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某商用车企业现有传统轮辋生产线制造工艺落后、用工较多、劳动强度大的情况,基于进一步提升车轮质量和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对现有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工艺方案进行探讨。本方案引进了轮辋自动弯曲生产单元、机器人视觉引导系统、机器人柔性打磨系统、轮辋轮辐自动焊接工作站等生产单元,通过搬运机器人、搬运专机与自动输送辊道相配合的方式实现了车轮生产线自动化连线生产,并对生产线改造费用估算情况以及产生的效益进行了阐述,以期能给车轮生产企业生产装备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某国产汽车刹车盘制造厂商的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为实例,主要介绍了低负载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线改造项目的应用,以及利用低负载机器人在狭隘空间下对接多台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器人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智能制造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焊接、喷釉、装配、码垛等任务。总控通过PLC给工业机器人下发任务,并采集工业机器人的状态信息。文章结合某条典型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从应用的角度,研究了基于PROFINET IO工业以太网的通讯方法,实现了S7-1200 PLC与多台ABB机器人之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4.
在自动化浪潮下,工业机器人在新时代推动下,迅速迈入高信息化、高智能化、高数字化、高柔性时代,产研一体企业层出不穷.工业机器人行业中KUAU、AB、FANUC、YASKAWA机器人依旧在国内业内备受关注的四大类工业机器人.针对公司内传统翼子板手工焊接分散式工作站,展示出不便于零件运输、管理、运行效率低.设计基于应用自主研...  相似文献   

5.
基于汽车整车工厂对车身焊接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自动化相对人工在生产效率上的巨大优势,工业机器人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主要介绍凸焊自动化工作站的设备配置、作业流程及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李晓冉  丁文其 《隧道建设》2020,40(4):520-530
为研究隧道新型波纹钢初期支护快速装配施工技术,基于隧道施工常用工业机械臂分析实现搬运装配等特定功能的控制方 法和二次开发手段。主要研究和结论如下: 1)从机械臂的计算机集成控制角度出发,提出实现工业机械臂二次开发功能(如智能 装配或搬运)的研究思路。研究中选用ABB 机器人RobotStudio 离线编程平台,完成机械臂运动算法的预编程。机械臂与计算机之 间采用PC SDK 方式进行通信,交换运动目标点等数据。在计算机端联合开发设计C#程序模块,实现网络集成控制及用户交互的 功能。2)为验证控制方案的合理性,在RobotStudio 中导入波纹钢3D 模型并搭建机械臂装配虚拟仿真试验平台,设置工作站I/ O 信 号逻辑。3)利用二次开发软件控制波纹钢搬运装配运动的仿真试验运行成功,验证了基于机械臂的波纹钢装配集成控制技术的可 行性,虚拟试验仿真数据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并为未来波纹钢支护结构装配施工智能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成果。  相似文献   

