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通用汽车目前正致力于推进和扩大3D打印的应用范围。通用汽车已经开设了一个3D打印设备中心,其中包括24台金属和非金属设备。增材工业化中心(AIC)专门致力于在汽车行业内实现3D打印技术的生产化,该中心被认为是通用汽车过去几年在3D打印领域增加专业知识和投资的"顶点"。在AIC内,通用汽车计划验证3D打印技术和应用,同时发展快速成型机械和设备。  相似文献   

2.
FDM熔融沉积技术是3D打印技术中较为成熟的技术,它是通过对丝状材料加热至一定合适的温度后使其成为熔融状态,然后从3D打印头中喷出,并逐层堆积成型,但其打印精度较低,除了材料的限制,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热,若3D打印头的温度过高,丝料从喷头喷出逐层堆积成型存在气孔,大幅度降低了精度,所以温度对3D打印喷头的影响不可忽视,也对精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对于3D打印技术仍还在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创新的阶段,3D打印喷头也在不断优化。文章主要论述3D打印技术中3D打印喷头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已成为现当下及将来的一大研究方向。而传统的建筑材料不一定适用于3D打印环境,故而需在常用的混凝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使其适用于3D打印技术。主要探讨使3D打印混凝土达到适合流动性的方案,包括水泥基材料,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的选择与优化。并根据前人的经验提出设想,初拟3D打印混凝土的配比,以实现配制出适用于3D打印环境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现已进入倒计时"。欧洲创新产品""、国内创新产品""、3D打印"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将亮相展会现场,成为本届全新看点。主办方与3D杰魔上海软件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除在展会现场展示通过"3D打印"技术生产的铝合金零部件及制作流程视频外,还将在深加工论坛中对铝基3D打印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讲解,全方位3D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由于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许多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契机。目前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材料、医疗、汽车、建筑等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3D打印是否能与交通工程领域相结合。简单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类型与优势,概述了3D打印技术在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以及轨道交通(主要为铁道方面)三个领域的应用,指出3D打印技术在这三方面的应用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并对3D打印技术在交通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福特汽车公司日前宣布,现阶段已经尝试使用3D打印行业巨头Stratasys所提供的技术,开始在其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的研究与创新中心测试这项技术,对于未来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更多的汽车零件来做出可行性的评估。利于产品更新换代在福特汽车公司技术人员的设想中,未来的汽车生产过程与现在完全不同,汽车所有的大小零部件都可以用一台巨大的3D打印机来制作。公司日前宣布,现阶段已经尝试使用3D打印行业巨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3D打印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原理分析出发,深入研究了3D打印技术对汽车设计理念、汽车造型设计、汽车内饰设计和汽车设计流程的影响,以此探索3D打印在中国未来汽车业的发展新方向,对汽车设计领域新技术进行探索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3D打印综述     
3D打印颠覆了传统制造的概念,随着3D打印技术不断成熟,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文章首先介绍了关于3D打印的基本工作原理,然后针对国内外典型的3D打印机的产品情况、技术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整合。重点提出:以人机对话实现人工智能化,控制的直接化;3D打印技术与太阳能源技术相结合以实现节约现有能源;利用智能敏感材料可以将3D打印的细节及时反馈;以及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相结合的思想,最后阐述了3D打印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保时捷近期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为保时捷959生产了一款离合器分离杆(clutch release lever),并使用多种3D打印程序测对20多款零部件进行了测试。保时捷是首个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车企。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校开展3D打印技术教学,不仅能够培养高质量的行业人才,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通过对中职3D打印课程设计应用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定教学意见未中职3D打印课程的教学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汽车制造成本需要不断优化、制造周期也在不断地压缩优化。因此,具有高效加工能力、节约成本及轻量化特点的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和推广。文章主要对非金属3D打印技术在车身车间生产制造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汽车制造中车身车间3D打印技术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卢香利 《时代汽车》2023,(22):46-48
在机械制造、文化艺术、医学研究、教育教学等领域,3D打印技术因其制作周期短、使用方便快捷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立足于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以丰富课堂教学、深化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从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教学的特点和问题出发,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培养中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金属3D打印技术具有无需开模、成型复杂零件、成型精度高、周期短、轻量化和定制化的优势。金属3D打印技术为汽车车身零件提供了新的制造工艺,极大推动了汽车行业车身制造的技术变革。文章从试制车身实际造车应用的角度,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作试制车身零部件,研究了零件打印成型、强度、硬度、致密度、粗糙度、焊接性能、成本对比等,并针对金属3D打印零件性能特点,分析了各自应用特点及应用场景,进一步讨论了金属3D打印技术在试制车身上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正Q:为什么布加迪要用3D打印技术来,打造Chiron的刹车卡钳?读者:不平凡的我A:3D打印技术相比传统铸造技术更加适合小批量生产的零件,特别是那些结构复杂的零件。布加迪为Chiron选用了钛合金作为刹车卡钳的材料,Chiron的产量又不足以维持批量生产的成本,所以3D打印技术成为布加迪的首选。为什么要选择钛合金作为卡钳的材料,因为相比过去的铝合金卡钳,它的重量降低了40%。1480马力的布加迪Chiron采用前8活塞后6活塞卡钳布  相似文献   

