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路面温度对城市热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指出城市下垫面特性、城市大气污染和城市人工热源是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试验数据和数学计算论证了路面温度对城市大气温度的影响。介绍了太阳辐射、云层状况、大气相对湿度、风速、降水等环境因素对路面温度的影响,并利用数据、公式和图表重点讨论了路面反照率、路面湿度等路面特性因素对城市路面温度的影响。根据路面反照率与路面温度的数值关系,提出通过铺装水泥混凝土路面或碎石封层的方式提高路面反照率,缓解大城市热岛效应;根据路面湿度与路面温度的关系,提出通过增加透水性路面面积,缓解大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2.
公路路面自动检测系统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面检测数据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和路面养护管理决策的基础。公路路面自动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将极大地提高路面自动检测系统的检测精度和工作效率。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公路路面自动检测技术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公路路面自动检测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Matlab编程建立了用于履带车辆虚拟试验的三维随机路面模型,并对单道路面不平度进行了功率谱估计和不同单道相关性验证.创建了适用于Adams软件履带车辆模块(ATV)路面模型的三维路面节点生成通用算法.分别分析了三维随机路面和有确定外形路面网格数量对路面模型精度的影响.在随机路面上进行车辆直驶虚拟试验,结果表明,三维随机路面的虚拟试验结果与二维随机路面的有较大不同;三维随机路面可以模拟车辆垂向和侧向两个方向载荷的作用,优于二维随机路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路面技术不断推上新台阶。文章结合复合式路面特点,分析了路面类型和路面应力,提出合理的复合式路面结构及路面设计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和养护经验,从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作用和路面基层应具备的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路面基层引起沥青路面出现的多种病害和路面基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路面基层施工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某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路面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路面破损程度、路面平整度和路面抗滑动性能三方面对其路面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评估其路面状况,确定该路段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综合评定等级及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综合评定等级;最后分析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养护方案设计原则,为路面养护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深汕高速公路东段路面路况、水文地质、交通量和路面强度调查 ,结合对该路路面病害规模和原因的分析 ,对该路路面进行了客观的、全面的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路面处治方案。着重介绍根据该路自身实际条件和路面设计方法提出的适用该路路面的处治方案。目前该路部分路段的处治方案正在实施之中  相似文献   

8.
虚拟试验场是依据某汽车试验场建立的,可用于在仿真环境下对车辆进行路试试验。虚拟试验场的路面建模需要保证具有实际路面特性,文章针对虚拟试验场建立中强化路面的建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方法,可以准确的建立虚拟试验场的强化路面。利用双轨路面计测量强化路面的不平度,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用试验场规则路面的详细尺寸信息建立模拟路面。对于规则强化路面,应用实际尺寸和技术规范等信息建立,对于不规则强化路面,利用实际测量的路面不平度,通过功率谱估计、路面等级分析、路面不平度数字化等建立模拟路面。通过相关性分析,保证所建立的模拟路面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JTG 5210-2018和JTG H20-2007《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计算指标的变化、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和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计算公式修正的合理性、设置路面跳车指数PBI和路面磨耗指数PWI的必要性、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SRI和PWI二选一的欠缺之处,并分析路面损坏状况评价体系的修正方向,建议增加修补率和裂缝率等辅助指标,以更准确地评价路面技术状况,有效指导路面维修养护决策。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隧道路面结构的特点及隧道内特殊气候环境对路面结构的要求,对目前国内外公路隧道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和优缺点作出了分析和总结,介绍了隧道内路面结构的施工特点,并针对目前公路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现状,提出了今后隧道路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传递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刚 《路基工程》2005,(3):33-35
通过对几条高等级公路路面的试验分析,得出了路面平整度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纵向和垂直于路面方向均方差δ的传递规律。必须控制好路面混合料设计、结构层设计、施工设备设计及路面施工的四个方面,才能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  相似文献   

