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车载油气回收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液封式车载油气回收装置(ORVR)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型ORVR的技术方案,并设计了新型ORVR.试验结果表明,新型OVER加油枪可自动关闭而不受油气压力变化的影响,在加满油前不会出现提前停喷的现象,且油气压力的升高比较平缓,加油管内的燃油不会反溅向加油者;采用新型ORVR后汽车的加油排放量相对减少,加油排放的控制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针对装有车载加油油气回收装置(On-board Refueling Vapor Recovery,ORVR)的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在分析加油过程蒸发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按照ORVR加油试验的规范,进行燃油温度、环境温度和加油流量等因素对加油蒸发排放影响的试验;通过测量加油管内油液压力的变化来反映液封状态,分析加油管管径和加油流量对液封形成的影响规律,讨论减少加油蒸发排放的可能途径,并提出促进液封改善的措施。研究中把加油过程划分成三阶段:液封作用段、排放增长段与加油跳枪段,着重分析各个因素对液封作用段和排放增长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油温度主要对排放增长段的影响较大,而环境温度则与之相反;加油流量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加油管内径的大小与加油流量会影响加油管内液封形成时间,安装阻流环能够促进大管径加油时的液封形成;研究结果可为ORVR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乘用车加油提前跳枪问题,并了解瞬态加油过程流场情况,对某乘用车加油系统进行瞬态CFD计算仿真。运用VOF多相流模型来模拟加油过程中的液相与气相,计算考虑了加油速度及加油枪装配位置对加油性能的影响,并且对比了加油管与带油箱及除气管的加油系统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加油枪与加油弯管的装配位置是影响加油性能的关键因素;加油速度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减小加油速度有利于降低提前跳枪的风险;加油初期油箱内压力变化较小,对加油管内流动影响甚微。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CFD仿真技术可用作缩短加油系统设计与匹配周期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乘用车加油提前跳枪问题,并了解瞬态加油过程流场情况,对某乘用车加油系统进行瞬态CFD计算仿真.运用VOF多相流模型来模拟加油过程中的液相与气相,计算考虑了加油速度及加油枪装配位置对加油性能的影响,并且对比了加油管与带油箱及除气管的加油系统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加油枪与加油弯管的装配位置是影响加油性能的关键因素;加油速度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减小加油速度有利于降低提前跳枪的风险;加油初期油箱内压力变化较小,对加油管内流动影响甚微.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CFD仿真技术可用作缩短加油系统设计与匹配周期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车载加油蒸气回收(ORVR)系统的加油特性,结合VOF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二维非稳态ORVR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加油速度、加油枪与加油管相对位置和加油管与油箱相对位置等因素对ORVR系统加油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油速度v和加油管与油箱底部高度差H为影响加油平顺性的主要因素;加油枪与加油管的夹角α、加油枪插入加油管的长度L和加油管与油箱垂向侧壁的夹角β为影响加油平顺性的一般因素。随着v,H和L的增大,加油平顺性下降;β为15°时,燃油波动最小;夹角α对油箱内燃油的波动影响不大,但对加油管口气流的扰动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设计了一款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轻量化多层塑料加油管。开展了轻量化材料选型,加油管整体重量减少28%。在现有生产线基础上通过增加波纹吸附模具实现了多层波纹管的挤出。基于ANSYS Fluent建立了加油管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型,并对加油管进行的流体流动分析,结果表明波纹管能减缓内部流体流动,有利液封形成。建立了加油试验台架,并进行了常用加油枪的加油试验和ORVR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加油管性能良好,加油时不会出现飞溅、反喷和提前跳枪问题,蒸发排放值为7 mg/day,加油排放结果 3.5 mg/L,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ORVR)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指出ORVR系统对汽车制造工艺的影响。文章主要通过台架试验分析ORVR系统在高JPH工厂出现的加注工艺问题,提出方便可行的工艺解决途径,即通过改造加注设备、增加调速装置和冷却机的方式,提高燃油加注速度,保证生产线的效率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借鉴美国EPA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根据NEDC对预处理工况进行转化,设计了适合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体系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对两辆带车载油气回收(ORVR)系统的样车分别按照设计的试验程序和EPA法规进行加油排放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经本试验程序预处理的炭罐脱附水平与EPA法规基本等效,测试结果均满足EPA法规限值要求,油气回收率超过99%。通过对实际加油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ORVR系统的开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借鉴美国EPA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根据NEDC对预处理工况进行转化,设计了适合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体系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对两辆带车载油气回收(ORVR)系统的样车分别按照设计的试验程序和EPA法规进行加油排放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经本试验程序预处理的炭罐脱附水平与EPA法规基本等效,测试结果均满足EPA法规限值要求,油气回收率超过99%。