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简单介绍铅酸蓄电池的放电原理及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与内阻的测试原理,提供整车环境以及实验室台架上两种环境下的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内阻测试方法,并例举部分整车蓄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内阻测试数据,分析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以及充电(放电)过程中蓄电池内阻与SOC的对应关系,为整车电性能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整车车载蓄电池的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动汽车核心部分动力电池组,建立相关的动力电池性能测试方法,通过此测试方法可获得汽车在实际运行工况下动力电池的真实性能状态,提高对动力电池性能参数的检测精度,为以后建立完整的电动汽车性能测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本文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现状问题,介绍了动力V2G有序充放电技术的背景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通过建立仿真模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有序充放电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充电站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锂离子动力电池温升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热机理.基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内阻引起的温升特性,建立动力电池传热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出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及电池温升随放电倍率变化的规律.最后对锰酸锂电池进行内阻实验,揭示了电池内阻随电池温度和SOC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发电机工作时会消耗发动机动能,其在整车条件下的发电效率及工作点是基于整车能量流对发电机匹配选型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整车条件下的发电机发电效率的阻力矩法和外特性法两种测试方法,给出了对应测试原理,并基于多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阻力矩法2次测试相对偏差达0.2%,外特性法4次测试相对偏差达2.3%,两种方法得到的发电机效率数据相对偏差1.3%;阻力矩法优于发电机法的主要原因是外特性法发动机工作输出功率大,且发动机本身工作状态相对不稳定;基于3台试验样车使用阻力矩法进行发电机效率测试,试验验证了阻力矩是有效可行的。本研究为整车电能计算和能量流仿真提供了相关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曹有琪杜立飞卢海杜慧玲 《汽车工艺与材料》2021,(12):1-6
从热特性这一角度,综述了电池产热机理、热相关特性和容量衰减与温度之间相互的影响,并总结了风冷、液冷和相变冷却对电池散热效果的优势与不足.分析结果表明,成批电池组的使用导致热量积聚效应,高温促使电池性能衰减严重并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分析得出目前电池主流散热方式为液冷,通过改变液冷散热结构和研发散热介质,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15.
17.
动力电池导热系数因其结构复杂性影响具有各向异性。使用热流计法测量了动力电池厚度方向上不同区域的导热系数,并测量了绝热条件下锰酸锂电池(12 Ah)和磷酸铁锂电池(20 Ah)的发热情况,用Bernardi方程计算出电池发热量方程。利用测量出的导热系数及发热量数据对两种电池建立了模型,计算对比了相同环境条件下两种电池在相同放电电流和相同放电倍率情况下的发热情况。结果表明,电池中部与两侧导热系数相差40.5%,相同放电电流和时间条件下小容量电池温升更大,在10 A放电800 s时温差为2.52℃,而相同放电倍率情况下大容量电池温升在2C放电800 s时比小容量电池高13.17℃。 相似文献
18.
19.
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扩展是造成电动汽车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以由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构成的动力电池系统为试验对象,采用加热触发单个电芯热失控的方式,通过采集电芯和模组的电压、温度等特征参数,对电芯热失控及在模组和系统范围内热扩展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电芯热失控诱发热扩展过程较为短暂,约5 s引发第二节电芯热失控;热失控发生前,触发电芯的负极采样温度高于正极,且负极温变速率平稳;热失控发生后,受正极喷射火焰影响,与之直接串接模组存在更高风险,在热扩展中受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