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长江是世界上内河航道里程最长、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流经江苏境内约400km,其中深水航道360km。2002年以来,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历经了8.5m、10.5m以及长江口12.5m等多次浚深整治,对沿江地区港口产生了重大影响。据统计分析,2002年以来,江苏沿江港口泊位单位长度通过能力翻了一番,5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了101个,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分别增长了2.2倍和4.1倍,形成南京、苏州、南通、江阴、镇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评价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实施效果,通过运输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法、重力模型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工程的经济、社会、宏观、环境效益。结果表明,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工程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新增就业岗位、拉动财政收入增长、促进沿江地区节能减排等实际效益,工程的战略意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长江干线江苏段的航道通过能力。针对江苏沿江港口如何依托深水航道推动自身发展的问题,在分析深水航道对到港船舶大型化提升、航运成本下降、运输组织优化、沿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和畅洲水道航道条件、整合港口资源和优化布局、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临港产业布局、改善口岸通关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长江南京以下12.5深水航道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如何利用好深水航道,最大化发挥深水航道综合效益已经摆上重要议程长江江苏段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区段,货运量占整个长江干线的60%以上,对沿江港口群和产业带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4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组织开展大量前期研究论证工作,有效加快了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交通运输业保持稳定增长,受行业内外部因素影响,长江水路运输市场运行平稳、稳中有进,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稳步增长,港口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一、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2019年,长江干线主要港口企业完成货物吞吐量8.39亿t,同比增长3.44%。主要港口企业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70亿t,同比增长0.27%。主要港口企业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相似文献   

6.
在调研江阴港腹地经济、港口发展、沿江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对江阴港发展的影响。分析得出:1)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实施,有力提升了长江南京—南通段航道通航条件,为开普敦型船舶进江阴港创造了有利条件。2)船舶大型化大幅提升了实载率,不仅让江阴港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而且给江阴港口企业减少了大量的物流成本,促进了船舶运输组织方式的优化调整,还减少了船舶污染和碳排放,推动港口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5月20日,经过一年的试运行,由中交集团所属一航局、二航局、三航局、天航局、上航局、一航院、二航院等多家单位参建的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根据测算,工程实施后平均每年可直接为沿江地区实体经济企业节约水运物流成本15. 5亿元。长江南京以下12. 5 m米深水航道工程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  相似文献   

8.
为使长江深水航道更好地服务航运,介绍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近期发展变化及航道维护概况,对沿江航运、沿江港口、沿江社会经济等服务对象的影响进行论述,并从服务总量、服务品质两个角度分析航道公益服务的需求,为长江航道部门进一步提升养护和服务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十三五"时期,在复杂的发展环境影响下,江苏省沿江港口吞吐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增速逐年放缓,持续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重要保障"十三五"时期,港口发展宏观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经济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投入运行。在复杂的发展环境影响下,江苏省沿江港口吞吐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增速逐年放缓,持续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赵德招 《水运工程》2017,(9):131-136
选择上海市及江苏省2个地区作为长江口深水航道受益对象,从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个层面分析评价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运行5年沪苏两地的效益响应。结果表明,沪苏两地沿江港口的疏浚吞吐比整体有所下降,近5年降幅分别近15%和25%,2015年已分别减小至949 m~3/万t和327 m~3/万t。2011—2015年,沪苏两地因12.5 m航道产生的疏浚单方GDP增长量分别为目前国内疏浚成本单价的15~20倍和40~60倍,疏浚净效益相当可观。随着12.5 m深水航道江苏段的投入运行和沿江港口码头的改造升级,长江口深水航道的疏浚效益还将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1.
福姜沙北水道作为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重点疏浚河段,易受上游靖江边滩冲刷沙体过境的影响,河势变化较为复杂。针对疏浚方案中存在的掉头区布置、运泥线路选择及艏吹点布设等难点,对施工条件、通航法规、施工效率、施工安全及经济合理性等进行研究。采用理论计算与施工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完善了福姜沙北水道12.5 m疏浚方案,也可为今后长江内河疏浚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治理对策及建设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晓云 《水运工程》2011,(12):99-105
长江南京以下航道自然条件优越,随着水利、水运工程的不断建设,总体具备大型海轮进江的基本条件,但有部分浅区制约着航运效益的整体发挥.20世纪90年代启动南京以下深水航道系统治理研究,基于对河道演变与航道格局的长期研究认识,逐步形成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自下而上、先通后畅”的建设思路和“把握有利时机、控制关键部位;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治理原则,为尽快实现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提供了技术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工程一期疏浚工程施工中,因通州沙航道受裤子港沙尾部右缘淤涨南压影响,水深逐步变差,直接影响了B区的疏浚施工。研究通州沙水域水沙运动特点、床沙特性及潮汐特征;分析河势变化及回淤特点;通过在B区航槽外预设截沙槽,减缓航槽边缘泥沙进入航槽的速度;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工程后续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工程河段水生生物种类多样,如何在航道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和缓解,是摆在深水航道建设者面前的全新课题。对此,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通过研发整治建筑物新型生态结构、强化现场实时监测、推行环保监理制度、设置停工期和生态补偿等方式,对航道治理工程环保建设进行了有益地实践和探索,效果显著,可供其他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福姜沙水道在平面上呈现"两级分汊、三汊并存"的格局,地形条件复杂,局部滩槽演变剧烈,是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重点整治河段之一。为论证福姜沙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基于实测地形、水文资料,系统对比了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福姜沙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前后滩槽演变、汊道分流分沙比调整、固滩效果、航道条件改善等。结果表明:福姜沙水道整治方案总体合理,整治效果符合预期,但须关注靖江边滩底沙活动对福北水道回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强 《水运工程》2016,(7):77-82
目前南京长江大桥上行通航孔通过能力不足,充分利用大桥通航桥孔、增加开通上行通航孔,对于改善桥区航段通航环境、保障大桥及船舶通航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南京长江大桥所处航段的航道自然条件,通过分析不同年份河床演变及水流条件,提出大桥第5孔开通上行通道的可行性及开通方案。结果表明,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与现通航孔跨度相同,大桥河段水深槽宽,具备开通为通航孔的基础条件。建议近期只开通第5孔为大型船舶上行通航孔,未来可根据船舶通航情况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为顺利推进国家重点水运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需要分析工程的技术难点与建设特点,为工程航道整治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在工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征及碍航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潮汐分汊河段复杂的自然环境与保护要求,剖析了工程设计面临的技术难点:潮汐分汊河段水沙运动和滩槽演变规律的进一步把握、航道整治参数的确定、通航汊道选择及洲滩控制工程布置、利益相关方相互制约,以及新型航道整治建筑物结构的研发等;分析了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工程里程长、施工点多面广、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带来的管理难度大,施工与通航的矛盾突出,水下恶劣条件下施工精度控制与质量检测难度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等。成果为工程建设的技术攻关和管理创新提供指导,可作为类似工程前期论证、立项管理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仪征水道整治工程基床整平具有水深、流速大、能见度低、工程量小的特点,现有的整平方法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自主研发水下基床自动化整平装备,通过总体结构设计、自动化整平控制系统研发、自动化整平施工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实现复杂水文环境下水下基床自动化整平施工。该装备整平精度高、施工效率高、综合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应用悬链线理论详细分析计算了作业水深35m、流向角20°、流速2m/s工况下的铺排排体受力情况,并对异步放排移船工艺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铺排初次下排排头控制方法,给出了铺排作业中的一次最佳移船长度。将计算理论进行了35m水深的现场验证,两者吻合。在铺排作业时,可参考悬链线理论应用技术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