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我国汽车领域的蓬勃发展和汽车技术的日趋成熟,消费者逐步要求提高汽车产业中对汽车内部结构设计方面,而决定该设计的优良首先必须要确定好H点。H点是在汽车内部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参考点,是汽车内部尤其是驾驶室设计的基准点。H点的位置决定了驾驶员身体各关节、视野手伸等部分在驾驶室中的位置,继而决定了驾驶员的操作舒适性、灵活性和安全性等。文章系统地总结了H点的含义,介绍了国内汽车领域H点的发展历程,简述现阶段最有代表性的H点的确定方法,并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得出了未来H点的整体设计思路。整体的设计思路将多种H点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综合定位H点的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2.
作为驾驶员工作和休息的主要场所,重卡驾驶室需要满足用户的各种功能和性能要求;人机工程学在重卡驾驶室的设计中应用广泛,文章应用到人体理论进行驾驶室内各种操纵装置布局、安全视野校核和人体坐姿评价,同时应用空间理论对驾驶员的操作空间进行设计,另外,应用基于驾驶室人机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评价方法,对驾驶员的视野、空间、人体坐姿等内容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王超  黄超俊  宛家国 《汽车科技》2020,(2):36-41,47
针对SUV车型的人体坐姿H30(座椅设计位置R点与踵点Z向高度差[1])普遍偏高,歇脚板的布置对驾驶员左脚的舒适性影响较大,从人体舒适性的角度出发,依据人体理论模型与关节舒适经验范围,理论分析得到歇脚板布置位置的舒适范围,并经过Ramsis软件分析验证,人机平台主观评价验证等方法得到理论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分析结果对车辆布置中歇脚板的位置布置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汽车虚拟视野体验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汽车造型设计阶段,介绍了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汽车视野评价和主观体验系统.分析了虚拟视野系统软硬件组成和关键算法,通过虚拟视野与实车视野体验结果的分析与对比,对使用位置跟踪器和视线跟踪器模拟真实感驾驶员视野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汽车视野进行主观体验是可行的,使用该系统可以大大节省样车阶段的实车试验时间和资金投入,同时提高了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5.
前方视野是影响驾驶员驾驶的重要因素,前方视野可分为正前方视野,左前方视野和右前方视野。外后视镜和A柱在一起形成的遮挡区域,对车辆的左右前方视野影响非常大。为了分析评价侧向视野遮挡区域的影响水平,文章提出了一种量化的评价方法:结合点云扫描,使用imageware处理提取要素,使用CATIA进行处理,最终通过数据化的计算进行评价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观的评价各个车型前方视野以及各个区域的评分情况。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汽车驾驶员的前方视野、后方视野和盲区的测定方法。本文从视野范围的角度出发,在汽车靠右侧行驶的情况下,对驾驶员座左置或右置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7.
郑巍 《城市车辆》2008,(9):43-44
A柱视野障碍是驾驶员前方视野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驾驶员眼点和头部转动点,利用投影原理,引入了一种新形式的A柱视野障碍评价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A柱以及外后视镜、车门密封条等多种因素对视野的影响,不仅可以对车辆A柱视野障碍进行定性的分析,同时也能定量地对不同车辆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直观易懂,可以作为对法规A柱视野障碍评价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介绍客车驾驶员视野的相关要求,并对驾驶员视野进行分析;结合CATIA软件对LCK6127H车型的驾驶员视野设计进行校核,为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借鉴了轿车、客车的人机布置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适用于旅游观光车人机布置的设计方法。详细深入地分析了旅游观光车与一般轿车在人机布置中的相同与不同,对驾驶员和乘客座椅的布置、乘客视野的校核、上下车方便性、坐椅扶手和车位护栏等方面进行设计。本套人机布置方法充分考虑了游览观光的功能,在满足由外向内的布置约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追求乘坐舒适性和视野开阔性。  相似文献   

10.