通过对实际加油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ORVR系统的开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控制轿车加油排放的ORVR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装在轿车油箱上的控制加油排放的车载加油蒸气回收装置(ORVR)进行研究,并且将ORVR与二级汽油回收系统(StageⅡ)的控制排放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ORVR技术的控制效果更好,而且成本低,有必要全面实施ORVR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柴油机工作过程及性能。针对利用燃油压力波进行故障诊断时压力波特征点自动化识别困难、影响实时在线监测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理论进行喷油器故障诊断的方法。通过喷油泵试验台进行了喷油器典型故障模拟试验,测取了高压油管燃油压力波,分析了不同故障状态下燃油压力波动特征及规律,建立了基于深度残差的卷积神经网络(Res-CNN)模型,以一维燃油压力波信号为输入,进行喷油器故障诊断检测及验证,并对故障特征学习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验证了直接应用燃油压力波图形识别方法进行在线实时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Ⅵ排放标准对加油排放的要求,论述在原满足国Ⅴ标准的加油系统上加装车载加油油气回收(ORVR)系统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加油过程时汽车油箱系统内的燃油流场为研究对象,建立高质量的网格模型,对燃油的流动情况进行数值仿真。采用多相流模型求解燃油的自由表面,获得加油过程中流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考察油箱系统的受油能力。并把分析应用到现有的油箱系统的改进当中,改进原车加油管和通气管的设计,最终减小了加油过程中发生“反喷”的风险。多项流分析为油箱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六标准对车辆在停车、行驶以及高温天气下的汽油蒸发排放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要求车辆安装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ORVR),增加了对油气的控制。伊顿ORVR系统在北美市场已成熟应用,可匹配不同动力形式的车辆,包括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15.
采用CFD方法对某车型的空调系统外循环进气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入口流量条件下水分离系统内部气流压力损失。结果发现原设计方案空调进风效果差,不能满足空调进气性能评价指标,影响空调整体性能。通过CFD方法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模拟与试验测试结果高度贴合。优化方案满足了进气指标,有效提高了空调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6.
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燃油系统因引入了车载油气回收系统,加油时背压增大,提前跳枪风险提高。文章以加油管转弯半径、水平段长度和垂直高度这三个因素的四个参数水平为研究对象,基于正交试验法设计了16种加油管方案,并进行性能试验,得到不同组合方案下加油的最高加油速率。通过非线性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加油提前跳枪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加油管参数对加油性能影响的灵敏度分析得到影响加油提前跳枪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加油管垂直高度对加油提前跳枪风险影响最大,加油管转弯半径、水平段长度和垂直高度优水平分别为100 mm、362 mm和644 mm。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中对同一辆带有车载加油蒸气回收(ORVR)系统的汽车分别进行3次EPA法规和国六法规的加油排放试验(预处理工况分别为FTP和WLTC),并采集脱附工况下的炭罐脱附流量和加油排放量。结果表明,FTP工况的炭罐脱附总量(981.89,993.25和987.54L)大于WLTC工况(867.88,881.31和876.8L),且EPA加油排放结果(0.033 1,0.036 7和0.039 6g/L)远小于国六试验(0.111,0.103和0.107g/L)。说明在FTP工况下车辆的脱附效果较好,加油试验前车辆富余的炭罐工作能力越大,越能有效控制加油排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子系统开发试验,详细描述了某系统级气囊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子系统模型验证方法,分别应用Hybrid和CPM数值方法仿真了系统级气囊静态展开的全过程,并从气囊展开形状、内部压力以及其对外界零件的冲击情况3个方面对仿真结果与系统级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对于展开初始阶段20 ms内,CPM方法在展开姿态和气囊内部压力数值准确度方面均比Hybrid方法更接近试验结果;对于气囊展开过程对外界冲击情况,CPM方法较Hybrid方法与试验一致性更高。CPM方法更适用于系统级气囊展开仿真。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加油后补枪飞溅问题,文章系统阐述了国六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燃油系统与国五燃油系统加油排气的不同点。通过对比不同形式的加油限位阀、翻车阀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国六燃油系统加油后补枪飞溅问题发生的机理,分析得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燃油系统翻车阀的选型和燃油加注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EQB231—20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开发过程及结果,包括系统参数估算、喷油泵、喷油器、高压油管、调速器、输油泵及其他性能件的选型,并进行了喷油过程仿真计算、系统测试与分析及发动机匹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