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中针对现有平台车型C-NCAP五星级碰撞安全车身,基于车身结构轻量化要求,通过CAE仿真改进车身结构,开发了一款满足C-NCAP五星级碰撞标准的全新紧凑型A级轿车。在现有平台车型基础上,构建高精度整车碰撞有限元模型,通过前纵梁、副车架和前防撞梁结构的改进设计,以整车加速度波形、前围侵入量和前纵梁变形模式等为结构开发目标,进行车身轻量化设计。结果表明,在达到车身结构轻量化要求的同时,改善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某轿车设计开发初期阶段,以其前端结构在正面碰撞过程中所受到的平均压溃力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16 km/h正面40%偏置刚性壁碰撞、50 km/h正面刚性墙碰撞和56 km/h正面40%可变形壁偏置碰撞等3种碰撞模式进行结构优化分析,得到较好的车辆前端结构.在具备整车碰撞分析条件下,将优化结构进行整车碰撞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前端结构在整车碰撞分析中表现理想.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甥性全量理论的一步成型法对车身典型帽形结构进行成型性研究,通过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了成型历史对帽形结构耐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考虑成型历史的碰撞结果与试验更接近.采用一步成型法对整车正碰关键吸能零件进行成型分析,考虑和不考虑冲压成型的碰撞仿真结果对比表明,冲压成型历史对整车正面耐撞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文针对纯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在造型和布置上的差异化特点带来的车身正碰框架中的设计难点和痛点,提出了一套完整、可行且有效的主体铝制量产正碰车身框架结构设计方法,此方法专门针对纯电动布置进行实体建模和正碰工况下的拓补优化设计,制定正碰主体铝材料结构设计方案,以实现吸能效率的提升,保障乘员舱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兼顾轻量化和共线约束。基于CAE和试验验证结果,此设计车身各正碰指标均满足C-NCAP五星碰撞结构要求,比对ODB下的整车乘员伤害得分也满足相关要求,说明其可行有效性,为同类型车型的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单排座纯电动汽车,建立了碰撞有限元模型,并利用23 km/h低速全宽正面碰撞试验的整车碰撞吸能过程、碰撞变形及碰撞特性参数,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完整及有效性。根据GB 11551—2014对50 km/h高速正碰工况下整车结构变形及B柱加速度特性进行分析,讨论了乘员安全空间及电池箱、电机、动力电线等纯电动汽车碰撞安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轻型客车正面碰撞车架吸能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轻型客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车架是主要变形吸能结构。因此,根据正面碰撞安全法规对某轻型客车的碰撞安全性改进设计中,以车架改进为重点,采用计算机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设计了车架吸能结构,控制了车架的刚度和变形,为整车通过我国正面碰撞安全法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进行过程中在国内首次将大规模网络集群并行计算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同时开创性地进行了车架总成动态冲击试验。改进实践证明,类似结构的车辆可以通过对车架吸能区结构的优化设计,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代价显著提高碰撞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车检院")新基地整车碰撞试验系统完成调试,并成功为某企业开展了客车正碰试验。本次试验严格按照即将发布的交通部《客车正面碰撞试验乘员保护》标准进行。该试验的顺利进行标志着重庆车检院已经具备了客车正面碰撞的试验检测能力,能够为企业提  相似文献   

8.
