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进一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合集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TM、IEEE等英文数据库中与主题相关的文献(中文229篇,英文2 395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结合现有研究中的技术领域与工程应用场景,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做出了定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技术架构,包括:感知获取层、集成处理层、业务应用层、标准与规范体系以及安全与管控体系;此外重点介绍了数字道路信息感知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全生命周期工程应用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的前景。最终通过梳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结果表明: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是由特定的检测与感知技术、数据传输与通讯网络、信息平台与安全系统构成,具有多元智能性。在路面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传感器在耐久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仍需进一步解决;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大数据驱动在内...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当前,大气污染日趋严重,而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汽车排放。所以各国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排放法规,尤以美国加州法规最为严格,按照它的要求,从1998年开始在该州销售的汽车每年必须有2%达到“零排放”标准,而且到2003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10%。从目前来看,能达到“零排放”的汽车只能是电动汽车。日本通产部计划到2000年将生产20万辆电动汽车,法国雪铁  相似文献   

3.
氢发动机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以氢气作为燃料的发动机得到了广泛关注。以氢作为燃料的发动机主要有两种形式:氢氧燃料电池以及氢内燃机。氢发动机有诸多优势,例如:排放极低,能源可再生等等。但是氢发动机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问题,诸如:发动机成本较高,加氢站很少等等。文中主要对当前氢发动机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今后氢发动机发展方向展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申伟 《北京汽车》2007,(3):36-39
开发替代燃料是解决我国油气短缺的重要手段。二甲醚(DME)以其优异的特性被普遍视为多用途、多来源的清洁替代燃料。它不仅可以实现无烟燃烧,超低排放,而且价格便宜,原料充足。文中介绍了二甲醚的特性,国内外对二甲醚代用燃料开展研究的状况、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朱向雷 《专用汽车》2013,(12):56-57
在2013中国国际商用车展开幕的前一天(10月29日),第五届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该论坛是国内专用车行业最权威的国际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节能·环保·绿色时代",重点探讨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在市场低迷的形势下如何健康快速发展等话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卡车及专用汽车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难题?如何破解?专用汽车行业面临哪些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本届论坛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用汽车》杂志分期刊登本届论坛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7.
纵观整个行业现状,我们能够发现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这就更需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地发展。从技术分析角度来看,需要大力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产销连年位居世界第一名,已经成为了世界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中国的能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为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事故频发等社会问题,在政府的支持和高度重视下,我国汽车企业、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崛起,在高级驾驶辅助技术(ADAS)和V2X车联网技术方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大家共同的努力推进下,希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之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包括汽车工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从汽车产量规划,技术政策、产品发展重点、重点攻关技术以及家用轿车发展的战略想等方面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发动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气作为车用发动机的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天然气汽车在国内外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天然气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212业的一个火热的发展方向。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全球节能减排的必然道路,也是全球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中型客车行业呈现出市场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显著特点,以“三龙一通”为代表的客车业第1阵营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成为拉动中国客车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位居第2阵营的黄海、安凯、少林和中通客车的销量或销售额提升也较快,成为国内客车业活跃的一支生力军。与此同时,却  相似文献   

13.
氢燃料内燃机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福水  郝利君 《汽车工程》2006,28(7):621-625
介绍了氢气及氢燃料内燃机的特点及氢燃料内燃机的技术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氢燃料内燃机既可以采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庞大工业体系,是实现氢气经济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广州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作为智能交通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国内有了快速发展。通过介绍广州市目前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来解决问题的设想。结合广州目前已有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公共交通子系统以及未来几年公共交通和社会交通模式快速变化的要求,对未来广州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陆空两用飞行汽车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飞行汽车的研究现状,对最有代表性的三类机型即荷兰的三轮飞行汽车PAL-V、美国的多发动机无机翼式四轮飞行汽车SKY CAR M400型和折叠翼四轮飞行汽车Transition作了说明,并对飞行汽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自21世纪以来,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中心城区基本形成网络化、多核心的地下空间发展形态。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通过全面总结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不足,针对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未来发展的目标与策略。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创新发展近期将聚焦于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重点在更新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地下交通和市政等基础设施、深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和保护、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随着使用期的延长,我国的公路大量进入了维修养护期,作为我国公路最主要铺装形式的沥青路面,面临空前的维修养护压力。文章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我国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现状,介绍了养护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同时分析和展望了我国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的发展热点。  相似文献   

20.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介绍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充电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国内政策支持力度等,针对充电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应从设施布局、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优化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布局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