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验车要经哪些程序? 验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进行环保检验,这主要是检测车辆的尾气排放是否符合标准。第二进行安全技术检验,这一项分两部分,一是外观检验,二是上检测线进行检测。第三部门就是确认车辆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2.
车辆识别代号VIN由三个部分共17位字码组成(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是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由第1~3位共3位字码组成;第二部分是车辆说明部分VDS,由第4~9位共6位字码组成;第  相似文献   

3.
田力  李雪丰 《时代汽车》2023,(14):131-133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客户不仅仅局限于车辆的安全行驶功能,对于车辆的感官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打造精品车,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的追求,是提升汽车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从客户可以直接感知的车身外观焊点入手,归纳总结常见的外观焊点出现区域以及如何产品设计规避。  相似文献   

4.
随着客户对车辆视觉感知质量要求的提升,汽车前大灯周圈尺寸匹配感知质量越来越受客户关注。文章主要从客户感知角度出发,结合整车匹配常见问题,对前大灯周圈DTS、造型分缝、定位方案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及优化,以此来改善和解决制造过程中各种尺寸匹配问题,提升整车尺寸感知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感知质量越来越被用户重视,汽车设计中更加注重感知质量提升。文章通过案例对比和分析,分别从外观、气味、触感、声音和便利舒适性等方面,梳理论述了内饰感知质量设计要点。明确了内饰感知质量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设计验证确认手段虚拟评审和现实评审,特别是内饰硬模验证方法。对汽车内饰感知质量设计提升给出了具体措施,丰富了此领域设计方法,对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尽量降低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的运行费用,提出多换乘点间运行线路协调设计的构想。针对同时包含预约需求和实时需求的混合需求,构建多换乘点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运行线路的2阶段协调优化方法,并设计优化流程。第1阶段仅考虑预约需求,首先将预约乘客按有/无特定换乘点要求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预约需求下多换乘点多车辆运行线路的协调优化模型。在协调优化模型中,优化目标是由乘客时间费用、车辆运行费用、以及惩罚费用所构成的系统总成本最小;乘客时间费用包括乘客候车时间的惩罚费用、车内乘客在需求点的等待时间费用以及乘客车上时间的惩罚费用3个部分;车辆运行费用包括车辆启动费用、路段行驶费用、需求点的停靠费用、车辆早到引起的等待费用4个部分;考虑的约束条件包括乘客候车和车上的软时间窗、乘客换乘点要求、车辆容量、车辆出行时长等。第2阶段根据规则判断是否响应实时需求,并根据响应情况重新优化后续各班次的运行线路。针对第1阶段模型,基于模拟退火算法设计求解算法。研究表明:在预约需求或混合需求条件下,与各换乘点运行线路独自优化相比,协调优化方法均能显著降低运送全部响应乘客所需的平均运行距离和平均总成本;仅有预约需求时分别降低5.4%、19.8%,新增实时需求后分别减少1.4%、21.7%;与固定发车间隔相比,分时段调整发车间隔,也能有效降低运送全部响应乘客所需的平均运行距离和平均总成本,仅有预约需求时分别降低18.2%、17.2%,新增实时需求后分别减少19.97%、25.06%,说明多换乘点间车辆路径的协调运行是提升响应型接驳公交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家标准(GB 21 861-2008)《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自2009年6月1日实施。新标准将车辆唯一性认定部分从外观检查中分离出来,列为车辆外观检查的第一部分,说明这项检查的重要性。下面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对车辆唯一性认定检查部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马勒的售后市场有3个关注点,第一个就是原厂质量,第二个是全系列所有车辆均可运用马勒产品,第三个是全球服务,总而言之,马勒对质量是永远不会妥协的。"Automechanika Shanghai2012展会上,马勒贸易于2012年12月11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空调滤清器、适用于车辆小型化的涡轮增压器和缸套组件等新产品。据马勒售后全球总裁Arnd Franz先生介绍,为了使产品可用性更吸引客户,马勒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目前除了滤清器、活塞、活塞环、缸套组件、气门、轴瓦等产品外,即将提供新的产品系列,包括覆盖率广泛的涡轮增压器和空气压缩机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基于滚压窗框的新型渐变式窗框饰板,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实践,在实现密封和装饰功能的前提下,从定位和结构优化两个方面对其设计要点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提高了侧面装饰系统的外观感知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的发展,顾客消费观念日益成熟,他们在关注产品使用质量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感知质量.文章阐述了在汽车设计研发的过程中,感知质量的定义和典型问题,对研发过程中主要采用的传统问题评审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其优缺点,并针对主要缺陷通过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寻求优化方案,提高发现感知质量问题的准确性,改善整车的感知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基于整体车门的新型窗框结构,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实践,在实现密封和装饰功能的前提下,从配合方式和结构优化两个方面对其设计要点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提高了侧面装饰系统的外观感知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凯  刘武  肖海清  谢小平 《专用汽车》2023,(2):20-25+32
洗扫车清水箱作为洗扫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工作介质水的承载、车辆外观造型表达、部分车辆结构件安装等功能,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着车辆性能与用户体验。在某新型洗扫车清水箱开发过程中,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及以往车辆故障表现,对清水箱结构做了分析优化。车辆可靠性试验以及市场使用情况表明:优化后的清水箱结构未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满足车辆使用要求;产品设计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13.
FSAC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中的一项比赛,该比赛旨在顺应无人驾驶发展趋势以及培养行业相关人才,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包括总布置设计,环境感知,线控底盘以及运动控制等多种关键技术。而运动控制是无人驾驶赛车研究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其他部分实现功能的基础,主要包括横向控制、纵向控制以及横纵向协调控制。论文主要针对无人驾驶电动方程式赛车运动控制,对无人驾驶电动方程式赛车的横向控制、纵向控制以及横纵向协调控制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指出以无人驾驶电动方程式赛车为载体,通过对车辆横向控制,纵向控制以及横纵向协调控制的研究,来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运动控制的稳定性,加快无人驾驶汽车运动控制的研究速度,争取早日实现无人驾驶。  相似文献   

