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GR冷却器积炭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影响EGR冷却器产生积炭的因素以及EGR冷却器的积炭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其目的在于为构建EGR冷却器试验台做理论准备。影响EGR冷却器产生积炭的因素可以作为试验台参数调整和整体控制的依据,而积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作为试验台测试参数选择的依据。试验结果证明,产生积炭一方面与发动机废气的成分有关,另一方面与EGR冷却器的本身的结构和冷却条件有关;积炭本身会降低冷却器冷却效率、增加压力损失,从而降低了EGR减少NOx排放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EGR冷却器的积碳问题,综合考虑了气体流动速度、冷却水温度、水蒸气和冷却器结构等因素对EGR冷却器积碳情况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防垢策略的EGR冷却器开发设计流程;分析了EGR冷却器的换热效率、压力损失和抗积碳性能等评价指标和其它开发设计要求;并介绍了EGR冷却器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类型以及选型标准;根据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和抗腐蚀性的特点以及EGR冷却器的选材标准,为冷却器选择合适的材料;最后,基于高流速与高冷却水温度的防垢策略,设计了EGR冷却器的热力学计算方法,确立了初步热力学计算过程和详细热力学计算过程;建立了基于防垢策略的EGR冷却器开发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发动机低温和常温环境下EGR冷却器积碳的差异性,以两台相同型号和配置的国Ⅵ柴油机为试验对象,设计了常温 (25 ℃)、低温 (-8 ℃) 两种不同环境温度下EGR积碳发动机896 h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低温环境下EGR冷却器的积碳程度和速度均大于常温,换热效率下降幅度和压力损失增大幅度均大于常温;EGR冷却器积碳导致的换热效率下降是试验后NOx、PM排放增大,HC排放减小的主要原因,冷却器换热效率下降越严重排放变化越明显;HC的冷凝会导致废气中 HC浓度的下降,排气温度和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都对 EGR管道内 HC浓度的下降有影响,但是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合理的设计方案将EGR废气的冷却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设计方案分析及对比,最终确定使用电控EGR冷却器旁通管路设置旁通阀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试验对比该方案既有效解决了EGR管路胶结和阀门卡滞问题,又能将EGR废气的冷却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国外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制造技术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汽车柴油机冷却废气再循环(C-EGR)系统的原理及国外研究成果。采用冷却EGR,在降低NOx排放的同时,微粒(PM)排放及燃油经济性没有明显恶化,从而使其已成为汽车柴油机满足EUROⅢ及美国EPA 2002年排放标准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这个系统中,关键的总成之一是EGR冷却器。介质了国外EGR冷却器的一般技要求、基本结构、材料及焊接工艺。着重介绍了国外在钎焊接头耐腐蚀性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新型的钎料,可以大幅度提高接头的耐腐蚀性能,从而获得高可靠性的EGR冷却器。  相似文献   

6.
作为降低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有效手段,高增压和高废气再循环(EGR)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EGR冷却器是EGR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而在高性能EGR冷却器的使用保养中,必须消除冷却器中的碳粒堆积物。在之前的相关研究中,已报道过EGR冷却器中碳粒堆积物的特性。利用氧化方法预先调查了换热性能的恶化及堆积质量的相关信息。对堆积层的微观研究揭示了EGR冷却器中堆积物的分布情况。换热管内表面形状对堆积层的厚度影响很大。堆积层的体积密度约为0.2 g/cm~3,远低于文献报道的颗粒密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单介绍了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技术以及几种常见的冷却器类型,分析了选择冷却器型号的标准以及换热管尺寸规格、冷却器流动方式、管子排列等设计方法,探讨了其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一期的装配、激光焊接、装配与二期的真空钎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国六排放升级,发动机对冷却系统散热量需求增加下的冷却系统布置方案研究。通过对国六发动机增加EGR冷却器后串联式冷却系统和并联式冷却系统方案工作原理分析,并应用原理进行整车方案设计,最终根据整车热平衡试验对整车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为国六车型设计开发提供数据及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发动机增压器匹配优化、EGR冷却器散热面积计算和ANSYS建模分析、带EGR的发动机稳态和瞬态标定技术研究等,验证了EGR结合POC和DOC可以使4.5L样机满足国TV排放法规。而EGR+DOC不能使样机满足国IV排放法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道路车辆行驶工况设计EGR积碳发动机台架试验并进行1000h的试验研究,对比分析EGR系统积碳试验前、后的整车排放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增加,EGR冷却器热效率逐渐下降,废气压力损失不断增大,在700h后逐渐趋于稳定;EGR阀迟滞特性逐渐增大,闭环开启响应时间变慢;EGR系统积碳导致整车污染物排放恶化,尤其是对NOx和PM排放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换热特性。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工具,识别出冷却器在某一工况下的沸腾区域。  相似文献   

