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陶其铭  陈杰 《汽车电器》2022,(9):62-63+66
本文简单介绍铅酸蓄电池的放电原理及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与内阻的测试原理,提供整车环境以及实验室台架上两种环境下的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内阻测试方法,并例举部分整车蓄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内阻测试数据,分析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以及充电(放电)过程中蓄电池内阻与SOC的对应关系,为整车电性能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整车车载蓄电池的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动汽车核心部分动力电池组,建立相关的动力电池性能测试方法,通过此测试方法可获得汽车在实际运行工况下动力电池的真实性能状态,提高对动力电池性能参数的检测精度,为以后建立完整的电动汽车性能测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镍氢电池充放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试验结果,对镍氢电池的充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详细分析,并给出了镍氢电池的电压,内阻和温度特性曲线。分析得出,充电过程中,为了避免电池内部温度过度对电池循环使用寿命形成的损害,对电池的实时检测很有必要,与铅酸电池相比,镍氢电池放电端电压对时间的下降梯度更小,因而能放出更多的能量,具有比较高的比能量,这些特性十分适用于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LCR数字电桥、数字万用表、耐压测试仪和泄放电阻法对动力电池寄生Y电容进行测试,探讨了不同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轴流式动力涡轮低转速、低膨胀比的技术特点,利用负载压气机作为耗功部件,搭建试验台架,采用温降法对轴流式动力涡轮的绝热效率特性进行测定。试验过程中,根据相似原理对动力涡轮的设计工况参数进行相似化处理,采用低温(80℃以下)驱动方式进行测试;为了提高测试精度,采用了电加热调温、管路包裹、出口稳压处理等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负载压气机作为耗功部件,采用温降法并综合各种技术措施,能够满足轴流式动力涡轮绝热效率特性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6.
锰酸锂动力电池寿命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用锰酸锂电池为对象,通过电池的实际运行环境和电池容量衰退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充放电倍率应力、温度应力和放电深度应力3方面进行与实际运行环境等效的应力条件下的电池寿命测试。利用拟合的衰退数据得到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寿命模型参数,利用线性累积法简化了电池容量衰退模型,提出了一种面向不同实际应用场合的电池寿命测试方法。与模拟混合四季温度的电池寿命数据对比验证了该简化模型的有效性,它有效缩短了电池寿命测试周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现状问题,介绍了动力V2G有序充放电技术的背景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通过建立仿真模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有序充放电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充电站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大功率测功机试验台架进行循环工况试验来模拟实车运行情况,提出了通过平均效率以及动态效率评价车用电机效率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实际情况下车用电机的应用特点,对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的性能测试以及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汽车托底是一种常见的道路交通事故类型,电动汽车发生托底事故后,动力电池受到挤压和撞击,常常存在安全隐患.当前,行业内普遍采用整车刮底试验和动力电池底部球击试验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托底安全性设计和验证.本文根据当前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对动力电池底部球击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改进,提升动力电池的托底耐久性.  相似文献   

10.
动力电池的电性能、安全性和循环性能都与电池的工作温度密切相关.在一定的散热条件下,动力电池的温度主要取决于其本征产热和比热容热物性参数特性.上述热物性参数可通过等温量热法(IBC)和绝热量热法(ARC)进行精确的量化测试.主要从测试原理、模拟场景、测试样品尺寸、数据分析过程和测试结果5方面,针对上述2种测试方法的异同进...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动力电池温升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热机理.基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内阻引起的温升特性,建立动力电池传热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出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及电池温升随放电倍率变化的规律.最后对锰酸锂电池进行内阻实验,揭示了电池内阻随电池温度和SOC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发电机工作时会消耗发动机动能,其在整车条件下的发电效率及工作点是基于整车能量流对发电机匹配选型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整车条件下的发电机发电效率的阻力矩法和外特性法两种测试方法,给出了对应测试原理,并基于多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阻力矩法2次测试相对偏差达0.2%,外特性法4次测试相对偏差达2.3%,两种方法得到的发电机效率数据相对偏差1.3%;阻力矩法优于发电机法的主要原因是外特性法发动机工作输出功率大,且发动机本身工作状态相对不稳定;基于3台试验样车使用阻力矩法进行发电机效率测试,试验验证了阻力矩是有效可行的。本研究为整车电能计算和能量流仿真提供了相关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热特性这一角度,综述了电池产热机理、热相关特性和容量衰减与温度之间相互的影响,并总结了风冷、液冷和相变冷却对电池散热效果的优势与不足.分析结果表明,成批电池组的使用导致热量积聚效应,高温促使电池性能衰减严重并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分析得出目前电池主流散热方式为液冷,通过改变液冷散热结构和研发散热介质,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传热效果,研发了新型液冷动力电池模组。基于单体电池的最大发热功率测试结果,建立了新型液冷动力电池模组的冷却/加热系统试验平台,该平台由供液系统、冷却系统、加热系统、信号测量(传感器)与数据处理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等组成,可进行液冷动力电池模组传热特性的试验,为后续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汽车用蓄电池的一阶动态时变参数阻容模型的基础上,对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进行了仿真,并采用蓄电池充放电仪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充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端电压和SOC值随时间的变化存在一种准确对应关系,同时验证了所建立蓄电池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电动汽车的电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动力电池导热系数因其结构复杂性影响具有各向异性。使用热流计法测量了动力电池厚度方向上不同区域的导热系数,并测量了绝热条件下锰酸锂电池(12 Ah)和磷酸铁锂电池(20 Ah)的发热情况,用Bernardi方程计算出电池发热量方程。利用测量出的导热系数及发热量数据对两种电池建立了模型,计算对比了相同环境条件下两种电池在相同放电电流和相同放电倍率情况下的发热情况。结果表明,电池中部与两侧导热系数相差40.5%,相同放电电流和时间条件下小容量电池温升更大,在10 A放电800 s时温差为2.52℃,而相同放电倍率情况下大容量电池温升在2C放电800 s时比小容量电池高13.17℃。  相似文献   

18.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流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对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提出了两种局部结构的变动途径,一种是改变通道的宽度,另一种是改变空气进出口处集流板的倾斜角度.利用FLUENT软件对15种结构变动方案的流场进行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结构变动对流速分布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结构变动途径的作用机理.最后,选出流速均匀性相对最好的结构方案,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案的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扩展是造成电动汽车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以由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构成的动力电池系统为试验对象,采用加热触发单个电芯热失控的方式,通过采集电芯和模组的电压、温度等特征参数,对电芯热失控及在模组和系统范围内热扩展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电芯热失控诱发热扩展过程较为短暂,约5 s引发第二节电芯热失控;热失控发生前,触发电芯的负极采样温度高于正极,且负极温变速率平稳;热失控发生后,受正极喷射火焰影响,与之直接串接模组存在更高风险,在热扩展中受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的设计要求,包括系统的基本功能、电化学性能、电池管理系统(BMS)性能、热管理系统性能、碰撞及高压安全性能、布置位置及形状设计、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主要性能要求加以举例和应用说明.通过对车用动力电池系统设计要求及应用的介绍,为汽车整车及相关行业电池系统设计发布工程师及车用动力电池开发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