14.
每周要闻     
《汽车与配件》2013,(1):7-15
J.D.Power亚太公司报告:自主品牌车辆可靠性显著提升J.D.Power亚太公司日前发布的2012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M(VDS)报告显示,中国自主品牌连续第二年在长期可靠性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并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这项研究衡量车主在25~36个月拥车期内遇到的问题,包括了8个问题类别(发动机/变速系统、车身外观、驾车经历、配置/操控制/仪表板、音响/娱乐设备/导航系统、座椅、空调系统和车身内装)的202个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汽车产品的外观静态感知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外观静态感知质量在设计开发阶段的控制流程和方法,引入了二维质量控制矩阵模型,整车验证模型和整车检具等全新的概念和思路,并介绍了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汽车开发流程中。最终证明,外观静态感知质量控制方法为我国汽车的自主开发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6.
乘用车性能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非视觉感知到的车辆性能,在消费者选择购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整车性能开发全过程的深入分析,得出了影响整车性能开发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工作流程、核心文件和健全的组织机构。通过对整车性能开发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在开发过程中的具体活动,有效地解决了整车性能目标无法细化分解的问题,加强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对整车性能的开发状态不断跟踪和审核,确保了开发质量,为今后全面开展整车性能开发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外观的改装,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其一是车身的拉花,这种方式是最简单的一种,只要选择好图案,叫专业的师傅施工完成就可以了。不过这样出来的效果并不太理想,毕竟它改变不了整车的外形。另一种就是通过增加或改造车辆外观的覆盖件,以达到理想的空气动力学效果以及外形效果。由于这种改装的选择性比较大,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目前入门级外观改装的首选。如今外观改装的部分大都包括引擎盖、前后保险杠、侧裙、扰流板和尾翼这几个部分,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通过对这几个部分的修改,可以创造出惊人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汽车性能的影响。要知道,汽车技术的进步是来自于赛车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量产车和改装车的技术均来自于赛车,我们所要进行的外观改装也不例外。最初设计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增加赛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不过如今市面上的外观改装件却逐渐淡化了这些部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增大了外观改装件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郝悦 《汽车实用技术》2022,47(4):158-161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保有量也在呈倍速增长,进而引起了大量的交通安全问题,其中由驾驶员操作不当引起的交通事故约占所有交通事故的75%。而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交通安全问题。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环境感知、行为决策及运动控制三方面。其中运动控制作为智能汽车核心技术之一,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智能汽车的运动控制包括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两部分,对汽车横、纵向运动控制中的多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包括模型预测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滑膜控制、直接式控制和分层式控制;同时介绍了横纵向耦合实现运动控制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研究现状;最后,对智能汽车运动控制的后续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有助于智能汽车运动控制的进一步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智能网联车的无人驾驶分为感知、规划、执行三个部分,行为决策是无人驾驶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复杂的交通路口,车辆行驶路线难以预测,通过分析车辆在路口行为发生条件统计,设计出合理和安全的驾驶行为。文章以智能网联车为研究对象,使车辆行驶到十字路口的换道、转弯、调头等行为对应行驶场景,能够保证智能网联车安全、合理的在一定可控范围下行驶在复杂的十字路口。无人驾驶车辆在十字路口的通行中提高了行驶效率和减少了运营成本,带给人们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服务,推动智能网联车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车辆异响是驾乘人员容易感知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在乘用车中尤为突出,座椅又是车辆中的重要零部件,也是影响整车NVH的重要因素,因此汽车座椅异响在车辆异响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文章从异响产生机理介绍汽车座椅异响的分类,针对每一种异响提出一些设计建议及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