12.
增压直喷柴油机EGR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增压直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EGR控制系统以降低NOx排放,具体介绍了EGR系统中的进气节流阀、组合气缸阀、EGR冷却器及电控系统的结构形式,并通过发动机试验测试了EGR系统的实际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商用车国五发动机EGR冷却器发现的一例质量问题,对故障零部件进行了分析。为了解决钎焊生产方式造成隔板断裂的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改进方案,将原隔板焊接结构更改为整体铸造结构,即采用隔板与气室整体铸造。改进方案不仅能有效杜绝隔板断裂的质量问题,也能提高EGR冷却器的性能,且改进后的总质量更轻、空间体积更小。  相似文献   

14.
王超  许涛 《天津汽车》2012,(6):27-29,43
在对某柴油机的数模进行整车搭载时,发现该柴油机进气歧管的EGR阀和EGR管路之间存在间隙小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对EGR阀座进行了局部调整,共设计了3种方案。为了找出最优方案,文章通过大型CFI)软件AVL-FIRE对进气歧管的EGR率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各方案进气歧管的EGR率以及EGR率的偏差,最后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方案2最优,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EGR阀试验要求,在现有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特性台架基础上,设计了1套以三通阀为主体的EGR流通能力及可靠性考核试验装置,并对三通阀零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了阐述。按照文章所述的EGR试验验证方法对该试验装置进行了重复性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本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该套装置的开发圆满完成了EGR阀新品流通及高温可靠性试验,验证了该套装置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冷却 EGR和压缩比的增压汽油机燃油经济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冷却EGR结合高几何压缩比的方式来改善发动机热效率,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并标定了发动机热力学循环仿真模型,预测了带外部冷却EGR系统的进气道喷射发动机提高压缩比后的性能。提出了一种考虑EGR影响的爆震预测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及一维热力学模型对冷却 EGR发动机的几何压缩比进行了预测优化。结果表明,提高压缩比后可以在基本不损失外特性扭矩输出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17.
阐述冷却EGR技术对汽油发动机节油的原理,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冷却EGR技术对汽油增压发动机部分工况点火时刻及油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未来排放法规的要求,各种可供选择的以提高废气再循环(EGR)率的EGR技术路线正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稳态排放在不断降低,排放试验运转循环中瞬态部分的排放峰值变得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分析不同EGR技术路线的瞬态性能。对装有冷却式短线EGR和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1,9 L轿车柴油机采用GT—Power软件进行了1维仿真分析。为了对仿真进行标定,测量了瞬态负荷,包括采用快速二氧化碳分析仪测量瞬态EGR率和气缸压力,以测取放热数据。采集了瞬态燃烧放热率的数据库进行仿真。用瞬态EGR率和进气压力作为选择某一循环正确放热率的判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介绍了EGR系统的正向设计和自主开发流程,通过对EGR系统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EGR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控制因素。并以某公司自主研发的1.9L柴油机项目为例,经过一系列的设计和模拟运算,最后通过了相关验证。文章详细说明了建立EGR系统的自主研发设计流程,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重点研究冷却EGR对柴油机TR系统的燃烧和排放性能影响,并在一台4气门单缸135柴油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GR能有效降低NOx排放,但同时发动机的烟度排放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