应用有限元法研究车架结构的耐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雨  李一兵 《汽车工程》1997,19(6):336-341
本文应用有限地对车辆正面碰撞过程中车架结构的大变形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文中介绍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方程,运用微机版DYNA3D软件,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车呆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了车辆正碰过程中车架的变形位置和变形形式。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车架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实车碰撞试验表明:改进后,车架结构的耐撞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马志雄  朱西产 《汽车工程》2008,30(5):411-415
通过对实车碰撞中车体减速度曲线的分析,发现其具有双台阶特征.为此提出了一种从实车正碰试验车体减速度曲线提取出相应的等效双梯形减速度曲线以用于台车试验的方法.台车试验的数学仿真表明,用等效双梯形曲线和相应的实车碰撞减速度曲线分别模拟得到的假人模型各种伤害响应和运动姿态互相很好地吻合.说明在正碰台车试验中完全可以用等效双梯形曲线代替相应的实车正碰减速度曲线进行模拟,可应用于车辆约束系统的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的实施,有效提升了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能。文章主要从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前向碰撞预警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四个整车主动安全测试项目对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相应标准进行介绍,为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主动安全整车项目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正面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碰撞试验(MPDB)取代了原有的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ODB),并首次提出了整车碰撞兼容性指标考核要求。为了确保整车碰撞兼容性指标在详细设计阶段满足要求,需要对整车进行碰撞兼容性优化分析。文章首先对某款中型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进行有限元碰撞仿真建模与MPDB工况分析,提出碰撞兼容性优化方案,最终进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车辆前端与壁障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并进行车身刚度匹配,可大幅度降低整车兼容性罚分,同时也为后续新车型设计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斌  包伟 《汽车科技》2013,(6):49-55,62
车辆正面碰撞加速度波形可以简化为等效双阶梯形波,利用这一方法分析波形特征,指导车身结构正碰性能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某车型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为例,将碰撞加速度作为设计目标,应用等效双阶梯形波法将波形参数化,通过对比结构性能指标,确定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车身结构耐撞性的概念设计是由车辆乘员伤害指标确定出整车碰撞波形(正面碰撞),根据波形将车身结构性能分解参数化设计,文章从CAE建模角度。探讨比较了建立车身概念设计模型的各种主要方法工具,包括LMS模型、有限元Beam—element模型和多体MadymoFrame模型。表明各模型的建模特点和基本方法主要取决于结构刚度特性和惯性特性的提取与参数化。指出三维模型在概念设计阶段具有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汽车前横梁改进"项目的要求,建立了整车碰撞有限元模型,并采用CAE技术手段,分析得出了该车身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从而可有效地保障车辆安全性能,指导车身设计,避免在新车开发中出现结构缺陷.  相似文献   

15.
以一款12 m承载式公路客车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车30 km/h碰撞测试和整车CAE模型验证,并对车辆结构的耐撞性进行分析,提出前部结构改进方案,结构耐撞性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指出车身结构耐撞性概念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由车辆乘员伤害指标确定出整车碰撞波形(正面碰撞),根据波形将车身结构性能分解参数化设计。探讨比较了使用CAE技术建立车身概念设计模型的各种主要方法工具,包括LMS模型、有限元Beam—element模型和多体Madymo Frame模型。论述了相关的建模特点和建模共同的基础:结构刚度特性和惯性特性,并讨论这些概念设计模型特有的局限性以及需要的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车辆正面碰撞试验方法主要有百分百正面碰撞和百分之四十偏置碰撞两种碰撞试验,百分之四十偏置碰撞主要考核车身结构的安全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正面偏置碰撞车身结构优化的方法,并在此方法的指导下针对某车型车身结构在偏置碰撞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车身变形量达到了前期定义的目标。本文提出的车身结构优化方法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对今后车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斌  李华香  史建鹏 《汽车科技》2012,(5):47-49,58
应用Hypermesh和Pam-Crash软件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按照C-NCAP试验要求分别进行整车正面碰撞和40%偏置碰撞仿真。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B柱加速度曲线的对比分析,验证整车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根据仿真结果评估车身结构偏置碰撞安全性能,对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整车偏置碰撞性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某车型在整车安全正面碰撞过程中,车身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对加速度、速度曲线及车身关键件的变形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车身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正面碰撞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车型安全开发目标及车身结构的要求,对吸能盒、左纵梁内部结构件、副车架纵梁及蓄电池支架提出了优化方案。通过对所提方案进行模型仿真模拟分析,并用HyperGraph对其模拟仿真结果进行后处理,分析优化后方案的优化结果,并确认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有效地缩短了整车安全性能的开发周期,节约了实车碰撞试验验证的开发成本,为项目后期实车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海亮  沈海东 《天津汽车》2010,(4):38-41,55
安全性现已成为客户选购汽车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促使汽车制造商必须设计出超出法规要求的高安全性车辆,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由于结构和空间所限,侧面安全性能的提高会更具挑战性。文章介绍了C-NCAP,EuroNCAP,US-NCAP,IIHS的车辆侧面碰撞性能的市场评价规程,总结了基本试验方法和性能指标。在整车开发过程中,为提高车辆的侧面碰撞性能、结构及内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