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纵梁成形组合模具具有较大的柔性,可以加工多种类型的汽车左右梁,适用于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论述了汽车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车架纵梁从成型到焊接的工艺以及车架矫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姜军辉 《汽车技术》1994,(1):40-42,45
介绍了汽车纵梁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该模具不用调换镶块,即可在一套模具上成型汽车左右纵梁。当纵梁较短时,可同时冲压左右纵梁。模座内腔采用通式,可用于超长纵梁的冲压,生产中只要调换一端镶块即可。采用该模具,可减少模具数量,降低成本,缩短模具制造周期,并适用于系列纵梁压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日产1000根汽车压型纵梁表面油污清洗线的设计条件、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等内容,对传动装置、清洗和漂洗系统、隔水、吹水和烘干系统、水雾冷凝系统和过滤和排污系统的设计细节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并总结了设计方案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我公司在研某车型为例,主要介绍了一种后纵梁轻量化的设计方法。即通过选取合理的零件材料和料厚设计满足汽车结构强度及轻量化的需求,文章针对后纵梁详细阐述轻量化的设计方法。轻量化的设计方法降低了车身零件的重量、提高了燃油经济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蔡其祥 《汽车技术》1991,(12):42-44
参照引进的依维柯有关技术,设计成汽车纵梁落料冲孔组合式模具。该模具通过分块的拼装,可以在一副模具上冲裁不同型号的纵梁,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结构件上应用的可行性,选取前地板下纵梁加强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了两套树脂体系(低温型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及高温型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此项目掌握了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前地板下纵梁加强板的主要性能评价方法。也对今后考虑碳纤维在线涂装随车身过烘干炉以及实现与金属车身的粘接提供了一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车身前纵梁帽形结构拼焊板的安全性设计方法。该方法拼焊板前纵梁的材料和厚度为离散变量,定义了考虑约束的目标特征函数。灵活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在迭代过程中并不断更新三水平正交表,进行拼焊板前纵梁离散变量的优化。设计过程中迭代调用有限元模型的次数明显减少,降低了计算成本并提高了计算效率,设计结果提升了拼焊板前纵梁的安全性能。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离散设计方法计算成本较低,且适用于多变量多水平的拼焊板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车身试制模具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研究,提出试制模具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并对试制模具和量产模具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试制模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前排座椅旁侧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容易脱落和表面白斑等问题,通过对旁侧板的安装方式、内部结构以及试验验证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分析总结,提出了能预防座椅旁侧板脱落和白斑等问题的旁侧板安装结构,试验方法及相关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11.
简要阐述了轿车车身前纵梁正向设计的6个步骤,总结了一种前纵梁的正向设计方法。探讨了前纵梁2D截面优劣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正交设计的汽车前纵梁吸能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某款SUV车的耐撞性,提出了一种带诱导槽的八边形结构、可逐级吸收碰撞能量的前纵梁,并建立了其准静态纵向压溃和台车碰撞两种有限元模型。在台车模型中考虑了台车质心位置和车轮模型的刚度、高速旋转与摩擦特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前纵梁的材料、壁厚和焊点位置进行了优化,并将优化结果用于底盘结构。底盘耐撞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结构具有较好的吸能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CAE的后纵梁加强板轻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YNAFORM软件,对采用材料B250P1(厚2 mm)和新材料DP780(厚1.4 mm)的某汽车后纵梁加强板弯曲成型工艺进行了CAE分析,对比了凸凹模间隙、压边力和凹模圆角半径等因素对2种材料回弹性能的影响.基于CAE技术并结合工艺及模具参数优化结果,通过修改产品结构即增加台阶面控制了DP780钢后纵梁加强板的回弹,实现了将材料厚度减小0.6 mm、质量减轻30%的轻量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某车型的前纵梁为研究对象,应用CATIA软件建立该车型前纵梁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理论与方法,建立该纵梁基于HyperMesh/LS-DYNA环境下的有限元模型,LS-DYNA求解器对该纵梁进行轴向碰撞性能的仿真分析。分别从梁的截面形状、诱导槽的位置、深度、形状、梁的厚度、加强板、蜂窝铝填充材料几个方面来研究其对薄壁直梁轴向碰撞性能的影响,为汽车前纵梁的设计与研发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汽车外板支撑板是安装在车门上的重要组成零件,它主要起车门外板与内板之间的支撑作用,其次在发生碰撞时可以起到减震、吸能缓冲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座椅安全的效果.文章对其汽车覆盖件进行冲压模具设计,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结构设计部分主要包括:凸模和凹模的设计、模架的设计、卸料与导料装置的设计、导向装置的设计、定位零件的设计、材料...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际生产中板料的多样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利用汽车板料,准确地定位板料,需要多种挡料杆来满足对不同姿态板料的需求.结合车间现场模具调试,通过对现有结构设计的分析,基于自动化传输冲压线,总结了拉延模具压料面在不同状态下的板料定位设计问题.设计初期确定板料状态,根据不同状态下的生产过程,确定挡料杆以及板料定位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车辆撞击事故乘员的安全性,从诱导孔个数、前纵梁材料和梁壁厚三个方面对汽车前纵梁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上述三个方面作为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按照正交表在LS-DYNA当中进行了整车碰撞及台车试验,以头部损伤HIC值作为乘员损伤评价标准,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汽车前纵梁参数,提高了汽车碰撞中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正面碰撞工况中的乘用车前纵梁变形模式,并通过使用截面分析和计算方法,实现了该变形模式的可控设计,很大程度上省略了当前普遍存在耗时较多的试错式设计方法,并提高了结构材料利用率。设计结果同整车有限元碰撞模拟分析结果中纵梁的变形模式实现匹配。  相似文献   

20.
铝合金的应用已成为车身轻量化的重要手段,其中,挤压铝在前纵梁平直段的使用日益广泛.笔者基于某款量产车型的几何集成环境,设计钢与挤压铝混合的前纵梁总成,以替换原车型的钢制前纵梁,并且进行物理制造和性能实验验证的全流程工程开发.实验结果为钢铝混合前纵梁方案在批量产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