12.
为理解和应用路面国际不平度指数,研究了路面国际不平度指数的时间域和时间频率域描述。基于路面国际不平度指数的标准车辆模型,建立了路面国际不平度指数的时间域描述和车辆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在空间频率域,建立了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表示;在时间频率域,建立了路面激励功率谱密度表示。通过路面国际不平度指数标准车辆模型推导出悬架动挠度速度的频率响应表示,建立了路面国际不平度指数的时间频率域表示,分析证明了路面国际不平度指数和路面激励功率密度等效。利用美国LTPP项目实测路面不平度数据,求取了路面国际不平度指数时间域和时间频率域的结果,通过两者对比说明了国际不平度指数时间频率域描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实测路面不平度数据引入中值滤波可更好确定时间频率域路面国际不平度指数。  相似文献   

13.
白涛 《华东公路》2016,(4):54-55
对于高速公路而言,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直接关系到路面的稳定性和路面的使用寿命。结合具体的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实例,探讨排水沟、边沟、路面表面排水、路面内部排水等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4.
城市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路面结构层会出现损坏,性能满足不了使用要求。通过对老路的路面平整度、路面病害、路面强度(弯沉)进行调查和检测,对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路面结构强度进行评价,针对不同路段的损坏情况提出相应的大修措施,提高道路承载力、改善平整度、改善路面功能,使路面各项指标达到相应要求,恢复道路使用性能,提高道路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5.
道路、车辆和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水、热、冰雪、噪声、尾气对道路的使用功能和沿线生态环境均有明显影响,为了消除或降低各种因素对道路功能、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促进道路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内外提出了诸多新型路面结构和材料并成功应用.文中收集国内外研究动态,结合各因素分别介绍了透水性路面、地吸热式路面和自融冰雪路面等生态型路面,以及低噪声路面、尾气吸收路面等环保型路面,介绍了各类路面的特点、作用原理及应用情况,这对了解未来道路发展趋势,探寻新型路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等级公路长寿命路面研究综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长寿命沥青路面是在当前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的一种全新的路面设计理念,通过分析世界各国长寿命路面研究成果,从长寿命路面设计理念、路面结构组合、路面设计方法、施工工艺、路用性能维护及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揭示了长寿命路面具有区别于传统路面的结构特性,及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建议修建高等级公路时能借鉴国外长寿命路面实践经验,提出基于长寿命路面设计理念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以提高我国高等级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智能路面的发展,综述了智能路面各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首先提出了智能路面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智能路面的体系架构,包括路面信息感知获取层、信息集成处理层、综合服务层和能量供给层;重点介绍了智能路面信息采集技术、信息管理与分析技术、能量收集与利用技术、自我调节技术和基于智能路面的车路协同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智能路面的设计和建造方法;最后提出了智能路面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路面是由特定的结构材料、感知网络、信息中心、通信网络和能源系统组成,具有多种智能,并且能够为人、车、环境提供服务的道路路面;智能路面的发展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道路自身潜力和适应未来的交通工具;在路面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传感器在耐久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智能路面的各种能量收集和自我调节技术应着重解决低成本和高性能的问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各种人工智能方法在智能路面的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路面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路面,其设计和施工可以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块化施工、3D打印和智能压实技术,集合成一套新的建造工艺。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作为高速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影响到高速公路路面质量。本文阐述了路面施工组织管理要点,提出了路面施工中可能遇到的质量问题以及从原材料选择、路面施工的动态管理、路面施工路面面层裂缝的防控和路面施工水破坏的防控等有效手段全方位把控路面施工的工程质量,以期为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广梧高速公路试验路段的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泽松  李海华 《公路》2005,(8):243-246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是路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路面设计方法对路面各层的作用和受力特点考虑不足,从而导致路面结构设计欠合理,致使路面损坏(尤其是重载交通)日益严重。依托广梧高速公路开展的重交通长寿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技术研究课题,是在吸收国外已有长寿命路面结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多年的研究实践积累,提出了考虑路面各层受力特点和作用的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方法,并修建了3种试验路结构。  相似文献   

20.
结合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段路面扩建工程的实践,针对原沪宁高速公路现有路面状况,分析其路面破损产生原因,并结合八车道高速公路行驶车辆分布特点,提出分车道进行路面设计、老路面尽可能利用和对老路面铣刨材料加以利用等方案,为今后高速公路路面改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