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金锋 《中国水运》2014,(5):248-249
在建设桥梁的过程中,建立较高精度的桥梁施工控制网是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平面控制网精度的确立尤为重要。这项工作关系到桥台和桥墩的施工放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桥梁的施工质量。文中分析了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并对确定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必要精度的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于会泉  王强 《中国水运》2009,(7):150-151
通过对某抽水蓄能电站监测设备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与施测,分析总结了在DNA03数字水准仪建立高精度的施工控制网的经验,并对施测成果的精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3.
航道工程施工控制网是运河建设的重要课题。以平陆运河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为例,根据枢纽建筑物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确定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等级。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快速完成控制网的外业数据采集,利用广西连续运行参考站(GXCORS)测量数据,集中统一处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高效率完成了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精度分析、成果提供等全部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4.
结合洛河特大桥桥墩的施工,介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高墩施工中使用索佳全站仪和激光垂准仪进行控制测量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应用、激光垂准仪的安放与使用以及高墩的沉降观测,并总结出精度校核、控制网平差的计算公式和测点布设的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建平  于海 《水运工程》2011,(1):94-103
江苏洋口离岸13 km外海辐射沙洲上建设大型人工岛,具有浅海、无遮掩、风浪大、潮差大、工程量大、工期急迫、施工依托条件差等特点。通过对建设过程中采用的主要关键技术实施情况、效果评价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分析,探讨和总结外海辐射沙洲上建设人工岛的关键技术,为人工岛后续建设和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崔嘉  刘亮 《水道港口》2023,(4):680-685
为了准确高效地完成港珠澳大桥项目东、西人工岛填海工程的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研究了一种基于CORS与高清侧扫声呐的水下验收测量技术。该技术使用侧扫声呐的固定式安装方法,结合CORS高精度定位测量技术,提高了海上定位与海底地形测量的精度,高效地完成了人工岛填海的水下与陆地测量工作。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人工岛填海边界确定的方法。通过多波束水深测量数据与侧扫声呐数据的对比验证,并使用控制点校核测量进行了精度分析,证明了该技术的可靠性。与传统海域使用测量方法相比,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在类似海洋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远离大陆辐射沙洲人工岛建设关键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洋口离岸13 km外海辐射沙洲上建设大型人工岛,具有浅海、无遮掩、风浪大、潮差大、工程量大、工期急迫、施工依托条件差等特点.通过对建设过程中采用的主要关键技术实施情况、效果评价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分析,探讨和总结外海辐射沙洲上建设人工岛的关键技术,为人工岛后续建设和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世业洲首级施工控制网检测,施工控制点加密,施工栈桥、钻孔平台钢管桩定位,钻孔桩钢护筒埋设定位、钻机定位、钢筋笼就位,钻孔桩混凝土灌注施工测量,施工栈桥、钻孔平台变形测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系列模型方法研究,通过建立模型沙与原型粘性沙之间的关系,确定系列模型试验比尺。利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实测水文、泥沙及水深测量等现场实测资料分析,根据系列模型理论基础,建立人工岛局部动床系列模型,研究工程实施后对人工岛周边的冲刷尺度。研究表明:人工岛上、下游水深变化较小,人工岛东西两侧水深变化较大,距离人工岛较近处,水深增长较大,距离人工岛越远,水深增长越小。人工岛的实施引起的冲刷均集中在人工岛周边1 km左右,范围较小,基本不会对伶仃航道和铜鼓航道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投影变形较大的地区,船闸工程所处流域和地理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对工程测量的作业精度要求较高。工程与城市测量,是需要建立独立坐标系的两类主要场景,不能运用单独的高斯平面坐标系统进行测量作业,会直接影响测量控制网平差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因此需要按照工程测量规范等行业技术标准,在施工区域内建立起独立的坐标系统。本文将着重探究投影变形大地区船闸工程独立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大连海上机场离岸式人工岛为模拟对象,构建水动力及泥沙输运数学模型,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证;由模型模拟的结果获得了因人工岛的建设对金州湾海洋动力的影响及海床冲淤情况,为进一步论证大连海上机场人工岛建设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钢圆筒及副格围护结构振沉完成后,为确保其整体稳定性,采用定点、接力、分层抛填的方案对钢圆筒及副格内回填砂施工,有效控制了钢圆筒围护结构在回填砂施工期间的结构稳定性,防止了不利工况的出现。人工岛围闭前,采取设置龙口直接抛填以及泵送等方式进行水下回填;人工岛围闭后,采取水上抛填加陆上倒运的方案快速实现了人工岛陆域形成,为外海人工岛快速成岛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孙海军  陶然 《水运工程》2017,(1):181-185
以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为背景,介绍了海上振冲碎石桩的施工工艺,结合实际施工工效对施工工艺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强浪条件对碎石桩施工定位偏差及施工工效的影响。在外海地区,波浪条件恶劣,传统的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即方驳搭载振冲设备的施工工效偏低、作业窗口有限,并且施工精度不高。为寻求有效克服强浪条件影响的大面积海上振冲碎石桩施工方法,提出采用碎石桩施工专用顶升平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都热衷于进入海洋平台的设计建造领域,但海洋平台高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的存在。在海洋平台建造领域,重量、重心超标的例子屡见不鲜,有些甚至导致项目失败。主要介绍了海洋平台设计建造中重量的主要构成,分析了重量、重心控制的重要性,用PDCA循环理论构建了重量、重心控制流程.最后提出了控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邹丰  刘鹏 《水运工程》2015,(8):78-80
依托江苏海洋观测平台项目,在外海永久性平台的施工过程中,针对外海极其恶劣的气象条件,对墩台和观测室的常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采取陆上整体预制、海上安装的施工工艺,大大缩短了主体工程的施工周期,可为类似外海平台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某人工岛机场项目为依托,分别采用经典土力学理论和有限单元法分析了成层土地基施工期沉降及工后沉降,为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提供依据。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化引当量层法计算成层土地基一维固结沉降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从传感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等方面入手,根据海洋平台建造情况,设计用于进入施工区域人员的安全生产实时监控平台,实现对不同子监控系统的综合管理,实时采集各子系统的数据、运行状态和报警信息,并兼顾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卫的功能。经现场测试,该监控平台稳定可靠,可对海洋平台生产进行有效监控,保障海洋平台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从传感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等方面入手,根据海洋平台建造情况,设计用于进入施工区域人员的安全生产实时监控平台,实现对不同子监控系统的综合管理,实时采集各子系统的数据、运行状态和报警信息,并兼顾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卫的功能。经现场测试,该监控平台稳定可靠,可对海洋平台生产进行有效监控,保障海洋平台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港珠澳大桥施工过程中,通过观摩香港段关于施工平台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管理、废气管理、噪音管理、中华白海豚保护等环保工作,以及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对施工海域进行生态监测,海上平台开工前设置隔泥幕,在施工环境周围进行定点定时噪音和粉尘监测等,提升工程建设的环保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