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在冬季低温高湿的环境下,运行时换热器会结霜,从而会导致换热效率低下。这是由于结霜后换热器的热阻增加了,从而降低其换热系数。所以研究换热器冷表面的结霜基础理论,寻究一种更节能高效的抑霜、融霜方式,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换热器表面结霜现象产生原理,以及室外环境参数温度、湿度、风速等对结霜速率和霜层厚度的影响。总结了在冷表面处理、超声波振动、蓄热材料抑霜技术以及加热和热气法除霜等技术近些年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蒸发温度的除霜判定方法,定义了有效风量系数作为该方法的评判依据,并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对结霜程度预测的有效性。在各结霜工况下该方法所预测的除霜起始时刻与定义的合适除霜起始时刻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7.2%,相对误差范围为0~-15%。在允许蒸发器表面部分结霜的前提下使用该除霜判定方法,可有效控制结霜范围,在延长供冷时间的同时保证了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纯电动汽车热泵型空调换热器冬季结霜问题,提出低压热气除霜和高压热气除霜两种除霜循环模式,并在焓差室模拟实际工况,进行了结霜除霜实验研究。以除霜时间、排气压力和压缩机能耗为指标,对各种除霜模式(包括传统逆循环除霜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除霜模式中,低压热气除霜模式所需除霜时间最长,排气压力最高,除霜过程中压缩机能耗最大;逆循环除霜模式次之,且车内环境舒适度较差;而高压热气模式除霜时间最短(仅2min),排气压力最低(最高仅为0.65MPa),能耗最小(仅为86.83k J),且不会对车内环境舒适性造成影响,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除霜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方法对某微型汽车空调除霜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研究,通过稳态CFD分析结果对空调除霜风管进行结构优化,并利用一维/三维瞬态耦合仿真对不同空调正温度系数(PTC)配置下除霜风温温升及风窗玻璃表面除霜瞬态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为空调的流场性能优化及PTC性能选型提供有效参考,结果显示风道结构优化后配合2.5 kW功率PTC,可以满足除霜性能要求。文章提供的除霜仿真设计方法对汽车研发中空调系统除霜性能设计优化具有一定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汽车空调的除霜性能对汽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文章研究了一个改型项目中空调侧除霜风口布置下的除霜效果,对空调除霜性能进行CFD分析,完成三维网格模型的建立,根据实际边界条件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得出除霜风口的出口风量、玻璃表面的气流速度及温度分布等参数,验证除霜风口布置与出风量分配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动汽车冬季制热能耗高,影响续航里程的问题,研究了表面浸润性对电动汽车热泵系统换热器结霜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超疏水表面冷凝、结霜过程的微尺度定量表征,发现超疏水表面液体合并自弹跳现象是抑制结霜的重要因素,为了在全尺寸换热器上实现抑制结霜效果,利用水热法及低表面能处理方法对换热器进行了超疏水处理,并进行了制热工况结霜试验,结果显示,与未作处理的原始换热器相比,超疏水换热器结霜时间延长70%以上,单位时间内化霜次数减少40%以上。  相似文献   

7.
汽车的除霜性能对行驶安全至关重要,极端低温下除霜性能表现更是如此。针对汽车低温高速工况下侧窗出现内结霜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影响因素,找出影响结霜性能的原因,并进行不同方案的优化和验证,为后续汽车高寒结霜性能的改善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空调结霜的机理,根据系统原理对影响空调结霜的几种因素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空调系统结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翔 《客车技术与研究》2009,31(6):35-36,40
分析客车风窗玻璃结霜的原因,探讨当前防除霜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调风管除霜性能开发过程,将总体性能分解到风管性能、玻璃近壁面的速度性能以及考虑温度的除霜性能。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在设计前期通过稳态分析控制风管的性能及速度性能;在设计后期通过瞬态分析评估空调除霜的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空调除霜性能目标从部件到整车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纯电动大巴空调冬季制热是目前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受大巴空调厂家技术影响,大部分电动空调热泵制热在环境温度0℃左右将无法启动,所以目前行业冬季制暖主要采用燃油炉或PTC加热方式。燃油炉与PTC加热能耗高,严重影响整车续航里程。热泵大巴空调可实现-15℃正常热泵制热,补气增焓技术可实现-25℃正常热泵制热。另外,在冬季制热时,暖风从上部的风道往下吹,大部分热风下不去,造成了车厢上部温度高,脚部温度过低,非常影响舒适性。通过从上部风口引一些风道到脚部的方式,提高车厢底部的热风循环,提高车厢热泵制热的舒适性,从而验证了大巴车厢底部出风对热泵空调制热效果的影响。综合上述,对热泵空调在低温地区冬季热泵制热效果及节能效果进行对比测试,通过对比热泵空调和电加热器的温升速率、耗电量和舒适性等参数,可得知热泵空调升温速度快、温控精度高、耗电量少,变频热泵空调更舒适、更节能。  相似文献   