驾驶时间对营运驾驶员驾驶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王猛  汪林  李宏海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5):113-116,120
针对影响交通安全的疲劳驾驶问题,以公路客运行业的营运驾驶员为研究对象,应用人机工程学和试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按驾驶时间的不同设计了区组对比的试验方案,并用试验仪器现场采集了99个样本的试验数据,利用F检验和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驾驶时间对驾驶员驾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时间在8~12 h之间,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注意能力会显著降低,而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降低不明显;驾驶员的主观疲劳感受随驾驶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选择巴南广高速公路上的孙家梁与吴家湾隧道,根据实际的灯具布置情况及真实环境特性建立了仿真测试平台。采用了穿越毗邻隧道驾驶员的主观感受指标,确定了后方隧道出口、中间亮度、前方隧道入口的亮度等级及对应的心理感受等级,通过现场测试;分析了不同后方隧道出口、前方隧道入口亮度对驾驶员的瞬时主观感受影响;着重讨论了中间亮度变化对驾驶员穿越毗邻隧道的整体主观感受影响,并通过对不同中间亮度的测试结果的数据拟合处理,得到了在隧道间距159 m的条件下,主观感受最佳时后方隧道出口、中间亮度、前方隧道入口的3者亮度大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行车安全与驾驶舒适性,通过对电子后视镜或摄像机监视器系统替代传统后视镜技术进行梳理,分析了相关国内外法规和标准对摄像机和监视器参数设计要求,总结出监视器在尺寸、角度、位置设计方面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实际跟车试验和模拟驾驶验证结果,对比试验中的评价指标,包括驾驶任务执行过程中驾驶员的各项生理表现。考虑驾驶员的主观评分,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评价体系,为摄像机监视器系统的整体应用提供了可行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驾驶员座椅位置更加符合目标人体,本文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依据目标人体的关节尺寸,制定相应的舒适坐姿,确定专属H点,从而确定符合目标人体的座椅位置。依据定制化的驾驶员H点位置,可以有效的评估目标人体的人机性能,进而合理的设计车身结构以及车内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4.
基于驾驶员眼动信息分析了驾驶员在直行、左转、右转、掉头、静止工况下对A柱视野区域以及A柱本体的主要关注范围,确定了A柱视野细分区域的视野重要度排序,并提出了A柱视野的控制原则以及用于测量A柱障碍角的标准修正方法。验证结果表明:GB 11562测量方法、SAE J1050测量方法所得结果与主观评分出入较大,本文提出的标准修正方法与主观评价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轻型载货汽车在交通运输业中广泛应用,驾驶员操作舒适性是重要评价指标。针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不舒适问题,提出利用人机工程学把驾驶过程中不舒适的问题转化到车型设计中。首先将市场售后信息分类,分成操作舒适类和操作空间类。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对每个问题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通过与竞品车型对比,判断设计目标值是否合理,然后调整设计中的相关参数。通过油泥模型、硬质模型、样车制造,验证本文在轻型载货汽车内饰设计过程中应用的人机工程学,实现驾驶员操作舒适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检测中的主要环节,对测量中易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驾驶员前方视野测试程序、三角窗问题的界定、双目障碍角的判断及我国的人体特点等进行了阐述,指出了进口汽车对于我国消费者人群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某SUV存在中高速转向侧倾偏大、后悬过大突起障碍时传递到车身的冲击偏大等问题,对该车辆进行悬架KC客观试验,结合同等级同类型车相关参数的对比分析,明确悬架KC特性参数的优化方向及目标,通过仿真优化完成悬架硬点参数设计,结合项目实施背景提出悬架硬点优化方案并实施,对优化后的样车进行KC客观试验及整车性能主观评价。KC试验结果表明,经硬点优化后悬架相关KC特性参数基本达到设计目标;经整车主观评价确认,该SUV相关操稳性及平顺性问题有了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两层驾驶员转向预测模型,基于驾驶员视觉预瞄信息的第一层体现了路径跟踪特性,基于神经肌肉动力学模型的第二层体现了驾驶员转向操作特征,采用Car Sim/Simulink对比了不同状态驾驶员的路径跟踪性能。设计了车道偏离防避系统(LDAS)的期望横摆角速度观测器和转角PID控制器。建立了转向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滑模理论设计了LDAS的鲁棒转矩控制器。由于车辆偏离车道程度与预瞄点的侧向偏移量和驾驶员力矩的关系不能精确描述,故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LDAS人机共驾模糊控测器。进行了基于Car Sim/Simulink的仿真和基于Car Sim/Lab VIEW RT的硬件在环试验,对比了驾驶员、LDAS控制器和人机共驾纠正车辆偏航的能力。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人机共驾策略能及时纠正车辆偏航,使之恢复到正常车道,并保证从人机共驾到驾驶员控制切换过程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9.
后视镜布置及校核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后视镜属于汽车重要安全件,是驾驶员获得间接视野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本文利用cAD软件对某车型的后视镜进行布置和视野校核,使其满足法规及人机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国人体尺寸,对比基于RAMSIS与SAE规则的驾驶员H点X向行程设计方法,指出采用RAMSIS更适合于中国人体的H点行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