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汽车已经成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载运工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如何提升汽车各项性能的研究热情越来越高涨,其中,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汽车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汽车的研发设计阶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校对、修正,直至得到理想的效果,有利于避免汽车在试验运行甚至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目前汽车研发领域的仿真软件有很多,现阶段常见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类型也呈多样化,如陈平等人利用DELMIA软件探索了汽车总装工艺中人机装配仿真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交通仿真技术的日益成熟,交通仿真同智能交通应用相结合的需求愈发迫切.以Vissim为仿真内核基础建立的高速公路应急预案管理仿真平台,其技术关键在于对路网建模及预案流程的仿真模型解构及信息的逻辑流程设计.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系统能快速智能化地生成交通事件及预案仿真模型,并展示预案评价结果,有效地支持了高速公路应急事件决策管理的科学性、智能化,展示了交通仿真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领域的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Teamcenter(TC)软件为平台,在TC中集成Tecnomatix工艺仿真工具,以结构化和可视化的产品数据、工艺数据、工厂数据和资源数据为基础,在数字化虚拟环境内,使用虚拟仿真贯穿整车全生命开发周期。通过数字化仿真技术将原本繁杂的研发生产过程简化或重构,使得虚拟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减少物理样车数量,降低能耗,大幅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主机厂SE分析效果,缩短整车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当前汽车等制造业领域仿真研发存在的效率低、流程多、数据冗余等问题,现推出结构CAE智能化仿真平台的研发。该平台针对结构的耐撞性、刚强度、NVH等工况进行开发,涉及前处理、求解、后处理的仿真全流程。平台在前后处理中采用头文件技术进行建模,避免了二次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现功能单一、需要人为多次操作等弊端。通过构建仿真各模块,可一键完成开发全流程。此外,平台还可实现仿真参数信息、过程数据、结果数据等的导入、存储和自动上传等,支持与SDM、PDM等系统的无缝对接,能较好的保证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数字样机技术的基本功能,分析了柴油机产品研发对数字样机技术的需求。对数字化柴油机产品研发技术体系的构成要素,如流程及任务管理技术、设计规范、数据及数据库管理技术、软件工具应用、数字化建模技术、数字化仿真技术和协同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产品研发技术平台的框架并简要介绍了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构建的数字化柴油机研发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利用交通仿真技术对城市快速路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提出了符合城市交通特点的交通仿真工作流程;通过选取北京市典型区域路网开展交通仿真研究,对现状交通问题和仿真数据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评价,验证了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方案仿真评价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的热设计规范和CAE分析方法,概述热特性在汽车中央电气接线盒的CAE分析方法。重点介绍FLOEFD验证热设计在产品研发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例证明了热设计和CAE分析在研发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了将热设计CAE仿真分析纳入产品研发流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在产品研发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唐国梅 《客车技术》2010,(3):30-31,33
1前言 80年代末,美国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制造技术,它是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使得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对汽车而言,车辆动力学性能非常重要。为了降低产品开发风险,在样车制造出之前,利用数字化样机对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进行计算机仿真,并优化其参数十分必要。除了节省资金成本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避免设备研发中重复设计、加工、研发。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MSC(Mechanical Simulation Corpotation)是一家专业的汽车系统仿真软件开发公司,20年来始终专研于车辆动力学领域,为汽车厂商提供先进的仿真技术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缩短汽车电子系统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试验成本,仿真技术被引入汽车电子的设计之中。本文结合实例介绍如何利用SABER软件对电子产品及系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和分析,以及如何利用仿真结果对原设计进行验证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为规范汽车研发仿真环节数据使用,提升仿真数据利用价值,基于Functional Mock-Up Interface (FMI)标准,构建仿真大数据平台,针对数据模型轻量化算法、异构系统集成与协同技术、数据版本控制技术、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等开展研究,以有效管理整个汽车研发仿真流程中的所有分析流程及其数据,实现多学科协同仿真分析,并与PDM、TDM、HPC等系统集成,从而形成贯通整个研发流程的仿真大数据集成平台。  相似文献   

12.
<正>在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下,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各模型的优点,充分吸收行业优秀企业的最佳实践的流程设计方法。本方法采用迭代和持续改进策略,缩短流程建设周期,并通过应用实践提高流程的效率和可操作性。汽车电子产品开发与传统机械产品相比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开发周期更长、投入更大。产品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开发流程过程体系的质量,电子产品开发流程不仅可以规范产品开发过程,且可以在保证产品开发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为企业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体系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后视镜在重型卡车行驶过程中的抖动,提高行车安全性,缩短某新型卡车研发周期,节省模具开发及修改费用,根据后视镜不同结构与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导入CAD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导入材料参数—建立约束—分析方案,察看结果"的流程,对重型卡车外后视镜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结构和材料后视镜的振动模态进行分析,为后视镜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可变限速控制技术的研究中.为保证可变限速控制的仿真结果与真实情况相符,采用遗传算法对PARAMICS仿真模型中可变限速控制参数标定进行研究.阐述了可变限速控制路段的交通流参数采集,提出了在PARAMICS仿真模型中针对可变限速控制的参数自动标定流程,分析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可变限速控制参数标定结果.实验表明提出的参数标定方法能够有效的确定可变限速控制仿真过程中关键参数取值,参数标定后的仿真结果与真实数据更为接近,提高了仿真精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先期产品质量策划过程(APQP),结合车用氢气传感器的特点分析了项目管理方法在车用氢气传感器研发过程中的应用现状。结果显示,车用氢气传感器的研发中采用APQP进行过程控制能够更加规范该产品的研发流程,有效降低开发成本,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产品研发过程的技术风险,缩短研发周期,数值模拟已经成为发动机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文章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一维稀燃汽油机LNT模型,同时利用STAR-CD软件建立了三维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模型。研究了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的仿真与优化,并探究了稀燃吸附还原催化器LNT的性能。数值模拟技术能够在发动机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内燃机技术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围绕整车开发流程,主要针对车身结构开发过程中影响项目开发的成本因素,在前期策略、设计优化、实施控制等阶段各自提出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车身结构的成本。在汽车开发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各企业都面临的重要课题。产品研发阶段的成本控制,在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就包含了80%的约束性成本,研发一旦结束,更改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因此,对研发设计成本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必须将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相互紧密结合。成本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冲压成形CAE技术在汽车冲压零件设计流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一汽技术中心在冲压零件成形工艺及成本分析方面的实际工作,对冲压成形CAE技术在汽车冲压零件研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并对其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及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该项技术为研发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目前冲压成形CAE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发流程仍需完善的环节,并对相关专业分析软件的功能模块提出了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产品研发过程的技术风险,缩短研发周期,数值模拟已经成为发动机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文章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一维稀燃汽油机LNT模型,同时利用STAR—CD软件建立了三维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模型研究了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的仿真与优化,并探究了稀燃吸附还原催化器LNT的性能数值模拟技术能够在发动机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内燃机技术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工厂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产品仿真、虚拟试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数字化,即无需投资制作样品,也可模拟未来产品,并预见生产这种产品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研发的时间和费用。本文介绍了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基本内涵、工作流程及其在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对神龙公司工艺领域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后续的实施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