12.
某轻型客车在国内东北区域空调采暖除霜效果偏差,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本文经过问题分析并对空调部件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对优化后车辆进行测试后空调采暖除霜性能可以满足国内所有地区环境的要求,验证了改进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搭建了采用逆循环化霜的跨临界CO_2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实验台。通过对各参数点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分析,研究了空调系统在结霜过程的性能和参数变化特性。通过记录化霜时间和实时霜层摄像探究了化霜的效果,进行连续结霜—化霜实验,探究了首次化霜对二次结霜情况和化霜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空调系统连续运行结霜150min后,制热量分别下降22.6%和15.6%。第二次结霜速度比第一次更慢,第一次化霜时长为420s,第二次化霜时长为120s,仅为第一次化霜时间的28.5%。逆循环化霜效果十分理想,将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空调最合理有效的化霜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汽车空调温度传感器位置及控制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夔宁  廖强  吕妮娜  李庆岷 《汽车工程》2007,29(11):1002-1004
以某款微型汽车为对象,对空调蒸发器表面结霜对制冷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温度传感器位置和控制参数(切断/接通温度)进行了优化。汽车环境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空调各出风口平均温度降低了1.7~2.7℃,压缩机的切断次数降低了79%,提高了车内环境的舒适性和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轻客车型空调除霜性能不达标问题,为了解决除霜风道气流分配不均匀,利用CFD仿真数值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除霜风道的结构优化,达到改善整车除霜性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车型02款本田奥德赛车(累计行驶13万km)。 故障现象空调间歇不制冷。 故障诊断与排除据驾驶人反映,上述故障不易再现,只有在高速公路连续行驶100km以上时才有可能出现空调不制冷的现象,故障出现时出风口无风吹出,空调低压管结霜,但可以听到鼓风机运转的声音,如果继续行驶约15min空调又会制冷;曾在空调不制冷时查看制冷系统,发现空调低压管结霜较多,停车几分钟结霜融化后,  相似文献   

17.
水源热泵是一种新兴的空调技术,它成本低,节能环保,这些优点是其他空调技术无法比拟的。近年来,水源热泵采暖系统在承德市区有了长足的发展,像武烈河沿线区域的帝景园大厦、国家电网新办公楼工程、兴盛丽水小区等。大多数建筑的取暖效果都不错,但也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就水源热泵水源热泵采暖系统在承德市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一些分析,对经济技术方面的优点及不足作了初步探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纯电动汽车热泵型空调除湿问题,提出两种除湿模式——双蒸发器(双蒸)热泵除湿模式和单室内蒸发器(单蒸)热泵除湿模式,通过模拟实际工况进行除湿性能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除湿模式的除湿速率、出风温度和系统除湿热泵性能系数。结果显示,蒸发压力是除湿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调节压缩机转速、电子膨胀阀(EXV)开度控制蒸发压力,可避免结霜和无除湿效果的发生,且在有除湿效果的蒸发压力范围内改变蒸发压力可调节除湿的速率;在满足除湿要求的前提下,双蒸除湿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出风温度以提升车室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对某车型重卡进行环境舱除霜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车型重卡除霜性能未满足除霜要求。通过CFD稳态仿真分析,对除霜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进而提出商用车空调系统除霜改进方案。再次经过环境舱除霜性能测试后,其除霜性能满足除霜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CFD分析在空调除霜风道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在设计除霜风道的同时进行CFD的分析,可以使除霜风道更加合理化,降低风阻、壁噪等。除霜风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除霜、除雾能力,影响汽车的安全驾驶性能。CFD分析能直观、清晰地表现除霜风的风量、轨迹等,是非常实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