7.
覃永 《时代汽车》2022,(7):153-154
本文以汽车下车体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为例,阐述了车身焊接自动化线的形成原因,以及柔性焊接生产线的应用场合.从柔性焊接生产线的设计内容出发,分别从柔性焊接夹具的技术要求、抓手设计以及机器人布置规则等方面论述.通过对下车体柔性焊接生产线的分析,对其设计要点进行研究,为自动化生产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从制动盘自动线与工业机器人集成的几个实例中,能够看到集成系统的高效率与高柔性,以及在方案规划与技术路线中,多项创新技术的采用。"在制动盘自动线与工业机器人集成的实例中,领先的系统集成综合技术的应用,对制动盘传统产业的改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为汽车零部件厂商开发的制动盘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作为制动盘加工自动化发展的一个方向,达到提升自动化程度、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目标。制动盘自动线与工业机器人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车间现场应用Motoman机器人ES200N进行离线研究。应用Robcad虚拟仿真软件,实现焊装领域生产线三维建模及通过性仿真,完成生产线单工位焊点工艺规划、节拍分析,及对motoman机器人的离线编程工作,最终得到离线程序,并应用到现场机器人示教工作中,提升机器人焊接质量,缩短现场机器人示教周期。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示教作业的离线编程位置精度校正计算方法,并进行了模拟验证。计算分析了机器人绝对原点偏差对校正后离线编程位置偏差的影响,并通过搭建实际生产点焊作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了验证。旨在提高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位置精度,解决当前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过程中核心的校正关键技术问题,为实际生产准备过程中的机器人自动化编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周晓迪  万翔 《时代汽车》2022,(10):81-82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愈发广泛,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机器人技术人才的市场缺口非常大,亟需更多的专业人才.本学院在江苏省委娄书记的指示下,根据江苏实际情况,将德国职业教育经验进行本土化吸收,掌握目前市场上的机器人人才需求,对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追赶工业4.0的道路上,为进行数字化车间建设的前期探索,着手打造了一条牵引销总成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生产线,介绍了数字化设计、生产线的整体布置、物流自动化、机器人焊接优势等,为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参考意见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给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化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业质量与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实现速度。本文以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作为研究方向,首先概述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然后详细分析了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与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时间最优问题;并以PUMA560工业机器人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通过数学遗传算法函数规划的方式,探究工业机器人时间轨迹规划的最优计算方法;最后利用MATLAB实现程序代码编程、优化与仿真,建立规范化的最优轨迹方案。仿真结果证明,PUMA560工业机器人能够在特定遗传算法下高效完成工业制造任务。  相似文献   

14.
对汽车侧围内板焊装线仿真研究,应用PDPS软件对汽车侧围内板焊装线建模,模拟工件上料、夹具开合、机器人焊装、工件下料焊装线生产过程,仿真研究结果如下:通过调整焊枪路径或焊枪姿态实现焊点可达性以及避免发生碰撞干涉,根据6自由度机械手关节值旋转角度变化情况调整焊接机器人焊接过程,通过对工位操作生产节拍仿真研究控制生产线生产时间。  相似文献   

15.
介绍自动化焊装线工艺规划过程中生产线节拍的设计过程,并重点讲述循环时间的确定、节拍设计和仿真验证等关键步骤的内容和方法.从工业工程的角度出发,概述自动化生产线的节拍优化方法,并结合焊装生产的实际特点,讲解在焊装线规划设计过程中该如何实现节拍优化.最后作为补充,简述自动化焊装线中人工操作工位的节拍设计和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主要分析了机器人在车身焊装生产线中的作用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应用情况的分析,得知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尤其在车身焊装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机器人在车身焊装生产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预计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工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正>博世创业投资公司发起了对镁伽机器人的成长阶段投资。这家公司基于先进的精密测量,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AI)技术,为实验室自动化、智能零售和轻量级制造提供灵活经济的自动化解决方案。"镁伽机器人的技术将不断提升自动化生产效率。目前,镁伽研发的机器人已经应用于博世家用电器生产线。"博世创业投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领域不断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被研发、制造出来,并在汽车装配、金融加工、机械制造等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对工业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物联网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开展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道巡检机器人研究。通过案例进行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新管道检测方案的综合性能优于常规方案,目前已经逐步替代现有的传感器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4.0的推进,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得到蓬勃发展,正逐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要求,很多行业的零部件生产制作逐步由手工向自动化转变,而自动化领域中应用的机器人无疑是领军人物。机器人从用途上主要分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涂装机器人、切割机器人、涂胶机器人等,本文主要探讨弧焊机器人在摩托车车架焊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白车身制造过程高自动化率的特点,为了提前验证白车身生产可行性,提高机器人编程与调试效率,以顶盖涂胶工位、顶盖弧焊工位和左前车门滚边工位为例,应用Tecnomatix软件对机器人涂胶、机器人弧焊和机器人滚边3种连续性制造特征进行了仿真应用研究。从制造特征处理、工具定义、机器人仿真和离线程序应用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及论述。实践证明,应用Tecnomatix可以有效完成机器人涂胶、机器人弧焊和机器人滚边3种连续性制造特征仿真,提高现场调试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