位,建立一种RFID/车载低成本传感器融合定位方法.以RFID输出的信号强度信息作为信息源,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准确估计读写器与标签之间距离,并具备不同工作环境下的高泛化能力;引入车载传感器信息,建立改进车辆运动状态模型以准确描述车辆运行状态,设计一种自适应分散化信息滤波方法实现无线射频与车载传感器信息的融合定位.为有效隔离RFID失效信息,并实现异源异步信息融合,采用分散化架构而非传统集中式滤波实现融合,同时,在滤波器中提出并融入自适应规则判断RFID信息的有效性以决定是否隔离故障信息,从而提升融合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融合定位精度达到了无遮挡环境下GPS的定位精度,相比于无线射频定位提升了58%,相比于航位推算提升了68%,相比于传统卡尔曼滤波融合提升了65%.特别是在存在标签失效情形下,性能的提升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商用车车架装配中设置AGV小车,满足车架装配中车架装配线的车架输送和装配线上的线体传输作业。并根据商用车车架装配特点,基于RFID技术,控制AGV小车根据车型定点停车,满足工位器具使用和物流器具的定置,符合商用车车架装配工艺人机工程学规范,实现车架装配柔性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重点介绍非接触式四轮定位应用于重型商用车检测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收获,包括四轮定位检测参数标准的制定、双后桥平行度的加垫调整原理及方法、双前桥转向机构的原理及平行度调整方法、车桥前束预调整方法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以及通过试验探索车辆在不同状态下对各参数检测数据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车辆实时位置的确定和定位及状态信息的无线数据传输是车辆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GPS技术、GIS技术、无线数据通讯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为银行运钞车开发的车辆监控系统利用了Motorola 800MHz集群智慧网,自行开发了专用调制解调器,从而实现了GPS定位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实时传输;车载定位单元采用惯性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个别地段GPS无法正常定位的缺陷;实施节能方案,可有效保障车载单元及车辆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弹性销因定位准确、不易脱落、成本低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在很多机械和电子产品中,如汽车变速箱、电动工具等经常要装配弹性销以起到定位、止转、安全的作用。在产品的单制、批量生产中,可直接用锤子将其敲入即可。然而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这种方法既费时又不安全。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我们制作了一种简易快速压装夹具进行装配,即经济又实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信息已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轨迹信息在人们生活的重要程度也逐渐提升,车辆轨迹管理也日渐重要。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车辆将不断产生位置、速度、车辆状态等信息,如何将数据进行有效地收集汇总,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增加数据的复用性,实现车辆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人工智能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北斗导航系统,通过设计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辆信息管理的硬件平台,将车辆信息数据实时汇总到服务器,利用软件对信息数据进行再加工,实现车辆信息数据的可视化,显示车辆的轨迹状态、运行日志,提高车辆的监控效率,保障车辆的安全管理,对进一步改善车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车辆的生产过程中,除了需要确保车辆装配正常,还需要确保各个零件功能正常才能确保车辆正常下线。传统的车辆下线检测系统,需要人为的对车辆的识别码、车载终端的各路参数进行人工记录和比对,再将参数录入后台系统,耗费人力较多,检测耗时也较长,车辆下线检测的效率也较低。同时,通常的下线检测过程中,未对车载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行判断,如果将问题车载终端装车下发,会导致监控平台无法对该车辆进行正常监控,存在安全隐患,也不满足相关要求,同时增加售后维护成本。基于此,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终端下线检测系统,实现了新能源车辆在出厂时,通过检测时,由检测人员操作该系统来查看终端工作状态,系统自动根据终端返回平台信息判断该终端工作是否正常,然后把结果反馈至生产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车辆野外救助系统。该系统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SM蜂窝网通讯技术、SMS服务、96122服务、GIS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实现车辆野外抛锚遇险的全自动救助,整个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在商用车开发过程中利用DMU技术建立数字化样车,进行产品的设计、装配工艺、制造和部件维修等阶段的功能验证,可提前发现问题避免设计失误,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9.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获取车辆的精确位置对提升主动安全和实现无人驾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车路通信(V2I)定位方法的不足,结合射频识别(RFID)、视觉和超宽带(UWB)通信提出了一种新的车辆定位系统,目的是在GPS效果不佳的城市环境下实现车道级的定位。提出了基于RFID和视觉的车道判别算法和基于UWB的单锚点V2I定位算法。分析了单锚点V2I定位算法在典型工况下的定位误差。结果表明,在合理布置路侧单元的前提下采用该定位方法可实现直道和弯道定位误差分别在0.3和0.5m以内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商用车依据ISO362—1:2007《道路车辆加速行驶噪声测量工程法》的试验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ISO 362—1:2007中关于商用车试验方法的发展历程、N2和N3类车辆的试验质量及噪声测量过程中的车辆控制和读数过程。针对手动、自动变速器车辆,对噪声试验条件、车辆参考点选取、挡位初选方法、入线速度确定及车辆控制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