15.
吴韧彦 《车迷》2021,(3):4-5
虽然目前还买不到3D打印的整车,但3D打印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业.不少企业还专设了3D打印的部门,研究如何运用该技术.3D打印常见的应用有打造原型车和概念车、测试零部件、制造工具(如夹具、固定装置)、给老爷车打造零部件、定制零部件等.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依据汽车钣金维修的技术特点,探讨3D打印技术在汽车钣金维修领域的应用前景,研究3D打印技术与汽车钣金维修深度融合所产生的优势与效益。一、概述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  相似文献   

17.
正瓦克ACEO~?3D打印采用网上商店渠道销售,掀起了制造业的数字化变革,计划于2019年引入中国市场。3D打印作为新兴技术,结合信息技术掀起制造业的又一数字化变革,启发企业创新并激发内在活力。2015年,具有百年历史的瓦克化学开发出一种可以把有机硅改造成3D打印材料的技术,开启了3D打印市场"新世界的大门"。时隔四年,有机硅3D打  相似文献   

18.
3D打印逐层堆叠的建造过程导致了规律性的层间弱结合面,造成了材料的细观非均质性,削弱了打印结构的力学承载性能和耐久性。为分析和评价3D打印材料的力学各向异性以及细观结构破损机制,对3D打印材料的性能优化设计以及结构化应用提供微观理论支撑,制备了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基3D打印复合材料,并3D打印成型结构构件,取样后从3个正交方向进行力学加载,测试了3D打印混凝土的抗压、抗弯、劈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评估了打印材料的力学各向异性。借助高精度CT扫描技术,分析了3D打印混凝土的界面区域、孔隙缺陷分布等细观结构特征。同时开展了圆盘劈裂测试实验,分析了层间弱面对劈裂裂纹的萌生、扩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3D打印试件内部含有较多因建造过程产生的空隙以及层间弱结合面是造成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差异的原因;正是由于3D打印的水泥基材料基体内跨尺度的孔隙、空隙、弱面等非均质特征的存在,裂缝的萌生和扩展更倾向于在这些非匀质处发展;非均质特征的相对位置造成了宏观力学的各向异性,3个正交方向的力学性能通常是打印沉积的方向(X方向)性能最优,垂直于层间方向(Z方向)性能最差,平行于打印方向(Y方向)的性能居中。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国内外主机厂对汽车内饰件开发周期和成本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降低开发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及提高零件精度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3D打印成型技术则能快速制作造型复杂的零部件,当发现产品设计出现问题时,修改3D数据重新打印即可对产品再次进行匹配验证。因此3D打印技术不但能降低零部件的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还能提高零件精度。文章以汽车内饰件出风口总成为例系统的介绍了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  相似文献   

20.
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际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随着世界首款3D打印汽车Urbee 2面世,汽车制造业被重新定义。本文以现有3D打印汽车为基础,对未来汽车制造业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简单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